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制教學創新極大的改變了黨校教學模式,推動黨校教學由被動向主動、由講授式向研討式、由單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轉變。顛覆了傳統的“滿堂灌”認知模式,激發學員潛力,調動學員積極性,實現了教學方案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成果創新的新突破。不斷推動黨校教學邁上新臺階,構建起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黨校,項目制教學,黨性教育,紅色基因,衡陽抗戰,教學創新
一、教學創新方案剖析
項目制教學是適應教學改革的發展需要而逐步發展起來的,把原來用于工業經濟社會生產的項目制引入到黨校教學過程中來,以一種新理念、新模式、新結構來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打破傳統的說服式、講授式、案例式等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方法豐富多樣,靈活性、互動性不斷增強。
(一)以目標為導向,黨性教育為內核
項目教學是為了實現某一個特定的目標而開展起來的,教學目標是整個項目教學的靈魂和主心骨,有什么樣的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方向[1]。目標是一切教學的行動指南和方向標。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從干部教育的現實需要出發,根據干部能力培養的要求,新時代黨性教育要求和衡陽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而進行確定。一方面,要開展前期的教學調研,根據教學計劃的總體要求,組織專家團隊進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在分析調研的基礎上來確定項目教學的主題“憶抗戰、學黨史、強黨性”這一主題。另一方面,也要結合當前黨性教育的特殊要求,把抗戰精神融入項目教學之中,積極引導干部深入了解并切實感受衡陽厚重悲壯的抗戰文化,激發其愛國情懷[2],實現黨性教育真正入腦入心,知我衡陽,愛我衡陽,進而切實開展主體性改造,自覺成長為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積極引領者與踐行者,是本次項目教學的目標。
(二)以教師為主導,學員為主體
項目制教學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員為主體來開展教學。首先,要組建教學團隊,教學團隊的成員一方面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另一方面也有豐富的實際教學經驗和高度的責任感。實行老中青搭配相結合,既滿足教學需要,也在傳幫帶中培育師資力量,確定項目負責人和各項目小組長等人選。其次,制定詳細的項目教學計劃書,從項目動員、項目實施、成果匯報等各環節進行細致認真的組織安排。其中有很多細節也要考慮進去如現場教學的聯絡銜接、車輛安排、食宿安排、禮儀性禮節等細微處。制定的越詳細,實施起來就越容易、越順暢。最后,堅持教師為主、學員為主體的方針。在項目制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積極引導和把握總方向,具體的實施過程都由學員自主完成,充分調動學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出學員自身的各項優勢,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在項目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教師主導性教學與學員主體性研學一體化相結合。
(三)以教學環節為主線,以點帶面環環相扣
項目制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分階段分環節來實施完成,每一個具體的時間段完成具體的實施目標,環環相扣,密不可分。教學環節是項目教學的步驟細分,也是教學程序的必經階段。通過各環節的有效組織實施,調動學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參與中感受和體驗那段苦難的歲月。在歷史的脈絡中去探尋中華民族面對日本侵略者時,那種喋血敢死、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抗爭精神,點燃學員們的愛國熱情和為國為民的真摯情懷。并把黨性教育融入其中,入腦入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實際工作中踐行初心使命。
二、教學方法創新
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本次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用,積極探索講授式、現場式、情景模擬式、案例式、研討式、影視教學等教學形式,并輔之以黨性分析會、結構化研討、學員論壇、微論壇等教學活動,不斷豐富主課主業的教學方式和教輔活動形式。
(一)課堂教學+現場體驗式教學相結合
針對項目教學的特殊性,分別組織了全體學員去南岳忠烈祠、中共代表團駐扎地桔園圃、衡陽抗戰紀念館、五桂嶺絕壁遺址、衡陽抗戰紀念城進行現場教學,并由兩位老師進行現場教學的講解,這次現場教學講解突破了傳統的課堂講授的單一模式,突出培訓主題,讓學員身臨其境,才能讓學員體驗至深。改變了傳統的走馬觀花式現場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上面得到很大提升,黨性教學的效果和目的更加明確和有針對性,學員的主動性和互動性得到了極大的增強。同時在紀律著裝方面,要求全體學員著正裝、佩戴黨徽,面向烈士碑敬獻花籃、行鞠躬禮、默哀等,增強黨性教育的儀式感。注重教學過程及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傳統教學多關注教學結果,而本次教學則對教學過程中更為關注,讓學員們進入狀態,進入到抗戰歷史時期之中,以感受那段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以期在教學過程中使學員與老師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訪談式+研討式教學相結合
訪談式+研討式教學是對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的一種革新,它較好地體現了學員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遵循了黨性教育的基本規律,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本次教學以小組為單位,走訪抗戰老兵,深入民間、檔案館等地方走訪調研,搜集衡陽民間抗戰故事并進行記敘整理,并進行小組討論研究,聚集全組智慧與力量,充分挖掘整理衡陽抗戰文化資源,充分感受衡陽抗戰中浴血奮戰、同仇敵愾的精神,所有活動都以學員為主體來開展,把項目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員,激發學員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以期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三)情景演繹+影視教學相結合
情景演繹+影視教學是這次項目教學的重要創新,改變了以前單一的成果展示模式,大范圍的應用在成果展示及訪談過程中。學員通過對抗戰故事的整理收集編排,進行情景演繹,把自己融入到當時的歷史故事情節當中,認真領會其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表達,用最真實的情感投入和演繹,充分展現出當年抗戰的悲慘情形,并結合影視技術制作影視背景資料,充分應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環境營造、氣氛渲染,引起大家共鳴,讓學員有所感悟。真正做到情景融合、入腦入心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成果展示創新
項目教學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和特別之處在于成果展示這塊,有了突破性創新,改變了傳統項目教學單一的PPT演示獨講模式,展示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多彩。打破常規,讓學員在黨性教育中入腦入心,給心靈來一次洗禮,用紅色歷史文化激活學員內心深處的紅色基因,從而由內心感動過度到堅定理想信念。
(一)角色扮演+視音頻相結合
角色扮演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次項目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運用,如在第二組《血戰停兵山之戰友訣別》中,學員進入角色扮演環節,從劇本編制、排練、視音頻背景設置等環節都由學員自編自導,極大地激發了學員的參與熱情,有些學員放棄節假日加班加點排練節目,有時為了一兩個詞一兩個音調而反復琢磨幾十次,情感投入十分到位,把自我融入到歷史中去,以最大的可能,最完美的表現去呈現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歲月,極大地激發起了學員的愛國熱情。
(二)故事講述+紅色書信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性教育要把革命烈士那些感人至深的文章、詩文、家書,用于干部教育,讓各級干部常???、常常思、常常反求己身。本次項目教學就結合了紅色書信在黨性鍛煉中的作用,如在第三組進行的《遲到的榮哀狀》故事情節中,學員深情并茂地講述著抗戰烈士陳光遠故事及寫給母親的家書:“母親,現正是國家危難之際,我們的國土正在遭受侵占, 我們的同胞正在遭受屠殺。兒子作為一位軍人,就應該在前線奮勇殺敵,站在面對敵人的戰壕中,怎能躲在家中茍且偷生。”并結合《陳誠將軍告官兵書》和《榮哀狀》來體現先烈的英勇事跡,故事很感人,也很有啟發性,再結合視頻音頻資料營造環境,襯托氛圍,很有感召力,引起全體學員的共鳴,有些學員被感動的淚流滿面,觸及了其靈魂深處,效果很好。
(三)情景再現+抗戰老兵實地訪談相結合
利用情景再現的教學方法,還原抗戰歷史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情緒等方面的細節,讓學員們在潛移默化中將感性的體驗上升成為理性的認識,達到自身提升的目的。如在第一組《忠義表天地》中,還原了最后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的場景,讓學員們在身臨其境中觸及思想。同時再結合對抗戰老兵盧慶貽的實地采訪,增加感染力和說服力,帶著學員情感步步深入,以情動人,情景交融,提升黨校修養,取得學習實效。
參考文獻:
[1] 周伶,談黨校主體班新型教學模式[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第 2期:77-79
[2] 陳奇,發揮臺江紅色資源在黨性教育中的作用[J],福州黨校學報,2020年第3期:68-71。
(作者簡介: 彭志剛,中共衡陽市委黨校、衡陽市社會主義學院公共管理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抗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