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王炯琨 張素琴


【摘要】航材統計員是航材管理專業培養的“三員”(航材統計員、航材保管員、航材封存員)之一?!逗讲男畔⒔y計分析與應用》課程是統計員必修的一門任職基礎課程,本文以培養學員任職崗位能力為目標,分別從課程目標、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特色、課程評價等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及建議,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任職崗位 ?教學改革 ?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7-0101-02
一、課程目標
《航材信息統計分析與應用》課程是航材管理專業中一門實踐性較強的任職崗位必修課程,對航材統計員崗位任職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員了解Excel的基本組成,能熟練進行工作簿與工作表的操作、航材表格的創建與編輯、公式和函數在航材登記統計中的應用等操作,掌握工作表的打印,掌握數據表的保護,培養分析統計航材數據的能力,為航材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
二、課程理念
該課程以培養航材統計員為目標,以在航材管理中的應用為著眼點,貼近士官崗位任職需求,突岀實踐教學環節,強化 Excel 與航材日常業務管理工作的結合,提高航材數據統計分析的能力。
1.以應用為目的,構建課程內容體系
本課程從航材管理應用的角度出發,以培養學員利用 Excel處理航材數據能力為著眼點,注重打牢 Excel 理論基礎,強化實踐操作,科學構建 Excel 內容體系,在課程的整體設計、教學方法與手段運用等方面,構建與航材管理工作結合緊密的應用環境。
2.以任務為牽引,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為了讓學員學習的知識能夠與統計員崗位無縫銜接,采用了“任務驅動-案例教學-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比如,在學習用航材保障良好率數據創建圖表的過程中,先讓學員畫出散點圖,然后再畫出折線圖,通過折線圖找尋每年航材保障良好率的變化趨勢,在教員的引導和幫助下,領會和掌握課程的核心內容,讓學員在任務的指引下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借助于上機實做等活動,為培養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以能力為重點,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應以培養數據統計分析的應用能力為主,主要采用平時成績和上機實做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評價。
三、課程內容
以學員崗位任職的實際需求為依據,充實 Excel基礎知識,并形成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
1.課程總體設計思想
本課程內容的總體設計思想是:以 Excel 基礎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在航材管理中的應用為切入點,在案例選取上,體現部隊特色,結合航材業務工作應用實例,重點介紹航材表格與圖表的制作與編輯、公式和函數在航材數據中的應用以及數據的排序篩選及相關分析等內容。
2.知識能力結構框架
(1)知識結構框架。根據課程內容設計思想,確定本課程知識結構框架為四個知識模塊 10 個知識單元。
模塊一:航材登記統計中工作簿與工作表的各種操作。包括航空發動機報表與降落傘報表等各類航材表格的創建與編輯方法等。通過該部分知識的學習,要求學員了解工作簿的組成及多個工作表間的基本操作,熟悉簡單與復雜數據的輸入方法與數據有效性設置,掌握不同表格的創建與編輯方法,學會制作航材表格和填充各類數據。
模塊二:航材登記統計中公式與函數的使用。包括基本公式與常見函數在航材登記統計中的應用等內容。要求學員通過該部分內容的學習,了解公式的輸入方法,以及統計函數、文本函數、邏輯函數、查找與引用函數等的基本組成與參數含義,掌握如何在航材日常業務工作中靈活地使用公式與函數,能利用公式和選取函數對航材數據進行一定的數據處理。
模塊三:航材登記統計中圖表的建立與編輯。包括航材圖表創建與編輯的方法等內容。通過該部分知識的學習,要求學員了解圖表組成各部分的名稱,熟悉柱形圖、折線圖、散點圖等圖表創建與編輯的方法,掌握動態圖表的創建方法,初步具備利用相應圖表找尋航材消耗規律的能力。
模塊四:航材登記統計中數據的管理與分析。包括不同數據管理方法在航材登記統計中的應用等內容。要求學員通過該部分內容的學習,了解數據透視表、數據透視圖和相關分析的含義,熟悉數據透視表與常規圖表的差別,掌握航材數據復雜排序和高級篩選的方法,能夠進行數據的嵌套分類匯總,能夠利用加載宏工具對航材數據進行相關性和平均指標的分析。
(2)能力結構框架。根據課程內容設計思想,確定本課程培養的能力為航材數據統計分析與處理的能力,可分為2 個具體能力。包括日常管理中 Excel 的靈活運用能力以及航材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日常管理中Excel 的靈活運用能力要求學員能夠利用Excel軟件有效地管理航材登記統計中的各類數據;航材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要求學員能夠科學運用 Excel相關知識進行航材各類數據的預測與分析,為航材保障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創新特色
1.知識融入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非線性的實用認知工具,可以運用圖像、文字、符號、線條、顏色等,把大腦對事物的認知畫出來,這種圖表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表現方式比純文本更加適合于呈現個體思考時的空間性想象,建立起中心主題與各子主題之間的內在關聯,將零散雜亂的教學內容繪制成清晰的結構圖,使思維過程圖像化、顯性化和系統化,促進課程知識的有機整合。思維導圖不僅可以輔助學員完成零散知識點的梳理,厘清課程知識脈絡,而且可以豐富教學形式,促進結構化教學,激發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學員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潛能,如圖1和圖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