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芬 黃惠琴
【摘 要】目的:探研康復助手APP對婦科手術患者疾病知識認知度及消極心理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100例作為本研究受試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非盲法分組,對照組(n=50)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n=50)借助康復助手APP行健康教育,評價對比兩組患者的疾病知識認知及負面心理變化狀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圍術期護理(21.62±1.32)、飲食管理(22.53±1.41)、服藥依從性(23.53±1.21)、病情認知(23.47±2.17)及疾病認知總分(88.47±2.4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接受干預前的負面心理無明顯差異(P>0.05),接受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43.7±3.8)、SDS評分(46.2±3.4)均明顯低于對照組(57.1±4.3)分、(55.1±3.2)分,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助手APP在提升患者疾病知識認知度及緩解患者負面心理中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康復助手;APP;婦科手術;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100例作為本研究受試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非盲法分組,對照組(n=50),觀察組(n=50)。對照組最小年齡18歲,最高年齡45歲,平均(29.5±2.6)歲,婚姻狀態(tài):已婚34例(68.0%),未婚16例(32.0%);觀察組最小年齡19歲,最高年齡46歲,平均(29.9±2.8)歲,婚姻狀態(tài):已婚32例(64.0%),未婚18例(36.0%)。納入標準:①行婦科手術;②識字,具有應用智能手機的能力;③對研究知情,且自愿配合研究;④無其他系統(tǒng)嚴重病變或心臟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將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年齡、婚姻狀態(tài))輸入SPASS23.0軟件,輸出值P>0.05,即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化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面對面的疾病知識宣教,含疾病發(fā)生機制、發(fā)展過程、并發(fā)癥、臨床治療手段、日常護理措施等。
觀察組借助康復助手APP行健康教育:(1)前期準備工作:首先本科室由一名護士長與一名副主任醫(yī)師帶領4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共同組建互聯(lián)網(wǎng)健康教育小組。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熟練掌握“康復助手APP”的使用規(guī)則,并分配好相關模塊的負責人員。另外根據(jù)該APP的使用方式及具體操作起草APP應用指南,并打印成冊。準備工作完成后由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待均考核通過后開始實施健康宣教的干預。(2)APP投入使用:在患者入院后由相關護士引導患者下載“康復助手APP”,并為患者提供APP的使用指南。下載成功后輸入相關課程碼,即可進入患者個性化頁面,包括患者入院后的診療信息、疾病概況、相關理論知識、術前術后指導、注意事項等各個欄目。進入頁面后,護士向患者解釋各個板塊的作用及具體操作流程直至患者及家屬熟練掌握。另外護理人員應時刻準備好解答患者疑問。(3)健康教育內(nèi)容:護理人員按患者在圍術期的各個階段準備相應護理內(nèi)容,并通過“康復助手APP”按時推送,以保證患者及其家屬能更好的配合臨床護理工作。護理人員可每周通過APP為患者提供兩次30分鐘的健康指導服務,以保證患者若沒有及時查閱APP推送仍可以得到良好的健康指導服務。患者可以通過該APP設置服藥時間與注意事項,并按照規(guī)格進行服藥。
1.3 評價標準
疾病認知情況:以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為參考,在專家指導下制定《婦科手術患者健康教育評價量表》,并應用該量表從圍術期護理、飲食管理、服藥依從性、病情認知4個方面評價患者對自我疾病及手術護理的認知情況,每個方面評分總分為25分,量表總分100分。得分與患者認知情況成正比[4]。
焦慮抑郁情況: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研究前后心理焦慮與抑郁狀態(tài)進行評估,得分與患者焦慮與抑郁狀態(tài)成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ASS2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患者年齡、患者疾病認知、SAS、SDS評分等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s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百分比指標應用[n(%)]表示,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疾病認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圍術期護理(21.62±1.32)、飲食管理(22.53±1.41)、服藥依從性(23.53±1.21)、病情認知(23.47±2.17)及疾病認知總分(88.47±2.48)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負面心理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干預前的負面心理無明顯差異(P>0.05),接受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43.7±3.8)、SDS評分(46.2±3.4)均明顯低于對照組(57.1±4.3)分、(55.1±3.2)分,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康復助手APP是以患者的康復護理需求為中心而設計的平臺軟件,該軟件可為患者提供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將其應用于臨床婦科手術病人的健康教育,與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相比,可以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減輕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本研究結果顯接受干預后觀察組疾病知識認知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該組患者的負面心理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即表示以康復助手APP為平臺為婦科手術患者施以健康教育可取得聯(lián)系的應用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應用康復助手APP可以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tài),進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對患者的恢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小霞,昝嬌嬌,欒永樂,傅利勤.骨科康復助手APP的護理管理及效果評價[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03):178-180.
[2] 王海霞,董萍,褚愛瓊,卜茵華,陶鳳瑛.聯(lián)合康復助手應用程序在精神障礙患者照顧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