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非
[摘 要]制造企業的成本核算對于其自身的經營發展和管理優化來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當下的制造企業在成本核算的方式選擇中,作業成本法已經成為其重要的選擇對象之一。筆者將基于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內容以及實施現狀,結合相關理論和實施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建議,以期能夠優化作業成本法在電子制造企業中的應用能力和效果。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制造企業;應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3.086
1 引言
作業成本法已經成為當下制造企業進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的美國會計大師埃里克·科勒教授,其在1952年編著的《會計師詞典》中,首次提出了作業、作業賬戶、作業會計等概念,為后續的作業成本法的最終形成和運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業成本法相對于傳統的成本核算方式,其在核算基礎上發生了質的變化。傳統的核算基礎為產品或者服務的數量,但是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基礎是作業以及作業動因,這就解決了之前僅僅基于單一數量因素來進行間接費用的分配所帶來不科學的問題。作業成本法傳入我國已經有多年,并且在制造企業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對于電子制造企業來說也是如此。但是總體來看,電子制造企業對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在未來的實踐中不斷地加以總結和完善。
2 電子制造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的現狀及問題
2.1 對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較為片面,沒有納入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體系中 ?對于眾多的電子制造企業來說,作業成本法僅僅是其成本核算所選擇的方式,其僅僅處于成本控制的重要內容范疇,并沒有將其納入自身的整體內部控制或者風險控制體系中去,這就造成了企業無法最大化程度地發揮作業成本法的預期效果。同時,也正是由于沒有納入到完整內控體系中,也造成了以作業成本法為基礎的成本核算分配與其他環節的風險控制產生一些技術層面的差異,這種差異無形中也會增加內部管理控制的成本,阻礙預期效果的發揮,導致企業一系列的內控機制執行和實施的嚴謹性和科學性的不足。
2.2 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成本較高,形成的實施阻力較大
通常來說,相較于傳統的成本分配和核算方式,由于作業成本法的流程、環節以及復雜程度相對較高,其在成本方面也相對高于傳統方式,這就給作業成本法在電子制造企業中的推廣應用造成了較大的阻礙??傮w來看,這里的成本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管理成本方面。更多的流程和環節會因為帶來更大的工作量而造成相對更大的管理成本;二是人力成本方面。作業成本法相對更加專業和復雜,也就需要更加高水平的人才來進行切實的實施和執行,更高水平人才的引進也會增加企業的人力成本。對于規模較小或者產品結構單一的電子制造企業來說,其沒有動力去開始或者加強對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核心原因仍然出在成本方面。
2.3 對于作業成本法的作業動因歸結和分類科學性不足,穩定性不足 ?作業成本法的基礎邏輯是“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通過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分配和核算的基礎是相應的作業動因的歸結和分類。在這方面,包括電子制造業在內的眾多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歸結和分類的科學性不足,多數企業僅僅依靠相關執行者的經驗進行歸結分類,受主觀因素影響大;二是歸結和分類的穩定性不足,一些企業沒有響應的歸結或者選擇標準,也經常變化作業動因,造成了企業的成本分配和核算的可比性不足,且容易出現核算偏差。
3 電子制造企業優化提升作業成本法應用的措施建議3.1 將作業成本法納入到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體系中去,提升應用的全面性 ?對于電子制造企業優化提升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來說,其首要的是要將其納入到整體的內部控制體系中去,這既是對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最大的信任,也是對于作業成本法地位的認可。在此方面,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其一是要建立健全的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將作業成本法及其相應成本管理方式、理念、環節等通過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以期能夠在后續的執行中做到有制可依。其二是要充分融合傳統內部控制機制與作業成本法的內在理念和邏輯,在實踐中逐步縮小技術層面的差異,這也是提升作業成本法的應用的重要舉措之一。其三是要避免形式的納入,推動實質性的納入。形式的納入很簡單,加一個所謂的環節,或者是開一次類似主題的啟動會或者吹風會即可。但實質性的納入將會牽扯到眾多的事情,不僅僅涉及成本管理本身,同時也會引起企業整體內部控制體系甚至是整體內部經營管理的調整。這就決定了納入體系的推動不應該是自下而上的,而是應該自上而下的強力推進和實施。
3.2 正確認識作業成本法的“高成本”,加強培訓和提升,降低應用的成本阻力 ?對于企業來說,運用或開展一項新的管理工作,除了要看基礎的條件成熟度以及預期的效果以外,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通常來說,企業會通過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的對比,來直接判斷是否采用這種新的管理方式。對于電子制造企業來說也是如此。電子制造企業在考慮是否推行作業成本法或者以何種強度的力量來運用作業成本法,最為直接的考量因素就是成本。上文已經提及,作業成本法相對于傳統方式來說成本較高,要推動電子制造企業加強對于作業成本法的運用,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讓電子制造企業充分認識到作業成本法能夠帶來的好處,并且這種好處不僅僅諸如效率提升等定性方面,同時也要突出經濟效益提升等量化方面。二是要讓電子制造企業明晰知曉成本高出傳統方式的具體環節和過程,基于自身的具體特點,盡可能地進行成本的控制,這也是提升電子制造企業加強對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的重要措施之一。作業成本法實施成本較高,其中人力成本的上升是很重要的一塊。對于電子制造企業應該將重點放在自身已有執行團隊的再培養,而不是僅僅依靠人才的引進,借由此來降低作業成本法的綜合人力成本。
3.3 強化作業動因歸結和分類的客觀性和穩定性,提升應用的科學性 ?上文已經提及,作業成本法的關鍵在于作業動因的歸結和分類,其科學性和穩定性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核算效果。就目前存在的客觀性和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建議企業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逐步建立起相應的歸結和分類標準,并且保持該標準的相對穩定性,切忌朝令夕改,完成最終成本分配與核算的不穩定,形成技術上的偏差。動因歸結和分類標準的建立,不僅僅要結合自身的歷史經驗和具體情況,同時也要學習先進企業的先進經驗,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地優化和完善。二是要盡可能地降低主觀因素對于動因歸結和分類的影響,建立相應標準是方式之一。至此,通過提升電子制造企業作業成本法動因歸結和分類的客觀性和穩定性,能夠有效的提升作業成本法應用的科學性,強化預期效果的實現。
4 結語
電子制造企業需要積極的運用作業成本法來進行相應的成本分配和核算工作,其能夠使得最終的核算結果更加科學,能夠更加客觀的反映出成本發生的實際情況。對此,電子制造企業應該積極地從提升應用的全面性、降低應用成本以及提升應用的科學性等方面著手,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的實施,切實的優化和提升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繆紅.作業成本法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會計師,2014(1).
[2] 王希希.作業成本法在制造業企業中的應用[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35).
[3] 鄧亞思.作業成本法在制造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財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