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建
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中案例教學的應用現狀,重點探討了其具體應用措施,包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教學方式等,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哲學與人生;案例教學
引言:
中職學校開設“哲學與人生”德育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辨別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和知識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設計,使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中案例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缺少學習興趣
經調查顯示,我國部分中職學生是由于考試壓力、班級排名等因素認真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課程;大多數的中職學生對“哲學與人生”課程缺少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過于單一
“哲學與人生”教材中的內容過于單一,教師只教授教材中的內容,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不及時,導致課堂氛圍過于沉悶,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中職“哲學與人生”課程的考核方式與普通高中不同,學生不用參加高考或者不考與“哲學與人生”課相關的知識,導致學校對“哲學與人生”課的重視程度不足。并且中職多以平時成績約占30%,試卷測試約占70%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察,使很多學生對“哲學與人生”課程不夠重視,不能充分認識到“哲學與人生”課程的重要性。
二、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中案例教學的應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常來說,學生的興趣是在某種情境中形成的,因此,擁有一個氛圍活躍的課堂可以吸引學生進入到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德育課具有較強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利用案例的方式使理論知識具有趣味性,選擇案例時要與具體情況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不會更換案例,同一案例保持幾十年不變,這是極為不妥的。就案例的本質來說,是一種特定的兩難情境,沒有不變的解決方法,在思考答案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前,要創設相關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開展討論研究活動,促進學生對知識能夠完全掌握。
“哲學與人生”課程中的知識點較為零碎,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但是與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不匹配,所以,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內容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例如,“哲學與人生”課程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小明的父親有一個足球夢,要將小明培養成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小明已有小小的成就,在一次比賽中,小明不幸受傷,導致以后都不能在踢足球,但是小明的父親并不甘心,仍然堅持讓小明踢足球,導致小明永遠都不能站立。
通過這個案例,教師可以將此案例制作成視頻動畫的形式,引導學生分析小明父親的行為,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對“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等知識進行充分理解[1],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轉變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簡單的向學生機械式灌輸理論知識,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交流,不能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只有經過考試、測試后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哲學與人生”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使抽象的知識更加具體化。
例如,在學習“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個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兩個人都出現頭痛、咳嗽等癥狀,扁鵲給這兩個人都開了同一種藥,但是第二天有一個人的病好了一大半,另一個人出了很多的汗,病情加重。扁鵲經過深入研究分析,發現兩個病人出現的癥狀都一樣,只有出汗與不出汗的區別,扁鵲又對病情加重的人重新診治,更換藥方,使病人很快康復。通過此案例,可以讓學生理解“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的相關知識,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增強協作探究能力
在“哲學與人生”的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要在案例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節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班級的總人數對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組的人數在4人左右,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例如,在“哲學與人生”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個案例,一只禿鷹在飛過皇宮時,發現黃鸝的歌聲優美,深受公主喜愛,于是,禿鷹也每天來公主的窗邊“嚎叫”,但是卻有相反的結果。根據此案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后,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給予相應的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提高總結能力
在“哲學與人生”的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以鼓勵、肯定為主,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促進學生對對案例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現象本質與明辨是非”的課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孔子周游列國的案例故事,使學生能夠明確現象與本質的關系,了解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可以向學生提問:“太陽什么時候會離我們近些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相關的評價,補充學生沒有提及到的知識點,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2]。
在“哲學與人生”的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充分考慮,選擇案例時,要優先選擇與當下熱點相關的材料,確保案例中能夠包含知識點,并且案例要以音頻、視頻、故事等形式呈現出來,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對知識的了解。
結論:
“哲學與人生”是一門具有復雜性的學科,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因此,在“哲學與人生”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李根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哲學與人生》教學中的應用[J].文存閱刊,2018,(19):132.
[2]鐘錦銘.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哲學與人生》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下旬),2019,(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