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在當今社會,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的新聞媒介產生巨大沖擊。隨著廣播電視傳媒的發展,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對其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只有新聞采編者具備良好的技巧,才能提高新聞報道的價值和吸引社會公眾的注意力,以及準確的傳遞新聞信息內容。但是,從團場文體廣電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實踐看,尚存一些問題,不利于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的問題,并提出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掌握的采編技巧和有效工作策略。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新聞采編:技巧:策略
一、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團場文體廣電服務中心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致使傳統新聞采編工作的不足逐漸暴露。首先,未能充分落實“三貼近”。廣播電視新聞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應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行新聞報道。然而,部分區域的廣播電視臺,受各種條件的束縛,不能有效落實“三貼近”的原則。其次,新聞采編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尤其不能掌握有效的采編技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新聞采編隊伍建設進程。最后,有的廣播電視臺重視經濟效益,忽視政績效益,不利于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廣播電視新聞的采編技巧及策略
1.新聞線索深度挖掘,改善新聞營養價值
看新聞的人更傾向于好奇,學習或詢問的態度,如果是新聞采編的從業者創作新聞的深度淺,價值少,觀眾的觀看興趣會明顯減少,廣播電視收聽率會降低,因此,加深新聞的深度價值至關重要。新聞拍攝過程中,不是看到就拍,那些毫無價值的消息應該被果斷的拋棄,那些看不見的新聞,圖片可能更值得學習。在后期新聞采編制作過程中,新聞編輯可以添加一些敘述,通過敘述來使聽眾能夠充分理解新聞產生的原因,更好的讓受眾與播報新聞在內容及意義上產生共鳴。因此,在采編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和組織,嚴肅認真準備,信息整合后仔細編制,創作出高質量的新聞稿。
2.采編導向創新,靈活多樣
首先,新聞采編人員每日的新聞線索各不相同,如果采編工作人員使用相同的采編方法必然會使所有的新聞都呈現出來有一定的相似性,觀眾會興趣減少。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該增強編輯技巧的豐富性,用更靈活和創新的編輯技術。其次,新聞采編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要了解要報道的新聞,明確相關政策或法律依據,然后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不能主觀地確定新聞話題,必須始終保持新聞報道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定期的對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可以有效地提升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素質。使得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處于實際采編工作之中時能準確、高效的根據工作需要采編適當的元素材料,不斷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多為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創造實踐機會,提高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實戰經驗和閱歷,唯有不斷進行新聞采編實踐,才能快速的查缺補漏,迅速提升自我的采編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工作素養。
3.深入群眾,準確掌握受眾關注焦點
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新聞采編工作者要思想靈活,深入群眾之中,了解群眾實際需要,實現大眾的普遍愿望。根據群眾的實際需要進行新聞采編,在新聞采編過程中實現與群眾的有效交流,勇于開拓出較為新穎的新聞采編方式,制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節目。因此,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必須有能力及時發現熱點事件,以便及時發現有效的線索,挖掘有營養價值的新聞和信息,明確新聞素材發展方向,處理和組織新聞素材,編制出受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4.就地取材,隨機應變
團場文體廣電服務中心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反映團場的生活常態,及時的通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將黨和國家的領導方針傳達給受眾,讓他們有機會關心國家事務,更直接的理解民生,讓人們深入了解黨的政治導向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正確的發展方向。新聞采編的基本內容之一就是電視媒體要實現社會主義民生的寫實,媒體就是要及時發現人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問題和做真實的故事報道,使更多真實的新聞節目反映在電視新聞媒體中,貼近人們的生活,拉大與其他媒體之間的差距。新聞采訪應該注重現實新聞素材的選拔過程中,要求新聞采訪人員深入到群眾中,充分認識群眾的實際需要。根據要組合的材料的實際情況,編輯內容要最大限度地呈現出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提高新聞編輯的質量,增加受眾對電視新聞的認可度。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憑借自己的工作經驗,不要錯過所有可能變成新聞的時刻。在現場采訪時,要不斷觀察,特別注意各種突發事件。在寫手稿的過程中,出奇制勝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結論
對于團場文體廣電服務中心采編工作者而言,需掌握采編技巧和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水平,以適應新聞采編工作對人才的需要,提高采編效率和質量。所以,建議新聞采編工作者從幾個方面來展開工作:一是采用靈活的采訪方式;二是堅持走群眾路線;三是找準新聞報道的切入點;四是觀察和尋找新聞線索。基于此,新聞采編者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和掌握采編技巧,以充分彰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