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靜 鄭福山 王鋒祥 張娟 鄭偉
摘要: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同時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這之中以水環境的污染最為突出,水環境作為人類生存的重要依存,現如今所陷入的困境已迫在眉睫。“河長制”作為一種新型工作機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河長制”的實行現狀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促進“河長制”的穩步落實,全面提升水環境治理。
關鍵詞:河長制;水環境;治理
一、“河長制”的內涵
河長制,顧名思義就是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對相應的河湖進行管理和保護。最早起源于2003年,在2007年的太湖藍藻事件中證實了“河長制”對于河湖的治理有促進作用,因此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的新年賀詞中指出“每條河流都要有‘河長了”,同年李克強總理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行河長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這對于水環境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作用[2]。
河長制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對于自然要充分尊重并順應其發展習慣,對其進行保護,處理好水環境的管理與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對于維護水環境功能的方面要牢牢落實;堅持黨的領導和部門的指揮,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為核心的責任制并積極落實,明確各級河長的職責,確保對于水環境的治理能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遞進層層落實;對于不同的地區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針,對于不同的地區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對于上下游和左右岸進行規劃統籌,切實解決水環境的管理與保護問題;嚴格的考核和問責制度,建立健全水環境管理保護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具有極大的威懾力,同時擴展公眾的參與渠道,施行“一票問責”制,營造出全體公民對于水環境治理的關心的良好氛圍。
二、“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的現狀
1.河長制的作用
“河長制”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為六個方面:(1)對水環境的管理和對于水資源的保護;(2)對河湖沿岸的生態環境進行把控,為水域提供良好發展空間;(3)加強水污染的防治,大力排查污染物的來源,加大廢水處理力度;(4)加強水環境的治理,保障周圍居民的飲用水安全;(5)加強周圍環境的生態修復,對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統進行優化升級;(6)執法監管力度的加強,嚴厲打擊對水環境形成惡劣影響的行為[1]。
2.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
誠然“河長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能夠起到的作用終究是有限,在“河長制”的發展中仍舊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考核與問責難度大。雖然河長制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且有相應的“一票問責”制度,但也僅限于部分地區進行落實,在國內的很大一部分地區,官員仍舊比較在意當地的GDP,而忽略了對于水環境的治理。且實行問責必須要有相關的部門進行配合,現如今的很多地區并不支持對此建立單獨的部門,真正進行問責的時候會因為職責不清而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導致工作進程大打折扣。
其次是大部分地區將“河長制”的側重點主要放在了治理方面,出現了問題才進行相應的對策實施,這是一種很明顯的頭重腳輕問題,水環境的治理應主要放在防治上,但現如今的大部分地區政府并未認識到這一點,仍舊是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才去解決。“河長制”也過于依賴現有的政府體系,這從根本上不利于水環境的治理,無法改善當地的水環境。
三、“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運用的建議
1.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體系
建立健全“河長制”的制度體系首先是需要運用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監督,將當地的河湖和水庫作為制度實施的基礎,對“河長制”的實施、河湖管理保護政策進行相應的完善,使當地水資源能夠得到規范化的管理。同時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使可持續發展真正深入人心,黨的領導干部要起到領導作用,嚴格約束自己并踐行崗位職責,加強對當地水環境的監督和管理,實現當地水環境管理的全覆蓋[3]。
2.對水環境治理進行統一規劃
“河長制”的運用切實提升了對水環境的有效管理,但僅僅通過法規或是制度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對水環境治理進行統一規劃,制定科學的規劃方案,通過該方案進行當地流域的治理方針的制定工作。水環境的治理不可能,一定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在這漫長而又持久的過程中,只通過單一部門的管理規劃是無法滿足水環境治理需求的,必須根據當地的水環境功能定位制定相應規劃,并由各部門進行配合,確定水環境管理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不可顧此失彼。對水環境的問題做到提前預防、預先控制,不能等到問題迫在眉睫才采取措施進行亡羊補牢。
3.對“河長制”予以堅決貫徹落實
在“河長制”中,對當地水環境起到第一責任的為各級河長,河長的具體職責義務就是對轄區內的水環境進行保護管理和治理。具體表現為:對于水環境的協調監督工作,清淤、維修、保養等一系列保護工作,對于水環境的日常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等管理工作,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對于水環境的污染進行治理工作。這三個方面分布于河長工作的每一處細節,因此各級河長需要進行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各層級的職權,對當地水環境進行完善和盒子里,堅決貫徹落實“河長制”,堅持當地的法規和制度不動搖,做到治理目標與治理任務能夠像匹配,并大力開展監察制度,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整頓,大力促進“河長制”的落實,為我國水環境治理起到促進作用。
結論:
總而言之,“河長制”在實際中的實施與應用能夠證實對于水環境治理有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就要求政府的相關單位和有關部門對于“河長制”要有全新正確的認識,對于當地的“河長制”機構工作給予大規模的配合,通過“河長制”進行當地水環境的治理,促進水環境管理水平與能力的提升,是水環境得到更好地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孫思宇.淺析“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效用[J].民營科技,2018,224(11):107.
[2]文婷.“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效用研究[J].珠江水運,2019,481(09):9-10.
[3]朱景雅,朱培武.標準化視角下“河長制”在水環境治理中效用及對策研究[J].質量探索,2018,15(04):45-49.
基金項目:
山東雪野湖國家濕地公園2018年合作項目 “山東雪野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與山東江河濕地生態研究院科研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