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佳妮 劉語嫣
摘 要:處于社會轉型期和大數據時代的中國正面臨著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社會治理與社會信任體系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大數據的時代背景為信息的傳播和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由于大眾媒體承擔著傳輸信息的媒介,如今的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絡上時時刻刻關注新時代的發展變化。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平臺,例如微博、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接受并傳遞信息。與此同時,在網絡不斷發達的今天,各種不真實信息也不時出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對我們判斷和消化信息有著很強的干擾性,信息的真假不定極易引發信任危機。筆者將從信任危機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建議提出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網絡傳播;新形勢;信任危機
2020年對中國和世界各國來說都是極具挑戰的一年,在這一年不僅面臨時代發展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涌現,人們還經歷著特殊時期的考驗。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借助網絡關注社會消息,哪怕有一點風吹草動,信息就早已傳遍千萬家。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信息提供了傳播渠道,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信息曝光度增加,負面、消極和不實的消息經過多層次發酵傳播到各個角落。互聯網的隱匿性使得人們在網絡上發表觀點傳遞信息更加不受限制,且網絡上信息的傳遞多為單向性的——傳播者到受傳者。信息來源無法考證,也就無法更好地證實信息的真實性。無數的或真或假的信息沖擊著人們的感官,有些時候,面對錯綜復雜的網絡信息,我們很難判斷真偽,一不小心便會掉進“有心人”設計的謠言的陷阱,也就是因此我們對社會的信任被破壞,當接收到信息的第一瞬間不是對信息進行消化,而是絞盡腦汁判斷其真偽,互聯網的信任危機也就此出現了。
一、信任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有心人”污染注意力
大眾的注意力是信息傳播最重要的資源。為了流量變現,博取關注,無良媒體或其他利益相關者會利用意見領袖的身份并借助網絡的便捷性和開放性,發布大量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或是可以投大眾之所好的不實信息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夸大社會個例,把大眾引向錯誤的方向,從而實現自己的獲益目的。虛假信息的散播對于大眾的心理狀態會產生一定影響,當大眾發現自己獲得的信息并不真實時,就會產生一定的逆反排斥心理,越來越多的人對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可信度產生懷疑,大眾的社會信任也會隨之出現危機。
(二)消極意識影響社會信任
特殊時期的居家隔離使得多數人只能在家中活動,有限的活動區域及長時間的封閉,可能會出現家庭矛盾,進而產生不良情緒。在無法與他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情況下,網絡的隱匿性使大眾大多愿意通過網絡形式來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由于社會新形勢下的各種社會問題帶來的社會焦慮,一些心理調節能力不好或者懷有擾亂社會秩序的不良目的的人可能會選擇在網絡上進行一些消極評論的發布,不實消息的擴散,這些不良信息在網絡這個具有極高互通性的平臺上,快速的進行廣泛傳播,會影響更多人對信息的可信性產生動搖。
(三)網民從眾,自亂陣腳
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人們迫切需要更多的信息來了解自我,了解國家,了解世界,再加上互聯網的便捷性使人們喪失了主動思考的習慣,當信息風暴來臨,人們容易聽風就是雨,對于網絡上發布的各種消息缺乏應有的科學判斷力。且近來特殊時期,大眾面對與個人生命安全問題相關的信息就更為敏感,當主體性期待與獲得的信息產生反差時,就會加劇群眾的內心恐慌,進而當一種說法在網絡空間里流傳開來,就會產生“人云亦云”的現象,持這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多,隨后就會有更多的人跟風隨大流。很多人在焦慮之中未深入思考,產生沉默的螺旋效應,小部分理智的發聲被埋沒,聲勢浩大的偏聽偏信占據主流,人們輕易相信他人的結論,并將不實信息引起的恐慌帶給身邊的人,從而也影響了他人的價值判斷。
(四)官方行為影響
地方政府的決策遲緩與戰略布局失當為官方信息發布埋下了信任缺失的隱患。當前時期信息繁雜,人們以出現焦慮情緒,真偽難辨的信息撲面涌來,再加上官方信息的遲緩容易造成人們的判斷能力紊亂。并且官方的信息發布還無法做到完全透明公開,人們獲取信息缺乏一個準確萬無一失的渠道,只能靠小道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持續降低官方的信息可信度。
二、對當前形勢緩解信任危機的建議
(一)加強網絡監管工作
在網絡監管方面,大眾媒介的運營者應該規范網絡發帖,加強審查機制。立法機關政府應該完善網絡管理的法制法規,提倡網絡發帖實行實名制,并開放舉報通道,積極審核舉報明確賞罰機制,對于惡意散布謠言的網民給予警告和懲罰,從根源上遏制謠言的擴散,對于虛假言論進行及時處理和刪除,化被動為主動,引導民眾走向正確的道路。
(二)增強公民個人意識
凈化網絡環境需要從個人入手,網絡整治離不開每個網民的參與,良好的網絡環境創造需要網民加強個人的言論自律。因積極對大眾進行網絡科普,樹立其法律意識,要做到對于未證實的信息不輕易相信,不參與散布謠言。與此同時在特殊時期還應及時將信息傳遞給大眾大眾,緩解其焦慮,增強社會責任感,保持理性化的判斷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我們作為網民也應該憑借自身的分辨能力不輕信小道消息,不跟風傳播不良信息。
(三)完善官方信息發布平臺
官方機構要及時發布真實信息,做到公開透明,并對虛假信息及時澄清,不隱瞞群眾。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是大眾不被不真實的信息左右。建立規范的反映機制平臺,加強官方與群眾之間的交流溝通,密切關注網絡上的輿論走向,一旦發現風向偏移及時對大眾進行引導,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處理,對群眾提出的疑問和質疑及時反饋,從而增加群眾對于官方的信任度,成為群眾獲取信息,辨別信息的有力工具。
總結
通過網絡傳播,我們享受到了共享數據的快捷與便利,不出家門便可聞天下,然而其中的信息的真假復雜又易使社會出現信任危機。我們開始對網絡上的信息以及身邊的人、發生的事產生懷疑,網絡上與網絡下的人際交往變得有隔閡。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應該被正確的認識,規范的利用,而不是被當做實現個人狹隘利益的工具。化解社會信任危機對于度過特殊時期的難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團結起來才能打贏這場戰役。
參考文獻
[1]徐頑強.新形勢下亟需重塑現代化社會信任體系.[J]國家治理.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