董碧娜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在當代學習現狀的分析,得出該學科不被重視和因其特有的歷史感讓學生難以學習理解的現狀,從而找到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古代文學作品等傳統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對其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積極性和擴展知識容量等優勢進行闡述,找到二者的契合點。同時提出多媒體技術具體應用在古代文學作品學習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或解決意見。
關鍵詞:古代文學;多媒體技術;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8-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02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存在諸多優勢,不僅可以改變傳統古板的教學模式,還可以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但是先進科學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之間的磨合和應用推廣的過程中肯定也存在諸多注意事項,本文就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與分析。
一、古代文學作品教學現狀和教學特點分析
1.缺乏個性化教學方案。中國古代文學橫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涉獵內容極其豐富,時間和地域跨度極大,作者展現的中心思想和作品主旨亦不盡相同。但是傳統教學方案照本宣科似的文字記錄方式讓本就繁瑣冗長的古代文學作品變得更加晦澀難懂,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并吸收。同時教師也因為時間、精力和實際教學經驗等多種問題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古代文學作品教案制作之中,使中國古代文學的教案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個性,不能達到足夠的全面性和豐富性,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一成不變的定式教案中只能了解有限的文學作品,無法領略古代文化經典細膩的思想表達,長久以往導致學習興趣缺失,影響教學效果。
2.學生積極性不強。當代學生生活在互聯網文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受信息數字化和廣泛的文化傳媒影響,對未知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理,相較于傳統文化更愛追逐潮流時尚。同時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描述的人物和場景年代感強烈,學生不能將自身代入其中融入感較差,也無法在身邊找到符合作品形象的人物或場景,理解上存在差距感和偏差性,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虛無縹緲的不真實感。同時書中多運用詩詞古句雖辭藻華麗,但是需要查詢專業詞典才能得到準確注釋,增長了閱讀時間也加大了理解難度,諸多的歷史事件也需要良好的記憶力才能梳理通順,為閱讀增加難度,學生無法在課堂之上完全理解消化教學內容,增重課后的課業負擔,長此以往致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所下滑。
3.古代文學作品學科綜合性強、覆蓋面廣學習難度大。古代文學作品中涉獵知識面極廣,從天文地理到歷史哲學,是多種學科的綜合體現,且時間跨度大,其中涉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現象和文學思想,眾多古代文學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文學思想不盡相同,使文學作品內容龐雜冗長涉及文學思想多變,使教學難度增大。同時因為古代文學作品在現實應用中不太普遍,導致很多院校將其作為選修課模式進行講解,為了完成既定教學目標,不得不縮短教學時長教學過程籠統寬泛不細致。這種形式上的應試教學模式雖然表面上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并不能讓學生領略古代文學作品的真實魅力,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無法達到深層次了解,教學效果不理想影響學生的課堂體驗。
二、多媒體技術在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中運用優勢
1.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的鑒賞能力。多媒體技術在古代文學作品教育中起到輔助作用,教學課件中添加的音樂和圖片使文字表達具有了動態的美感,文字、插圖、配樂以及色彩調配和諧統一的課件使文學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表達效果更強烈。完整且綜合性的藝術感受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立體感的作品呈現讓學生耳目一新充滿興趣,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環境的營造,讓學生感受古代作者對作品的情思,從而逐步完成對作品的審美過程,達到提升自身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的目的。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代文學作品多為文言文所著,晦澀難懂且難以代入日常生活之中,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假大空”的狀態。多媒體技術借助生動活潑的動畫和鮮艷明亮的色彩等多種表現形式讓文字表達更具立體性,化抽象為具體,通過視覺聽覺相互結合,讓記憶更加準確。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通過對興趣的培養達到深入了解及研究的效果。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充滿新生機的課堂教學氛圍。
3.使抽象文學作品形象化。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可使文學作品更加形象化,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形象的理解和剖析。古代文學作品因其特有的年代性,刻畫的人物形象和環境背景都與現在存在極大差異,使學生們很難將自己代入其中,理解起來也就相對困難。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將影視作品穿插在課堂之中。例如《紅樓夢》中描寫的精美服飾和恢弘的古代建筑都是日常看不到的,但是通過影視片段可以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文化的精髓,對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教學以其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優點,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發廣泛,大部分院校也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用于日常教學,因此多媒體教學設備操作也成為了任課教師的必備技能,對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有推進作用。首先教師通過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認知和理解,逐漸完成從傳統應試教學模式到素質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還能培養出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其次對著多媒體教學的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更具發散性,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更具想法和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僅要加強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提升計算機應用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在古代文學作品教學中應用注意事項
1.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傳統的授課模式是眾多教育工作者通過長期實踐和研究得出的成果,是經得起時代推敲的,但是多媒體技術的融入容易造成反客為主的現象,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而忽略了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只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學作品,起到的是輔助作用。若是教育過程中一味地追求課件的精美,添加一些不必要的圖片和音樂,勢必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將多媒體形聲化的優點變成缺點,一節課下來難以掌握重點,教師費心講解卻發現收效甚微。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能熟練操作現代化教學設備還要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出發,將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一方面準備板書加強知識點的重點記憶,一方面制作課件對非重點問題大略講解。多媒體技術與板書相結合可以使教學課堂變得張弛有度,既能讓學生清晰準確地記錄知識點,方便日后理解消化,又能創造思考討論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探索能力。
2.注意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教學過程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傳輸的過程。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操縱簡單等優點受到青睞,但若運用不好,使其無限制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就與原有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若完全放棄了傳統板書而采用課件講解的模式,勢必會因為畫面切換過快,重要知識點標注不明確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填鴨式的信息填充更是忽略了以往教學的互動性,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失去了引導作用,使學習要點當堂難以消化,增重了放學后的課業負擔,久而久之會磨滅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因此要準確掌握學生的可接受程度,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進行課堂演示,避免變換頻繁,知識冗長繁瑣的現象。將重點知識進行口頭講解,加大學生的理解程度,非重點知識可以通過課件一帶而過,注意適度性,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知識。
3.在運用多媒體資源的基礎上加強教師引導。多媒體教學對教學環境、器材設施要求較高,教學過程中受外界因素影響大,網絡連接、教室采光問題、甚至教師操作技術的熟練與否都會影響到教學進程和質量,這就失去了以往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同時增重了教學的經濟投入,使其難以全面快速地推廣到基層教育系統。此時教師的引導就顯得極其重要,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能一味地依靠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也需要適當的溝通討論,一味地自己鉆研可能會出現理解偏差的現象,久而久之難以改正。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將其中產生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產生的相應問題來調整教學進程和教學重點幫助同學解除疑惑,這是一個互相交流不斷調控的過程,雙方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學習和成長。由此可見教師引導的重要性,如果過分依賴多媒體軟件將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4.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現代教學模式總體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但學生也因興趣愛好,成長環境的不同而個性千差萬別,這就使教師在文代文學作品教學中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愛的文學作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更多同類型作品,逐步深層次了解從而全面地掌握各項知識點。古代文學作品因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越發鉆研興趣越濃,學生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融入到古代文學作品的魅力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十分必要。
四、結語
古代文學作品的教育現狀使其必然需要改革創新,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育模式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是順應時代變化和科技發展的新型產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拓展學生視野增加學習樂趣,也能減輕教師備課負擔,增加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輕松自主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力。但是多媒體技術在應用中存在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可能導致教師惰性增加,疏于備課,過快的課件展示導致一節課講述內容過多,填鴨式教學使學生難以消化理解,以及其對教室環境,設備性能的超高要求等需要注意的事項也都顯而易見。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相關探討并提出了見解及意見,希望能提高古代文學作品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深入融合,促進古代文學作品課堂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昌紅.當前高校古代文學多媒體教學問題及對策[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8(5).
[2]何昆.“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模式創新與當代核心價值觀建設[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