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
[摘 要] 本文對我國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發展策略,旨在構建系統的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使其為社會培育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工商管理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工商管理 教學改革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F203.9文獻標志碼:A
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經濟、管理、法律及生產運營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今后能在政府及企業中從事經營和管理工作,擔負起為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使命。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日趨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進程不斷向前推進,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就成為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核心內容?,F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邁上工作崗位,高等教育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如何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成為工商管理教學改革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發展現狀
(一)內容單一,脫離社會
現階段由于開設的工商管理專業準入門檻較低,辦學成本不高,再加上工商管理專業屬于相對熱門的專業,使得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與日俱增。但我國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開設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比較單一,主要由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及選修課程等模塊構成。一些必修的專業課和公共課大多數以片面的、填鴨式的理論教學為主,缺乏一定的實踐操作環節,無法將理論知識真正付諸實踐中,使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缺乏實踐精神,無法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造成就職的學生與社會發展嚴重脫節[1]。
(二)招生比例較高,整體素質較低
全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幾乎都開設了工商管理專業,因此招生比例較高,入學成績的標準就會降低,嚴重降低了生源的整體質量,學生的可塑性也會和其他專業存在較大的差異。從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來看,缺乏鮮明的專業特色和明確的教學發展目標,沒有鮮明的特色會使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和擇業的過程中產生迷茫的心態,無法明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導致大部分的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無所適從。
(三)人才培養定位不明確
目前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針對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的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素質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高校僅僅將培養的重心放在理論型人才的培養上,輕視或者沒有較好的能力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有效的提高,甚至個別院校為了節省資源成本,簡化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很多學生只是停留在理論水平階段,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因此在就業和工作中缺乏優勢。
二、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前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工作中,依舊以教師單一傳授理論知識為主,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師極少采用互動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此外,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知識傳授為重要導向,盡管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際的操作能力,就會極大地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延伸與拓展,無法提高學生的環境適應和應變能力,也無法滿足社會對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需求[2]。
(二)教學內容不符
由于培養目標沒有體現差異性,會導致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更加重視知識內容的全面性,而忽視了對特色課程及核心課程的深度研究,使很多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雖然學習了很多的專門課程,但大多都處于淺層的知識層面,并沒有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內涵和核心,這種教學內容的弊端也是高校擴招造成的后果。隨著招生數量不斷增加,部分高等教育已經逐漸由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教學,導致教學內容僅滿足了全體學生的需求,忽視了精英人群的訴求。此外,大部分的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大多是通過引進國外的理論方法和實踐經驗。西方國家與我國的國情、經濟體制及歷史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理論與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也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育發展要求。
(三)教學目標模糊
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院校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人才培養內容的重要導向,明確的發展目標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關鍵的作用。很多院校過于高估學生職業生涯的起點位置,忽視了學生在初入職場時都要從底層做起,而不是直接步入較高的管理層,再加上大多數教師并沒有企業經營的親身經歷,因此無法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提升進行指導。此外,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目標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全面分析,無法體現工商管理專業的優勢及特色,導致學生畢業走上社會之后無法獲得應有的競爭優勢,甚至與一些從底層摸爬滾打出來的、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人存在較大的差距[3]。
三、高職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教學策略
(一)改革和完善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方案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過度重視理論知識,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標準和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充分分析用人單位對人才引進的需求,應對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從而培養高質量應用型的人才隊伍。高校應重視與企業的合作,積極向用人單位引薦學生實習,使學生親身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二)加強特色教材建設
首先,工商管理專業的應該充分結合基礎能力、市場發展方向、職業關聯等方面設置課程,制訂全方位的課程體系。其次,高職學校應及時把握經濟市場發展的動態,對于教材內容進行及時的更新與完善。隨著專業的理論知識不斷衍生,工商管理專業的教材內容也要結合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和完善,結合市場經濟的變化,吸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問題。其次,教材應該突出特色。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型較強,因此在保證科學和系統的基礎上,要實現知識理論和實踐操作的有效融合,在突出專業特色的同時,也要重視知識與理論的有效融合[4]。
(三)建立以市場就業能力為導向的培養目標
在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中,應該根據行業建設發展和服務管理的需求及專業特色來進行整體的設置。例如,企業崗位職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外語技能,還應該具備企業管理的基本技能和營銷類知識技能,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應該將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與培訓,并將企業一線實際管理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對培養應用型人才和推動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當前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依舊存在很多弊端,因此高校需要重視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和理念的改革,凸顯特色專業建設,明確專業發展方向,結合市場就業發展導向,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地為社會和用人單位提供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蕾.新形勢下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5(03).
[2]王秋玉.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8).
[3]劉翔,付娜,常家蕓.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5).
[4]劉光甫,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