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摘 要】目的:分析在胃潰瘍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方法:時間段為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選取患者為胃潰瘍80例,隨機分組,2組各40例。控制組實施常規護理,基于此實驗組實施健康教育。比較兩個組別實施效果。結果:兩個組別總有效率(實驗組95.0%VS控制組82.5%)對比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胃潰瘍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顯著,即可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從而促進其康復,因此值得研究推廣。
【關鍵詞】胃潰瘍;健康教育;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作為一種慢性潰瘍性疾病,胃潰瘍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其以嘔吐、食欲不振、飯后脹滿、上腹疼痛為主要表現。針對此類患者,采取內科藥物根治難度較大,加之用藥期間未嚴格遵循一定原則,因而導致患者住院時間增加,且病情反復發作【1】。而治療期間,通過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對于其病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本文時間段為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選取患者為胃潰瘍80例,隨機分組,2組各40例,分析了在胃潰瘍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時間段為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選取患者為胃潰瘍80例,隨機分組,2組各40例。實驗組年齡為21-75歲,年齡均值為(52.4±2.6)歲;其中女19例,男21例。控制組年齡為22-76歲,年齡均值為(51.6±2.7)歲;其中女17例,男23例。兩個組別基礎情況比較分析未表現出差異(P>0.05),可比較研究。
1.2 方法
控制組實施常規護理,基于此實驗組實施健康教育,具體為:(1)入院宣教。即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需對其生活習慣、社會背景、文化水平等進行了解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宣教方案,涉及兩種形式,即集中式和針對性宣教等,內容包括注意事項、表現體征、發病機制等。(2)心理疏導。即為患者提供溫馨、干凈的住院環境,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需積極交流和溝通,以對其心理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疏導等。(3)生活宣教。即由于患者發病原因主要為感染幽門螺桿菌,所以治療時需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加強健康會自動啊,叮囑其對個人洗漱用品、飲食餐具等予以正確處理,叮囑患者戒煙戒酒,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4)出院宣教。即叮囑患者出院后形成健康作息習慣,注意保持個人衛生,定期復查等,以確保病情有效恢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個組別實施效果,評定依據【2】:患者潰瘍愈合,臨床癥狀如嘔吐、疼痛等完全消失為痊愈;患者潰瘍基本愈合,各癥狀顯著減輕為好轉;未達到其前兩項要求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9.0軟件,P<0.05評定組間結果差異,計數數據使用x2檢驗,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
2 結果
兩個組別總有效率(實驗組95.0%VS控制組82.5%)對比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在消化系統疾病中,胃潰瘍較為常見,其發生與患者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關系密切。針對該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除了合理用藥之外,還需幫助患者充分認識疾病恢復中健康生活以及飲食習慣的重要性【3】。通過對胃潰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則要求醫護人員首先對患者性格特征和愛好興趣加以了解,要根據其接受情況合理開展健康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以促使患者獲得良好的護理服務和宣教。在宣教的過程中,還需叮囑患者適量運動,禁食辛辣食物,以促進疾病康復。另外叮囑患者注意充分休息,形成規律的作息習慣,以利于其預后康復【4】。本文的研究中,兩個組別總有效率(實驗組95.0%VS控制組82.5%)對比表現出統計學差異(P<0.05)。這表明在胃潰瘍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更為理想。可以發現,在胃潰瘍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實施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在胃潰瘍患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實施效果顯著,即可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從而促進其康復,因此值得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春燕.健康教育在胃潰瘍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3):1834-1835.
[2] 李春紅.健康教育在胃潰瘍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247-248.
[3] 李文娟.健康教育應用于胃潰瘍護理的臨床價值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0):164.
[4] 任敏,陳小方,任小敏.健康教育在胃潰瘍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5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