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群體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關鍵階段,高校廉潔教育的開展,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需要,也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助于大學生在人生關鍵期牢固樹立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目前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中仍然存在體制機制保障不到位、學校重視程度不足、教育質量有待提高、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廉潔教育,應當從健全體制機制、提高學校重視度、提升教學質量、形成教育合力等方面持續發力。
關鍵詞:大學生;廉潔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大學生廉潔教育是由系列要素所組成的一個完整、有機的系統,其要素既賦予了其整體性,又限制著其整體功能的發揮。”[1]高校肩負著培養人才、傳播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氣的重任,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需要,也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概念
(一)定義
大學生廉潔教育是以大學生為對象,綜合利用多種形式和手段,教育并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廉潔觀念和品格,將廉潔的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具備廉潔自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人格特質的教育實踐活動。而在廉潔教育的過程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大學生需要為出發點,以尊重大學生主體性為基本原則,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2]。高校廉政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廉政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只有加強學校廉政文化建設,才能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二)主要內容
學校廉政文化既有社會文化的分類特征,又體現著學校文化的獨特規律,主要分為學校廉政精神文化、學校廉政制度文化、學校廉政行為文化、學校廉政環境文化。這四個方面各有側重,互為整體;精神文化側重于教化,具有引導性;制度文化側重于約束,具有規范性;行為文化側重于養成,具有廣泛性;而環境文化是重要基礎。這四個方面相互依存和滲透,精神文化為制度文化提供思想基礎,行為文化為前兩者提供拓展路徑,環境文化為前三者提供有力保障。廉政文化是廉政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廉政文化的內容決定了廉政教育的方向,大學生廉潔教育主要包含三大內容:第一是廉潔文化教育,第二是理想信念教育,第三是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個人品德教育等。
(三)目標
“高校教師的廉潔教育關系到高校穩定發展和校園良好政治生態的形成,也事關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3]由于大學階段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學生群體也是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如何通過高校價值引領促使學生形成正確三觀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大學生廉潔教育實踐的目標主要是鞏固大學生的正確三觀形成,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道德修為。
二、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機制保障不到位
目前,許多高校的大學生鏈接教育在教學規劃計劃、管理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問題,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暫時并沒有專門的針對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廉潔教育計劃,對于廉政教育的安排部署、考核考評都較為宏觀,同時,在多數開課的高校中,廉潔教育更多地是作為選修課,授課教師與學生學習情況的監督考核仍然有待健全,高校廉政教育的開展并沒有完整的體制機制予以規范與保障。
(二)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教育者在廉政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目前來看,“學生意識培育的認知存在偏差,內容安排不合理,形式結構單一,評價反饋機制匱乏”[4]種種現象表明了部分高校對廉潔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高校本身的重視程度是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養的關鍵環節,機構設置和制度管理是實現廉潔教育有效性的基礎保障。但是學校在大學生廉潔意識培養的過程中,會出現管理缺位的現象,缺乏長久的規劃從而導致協同能力和可持續性的欠缺。部分高校認為廉政教育的主體是社會而非學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并不能帶來相應的教學效益,然而關注度決定了執行力,對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投入不足,主要在教學資金、教學時間和教師精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各部門之間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育質量有待提高
第一,教學內容較為滯后:教學內容缺乏對應的教材;教學內容層次性并不明顯,總結歸納的典型案例不足,多是以抽象空洞的理論教學為主,更多的是概念與理論的闡述,并未與實際生活高度結合;教學內容并不全面豐富,并未包含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等各個學科,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第二,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仍然以傳統的老師課堂講授為主,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互動與交流,削弱了大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與熱情,嚴重影響了廉潔教育的效果;同時,課堂教學之外的主體活動缺乏創新,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第三,教師隊伍建設有待提高:現有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的人員結構沒有體現身份多樣性、年齡合理性的要求,專業化師資力量缺口較大,加之這項工作較為系統,教師教育技能與教學要求仍然不匹配。
(四)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一方面,社會教育在營造氛圍和提供助力等層面仍然存在不足,多元價值取向對大學生的影響仍然存在,對其樹立正確、理性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仍然有消極阻礙的影響;同時,社會團體等社會主體對于大學生廉潔教育實踐提供的指導與幫助仍然不夠,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實踐的主體仍然集中在高校,其他社會主體的參與不足,難以有效滿足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實踐及大學生自身成長的要求。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基礎性和延伸性作用未能有效發揮,父母等主要家庭成員對子女教育并沒有發揮積極作用,甚至是為其提供了反面的行為示范,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造成了消極的影響,也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帶來了一定阻礙。
三、新時期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對策
(一)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第一,要加強組織領導機制,要制定科學嚴謹的規章制度和廉潔教育的課程計劃,經常性地組織豐富多彩的廉潔教育實踐活動;高校的各級黨委機關也要起到帶頭和表率作用,嚴格按照黨規黨紀辦事,定期開展廉潔教育自查自糾活動,由己及人,確保廉潔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第二,要健全教育保障機制,從制度上嚴格起來,建立健全科學、完整、明晰的規章制度、懲罰激勵條例以及廉潔教育制度,利用各類平臺媒介進行廣泛的宣傳推廣,建設廉潔、純凈、公平、有序的和諧校園環境,為廉潔教育的開展提供穩定的環境保障,還要建立相應的經費保障制度,確保廉潔教育的活動經費、研究經費與材料費用等,為廉潔教育實踐活動提供有效的物質基礎。第三是要構建教師學習機制,要對教師在上崗前進行崗前培訓,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增強理論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以便更好地在教學中引導大學生,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教師的進修提升,不斷提高理論水平與政治素養,緊跟黨中央的廉潔教育理念,掌握最新、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總結經驗教訓,及時糾正偏差。第四是要規范監督考評機制,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監督細則,完善考評體系,規范監督考評標準與指標,保障大學生廉潔教育在高校順利開展。
(二)提高學校重視程度
第一,提高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程度,加大政策層面的扶持,以相關文件的制定實施,推進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工作的開展。第二,提高學校的重視程度,高校自身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制定科學合理且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要加大相關經費、物資的投入力度;要為大學生廉潔教育實踐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校園文化。第三,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廉潔意識及廉潔教育意識的培養,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言傳身教,使其自身崇廉尚潔的品格能夠有效感染學生。并且教師“應該順應潮流,樹立現代教學理念,提高操作網絡信息技術的能力,善于引導學生辯證看待網絡上的事例”[5]。第四,重視廉潔教育的方法多樣性,將線上線下同時開展。首先需要把教職工廉政建設與大學生廉潔教育相結合;其次要注重宣傳和氛圍營造,增強教職工與學生的互動性的同時,注重警示教育和榜樣教育在活動中的引導作用。
(三)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完善教學內容方面。第一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要進一步強化誠信教育,針對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考試作弊、學術造假等誠信缺失現象開展相應的誠信教育,同時針對大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誠實守信的品格作為培養之要義;要進一步強化社會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遵紀守法的品格;要進一步強化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操守,為大學生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以廉潔奉公的職業操守打下堅實理論基礎。第二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方式,幫助大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理性地認知自我、明辨是非,增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做到面對挫折、壓力與誘惑時能夠堅守底線。第三是加強法律法規教育:要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提高法律意識,不斷引導大學生學習法律法規知識,規范自身行為,做到大學生以知法、守法、用法的理念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遇到問題時堅持用法律的觀點思考與解決。
壯大師資隊伍方面。第一是要提高教師對廉潔教育的認知,使教師認識到科學合理的廉潔教育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的必要性、重要地位及其特殊性,應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多種方式整合各類教學資源,開展廉潔教育。第二是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將傳統的教學理念與現代化教學理念結合,善于運用網絡環境下的新媒體教學手段,將教學理念與方法相結合;同時利用各類實踐活動豐富理論教學,使廉潔教育到達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第三是要提高教師的師德師風,使之關注自身的廉潔品質的養成,關注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完善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頂層設計,切實提高教職工的思想認知,構建教職工廉潔教育的長效機制。廉潔從教是高校廉政建設的必然選擇,教師的廉潔自律行為是增強大學生廉潔教育效果的重要一步,能夠起到身先垂范的作用,并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提高大學生對廉潔教育的認知與認同感,提高教學效果。
(四)形成全域教育合力
一是要加強社會宣傳:風清氣正的社會輿論環境對于大學生廉潔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影響,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的關鍵一步;特別是警示教育和榜樣教育的加強,將會為高校廉潔教育的開展提供輿論保障。二是要營造廉潔的家庭氛圍:一方面是父母要注重自身廉潔修為,營造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的家庭環境,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寓教于無形;另一方面是加強家庭與高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利用各類平臺建立雙向互動,形成廉潔教育的合力。三是要重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利用社團等組織以及同學的主體,引導大學生向廉向善,同時積極利用網絡媒體與平臺,與適應時代需求的方式方法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投身在廉潔學習之中。通過體制機制健全、學校重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育合力形成等方面持續發力,能夠有效解決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當代大學生廉潔品格。
參考文獻
[1] 卞程秀,鄧小明.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要素構成及其優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01):69-74.
[2] 王瑞蘭.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定位分析與路徑設計[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1):148-150.
[3] 巢陳思,丁頌.為高校教師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新時代推進高校教師廉潔教育的路徑選擇[J].? ? 人民論壇,2019(15):104-105.
[4] 王明成,盧毛毛.學生拒腐意識學校培育問題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7,34(06):128-133.
[5] 戴平安.論新時代網絡視域下“95后”大學生廉潔意識的培養[J].湖北社會科學,2018(10):179-184.
作者簡介:唐啟方(1992-11-),河南駐馬店,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