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摘 要:近年來,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中,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獲得了普遍的改進和提高,而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已在全國進行了全面的推廣。本文主要針對情境化教學在當前的實踐中體現(xiàn)出的部分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求優(yōu)化教學模式,更好地進行針對小學生對語文漢字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
引言
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育尤為重要,而作為小學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課堂識字教學對于引導小學生感受文化,奠定小學生日后語文學習扎實基礎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就現(xiàn)階段教學成果和反饋來看,小學生普遍對于語文識字學習缺乏興趣,從而導致課堂教學質(zhì)量不佳。為此,教師應嘗試優(yōu)化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質(zhì)量。
一、我國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現(xiàn)狀
1.教師和家長對識字教育的了解不夠全面
在小學教學工作中,雖然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已被普遍推廣。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家長的認識不到位,目前為止,“讓學生面對黑板一筆一劃地模仿、抄寫漢字以達到記憶和使用漢字的目的?!边@種教學方法依舊在全國普遍存在。
2.現(xiàn)代化電子設備剝奪學生手寫的機會
手寫訓練欠缺也會導致一些問題,如:在學校大型考試中,學生在解答作文類題目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在一些形近字的區(qū)分上,學生的表現(xiàn)也往往達不到教師教學的預期效果。
3.部分教師不完全了解情境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
情境課堂不僅僅意味著教學模式的轉(zhuǎn)變,更意味著教學主體和主導力量的改變,即:教師由原來的課堂主體變?yōu)橹鲗В瑢W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變?yōu)檎n堂主體。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理念也應該隨教學模式的完善而產(chǎn)生相對應的變化。但是,目前在國內(nèi),傳統(tǒng)的觀念和教學方法在教學團隊中依? 然屢見鮮。依然有很多教師尚未對教學主體的變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以此為鑒,同步地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方法。
二、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完善措施
1.教師應充分認識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
情境化教學,即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的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有一定的主觀色彩、真實而有感染力的場景。并以此類教學模式取代傳統(tǒng)的機械式教學模式。如,在講漢字“休”時,就可以形象地將其理解為“一個人靠在一棵樹上休息”。而在引領同學解剖漢字結構時,一定不可忽視對偏旁部首的教學,如:“肚”、“肩”、“腿”、“腳”等漢字可以放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在教學過程可以使同學了解到“表示某一個器官或生物結構的漢字通常會包括‘月字結構”;另外要注意引起同學的興趣和聯(lián)想,如“蚊”、“叮”、“躲”、“鉆”、“帳”就可以結合成“一只蚊子叮了小明一口后躲了起來,小明害怕地鉆進了蚊帳”。這種教學方法對比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對文字的記憶更加扎實、牢靠,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產(chǎn)生至關積極的作用。而傳統(tǒng)的機械式教學方法則顯得十分死板、滯后,不科學也不合理。因此教師群體還需深化新課改的宗旨,對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以便于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2.教師應結合情境化教學,合理科學地布置任務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處于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時,可以更快速地投入到學習和記憶中?!倍彝?,無疑就是強化課堂情境教學教學效果的不二選擇。而在小學語文(人教版)課本中,涉及的知識都十分基礎,有很多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家庭生活或者日常所見布置有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課文《桂林山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聯(lián)想,描述自己心目中桂林山水的樣子;在熟讀課文后,運用課文的課后字詞和自己日常所見,展開描述桂林山水的具體內(nèi)容。從而在引導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意境。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對涉及生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教學效果。此外,在課堂教學之余,老師也可酌情布置一系列情境化的家庭作業(yè)。如,學習了一些有關家具的生字后,就可以布置如“用從前到后的順序描述自己的房間?!边@樣的家庭任務。既可以鞏固課堂知識,也可以鍛煉學生對于文字的運用能力。
3.校方鼓勵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由于老師依然在教學工作中起主導作用,在小學語文授課中,老師依然是課堂氛圍的主要帶動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引領者。因此,老師的教學理念和講授方式在進行小學生課堂授課中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授課方法要與不同的教學場景、老師的個人風格相輔相成,才能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另一方面,情境化教學本身的性質(zhì)就是一種開明、創(chuàng)新式的新興教學方法。因此,在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教學過程中,校方和老師應始終以“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增加學生的想象空間”為目的,進行多元化的課堂識字教學。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串聯(lián)故事法”,以及較為傳統(tǒng)的“形近字法”,還可以采用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近義字對比法”:如,在進行課文《觀潮》的講解時,課后的生字“崩”,“震”就可以放在一起來講,在授課過程中應通過語言或其他互動方式鼓勵同學結合課文中對應的語句思考這兩個字在意思上的區(qū)別和相似點,而在進行課文《小木偶的故事》課后漢字的講解時,就可以將“茸”字與“絨”字進行對比和區(qū)分,讓同學理解兩個不同漢字的不同用法。這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不但可以通過提升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fā)學生對于漢字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增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校方與教師的有效溝通。將會使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又便于在教師群體中更好的貫徹落實教改的宗旨。
三、總結
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目前依舊沒有獲得十分高效和靈活的運用。但是這種授課模式對于引導學生自發(fā)思考,加強學生學習自主性都大有裨益。因此,對于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普遍應用的課堂識字教學模式以及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模式的推廣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結合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進,早日突破障礙,使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2]靳紹鐸,曹淑梅.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69-70.
[3]劉紅茹.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教學初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6(0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