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基 張榮 唐皓
摘 要:通過問卷對學風進行了調查,通過分析認為班級不良學風主要是生源質量下降、學習沒有目標和計劃、網絡游戲、受不良風氣以及不當教學方法造成,并從學風評價、班級文化建設、同學結對幫扶、發揮班主任導師作用的角度思考如何改善班級學風。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班級
1學風調查基本情況
自從2019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公布了“雙高計劃”擬建單位名單,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入圍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學校加快了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在加強師資、教學設備、實訓場地等建設的同時,對學風建設重視程度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了系統和深入的了解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班級學風建設情況,分析不良學風現象的原因,找出改善學風建設對策,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和咨詢的形式對學風進行了調研活動。
隨機抽取了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3個年級的7個專業、447人進行問卷調查。調研內容主要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不良學風現象及原因。實際回收問卷447份,其中有效率和回收率都為100%。
2高職院校班級學風不良現象及成因分析
2.1? 班級學風不良現象及影響
(1)不認真聽課
學生不認真聽課主要表現在聽課時學生走神和玩手機、聊天或看小說。油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出,上課經常走神的學生占比為28.41%,對于連貫性較大的課程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造成學生在后續學習內容難以理解,會對學生的學習信心造成一定的打擊,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課堂上存在玩手機、聊天或看小說等開小差現象占比為44.3%,這些現象影響課堂學習氣氛,很容易引起意志力薄弱的同學隨波逐流,心思不在學習上,對教師上課情緒產生不利影響,教師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可能造成課程計劃拖后。
(2)課后學習不主動
大學的課程內容多且復雜,需要學生課前做好一定的準備,課后及時消化吸收,才能夠較好的掌握一門課程知識。進入大學后,不再是以應考為學習目的,需要學習的課程倍增,而來自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卻減少了,學校的校園生活又豐富多彩,對學生誘惑的事物太多,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制力是很大的考驗。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不能做到經常預習或者復習課程內容的學生占比為44.74%,每周都去圖書館學習的學生占比40.72%,說明將近一半的學生沒有預習和復習的習慣,能自覺去圖書館學習的學生不多,缺乏學習的自覺性。
(3)學習態度不端正
端正的學習態度反映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時的精神狀態,上課遲到和早退、考試舞弊都是學習態度不端正的表現,從調查結果中看出,以上兩種現象占比分別為21.48%、15.88%。遲到和早退的學生容易在教師上課時打斷教師思緒,吸引學生注意力。考試舞弊不僅擾亂考場紀律,還給踏實學習的學生造成誤導,認為學習成績不能反映學習情況,要是通過舞弊拿到了獎學金更會造成學生的心理不平衡。這些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到心浮氣躁。
(4)沒有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健康、積極的生活習慣讓人身心愉悅,也對學習有較好的促進作用。由于時代的變化,現代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與以往有很大的差異,表現出更多元化。現在課余生活他們會參加各種活動、兼職、運動、玩手機游戲,有些學生進入大學后缺乏家長約束,自我管控能力又弱,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大部分學生喜歡玩手機游戲,有晚睡的習慣,一部分學生缺乏鍛煉。
2.2? 班級不良學風成因分析
(1)高考擴招生源質量下降
隨著高考擴招的增加,以往高職院校的優秀生源很多選擇了讀本科,造成高職生源質量下降,學生學習基礎有一定下降,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認為“基礎較差,課程內容聽不懂”影響學風的學生占比55.26%,說明基礎確實對學生學習造成了影響。
(2)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計劃
有了學習目標讓學習變得更有目的性,使學習具有動力,學習效率會更高。學習計劃是為了實現學習目標而做的規劃,學生按照階段性計劃學習,期間根據學習計劃和效果對學習方法、學習用功程度進行檢查調整。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學生占比20.36%,沒有學習計劃的學生占比42.95%,這些學習的不良現象在學生中占比較大,說明很多學生學習是漫無目的,學習效果不容樂觀。
(3)網絡游戲的影響
現在絕大部分學生擁有智能手機,根據調研顯示有71.59%的學生玩游戲,其中用手機玩游戲占大多數,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認為“娛樂占用太多時間,學習缺乏精力”的學生占比28.19%。有研究表明,網絡游戲不僅引起學生視力下降、失眠、食欲下降等生理現象,還會產生厭學情緒。
3? 班級學風改善對策
3.1? 建立年級學風評價指標體系
要了解班級學風情況,應該分年級建立班級學風評價指標體系,通過量化實時監測學風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針對“癥狀”提出學風改善對策。對學風的評價可以采用學習成績、圖書館借閱率、遲到曠課率、四六級通過率、專升本通過率、計算機二級通過率、教師評價等作為學風評價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熵值法等方法進行研究分析。以往學風評價指標體系更多的是從學校層面進行考慮,而不同年級學生可以參考的學風評價指標有所不一樣,以年級為對象進行學風評價,對于班級學風管理會有更大幫助。
3.2? 創建班級特色文化,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在大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學生絕大部分時間和同班同學度過,他們的學習、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價值觀念、性格特點等都會發生相互影響,同學的特點相互作用和影響,最終會形成班級特有的文化。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風是正向的引導,而對沉迷手機游戲、晚睡、上課開小差、對同學不友好等行為進行及時的批評,班主任、輔導員對這些班級文化進行有意的引導,會讓班級學風向更好的一面發展。
3.3結對幫扶,夯實基礎知識
由于高考擴招力度的增強,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突顯。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認為“基礎較差,課程內容聽不懂” 的學生占比55.26%,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基礎較差,說明基礎知識薄弱確實造成學生的學習困難。為解決學生基礎薄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嘗試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幫助基礎較弱的學生,通過上一學期成績排名,讓排名較后學生自主尋找排名較前學生幫助輔導,同學間結對幫扶減少了時間、地點、年齡等溝通問題。幫助基礎薄弱學生,需要幫扶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并且需要一定的精力,所以應該對這些學生有一定的鼓勵,在評優評先等方面對積極幫助同學并有成效的學生應該要優先考慮。
3.4發揮班主任導師作用
高職院校學生年齡一般在20歲左右,讀大學以前學生真正關心的事情只有高考,所以對很多事情沒有接觸和思考,而一到大學后他們能夠接觸的空間被放大很多倍,所以他們容易被一些歪風邪氣給影響,班主任是班級主要的管理者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對學生要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班主任可以加學生QQ、微信等關注學生動態,去班級聽課或者詢問任課教師班級情況,對不良行為進行及時批評,幫助學生尋找努力目標和方向,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做學生亦師亦友的伙伴。
4? 結語
班級學風反映了一個班級整體對學習的態度,是在學校管理、教師教育下與不同班級學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學校學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善班級管理,必須對班級學風進行有效治理,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安靜、舒適、上進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嚴健豪,邱麗華,宋新泉.高校學風建設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7):3-4.
[2]劉秀麗,張長耀.高校學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綜合評價模型[J].長春大學學報,2017,27(0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