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柯柯

摘要:《指南》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幼兒天生具有親近自然的本能,他們能夠和大自然親密地對話,利用小農莊這一“活教材”,豐富幼兒的生活,開闊幼兒的視野,陶冶幼兒的情操。在播種季節,帶領幼兒在生態小農莊里播種下各種植物的種子,并時常來照料它們,給這些植物澆水、施肥,從多角度觀察植物的生長,進行不同植物之間的對比,豐富孩子們的科學知識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活教育“小農莊”課程:游戲化學習
我們從農村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發展需要出發,智慧地選擇低成本的農村、農家、農人資源,開展生活化、游戲化的學習活動來建構“小農莊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基于農村幼兒特有的生活環境,通過實地了解和實踐活動,帶領幼兒走進田野,面向生活,并將其中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融入課程,讓幼兒在農村的大課堂中獲得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建構經驗,形成我們農村幼兒園特色的“小農莊課程”。
一、挖掘資源,將“小農莊”活動融入主題活動中
1.利用自然資源挖掘主題活動
我們就圍繞“親近農作物”“親近農人”“親近農具”“親近農業”等探究性學習活動,帶領幼兒來到田野,進行實地觀察、了解,讓幼兒通過近距離接觸獲得感性經驗;邀請家長及社區能人以編外教師的身份,與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分享學習、助教。豐富我們的主題活動。
2.在自然角原生態中滲透課程
在班級自然角里,教師們獨具匠心地采用和利用大自然資源與農業資源,圍繞各種各樣植物的種子、葉子、根和泥土、石頭、小動物等由生命與無生命的物質,開展自然角里的科學實驗、觀察發現、討論探究與精彩分享活動。在小小自然角這一真實而又接地氣的環境中,教師和幼兒快樂探究種子與葉子的秘密,嘗試四季農作物的生態種植,感知植物和動物的生命力。
3.緊扣主題,創設游戲活動
我們利用低成本的鄉土資源創設幼兒喜歡的鄉土游戲,緊扣探究性學習主題,收集得天獨厚的游戲材料,圍繞愛農、知農、學農、愛農四個主題,開展鮮活靈動的鄉土區域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角色體驗中,學做小農人,體驗小農活,拓展認知經驗。
二、打破課堂局限,開展農莊活動
1.科學探索在農家生活里
田野給人的感覺是清新自然的,而廣闊的田野,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有很多值得幼兒了解認知的食物,如什么是糧食?水稻長什么樣?蔬菜是長在哪里的……這些都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但對于農村幼兒而言,他們對于田野的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天天面對田野,陌生是因為那里面到底蘊藏著什么他們也說不清。帶幼兒去看一看、玩一玩、認一認、做一做,有助于他們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2.快樂種植在開心農場里
雖然農村周圍環境中有豐富的資源,但幼兒主動關心的較少,有的幼兒甚至分不清或不認識常見蔬菜。我們就在園內設立了小農人“開心農場”。在教師和家長義工的的幫助下,讓幼兒從家里帶一些菜苗或種子親自種植瓜果蔬菜,經歷“了解——準備——種植——管理——收獲”的全過程。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結果,記錄下植物的生長過程。在不同的季節有計劃地開展戶外種植活動,支持幼兒在種植園里學做小農人和小研究員。各種采摘和種植活動不僅充滿趣味,更能讓幼兒了解農作物生長的相關知識,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品質。
3.幸福走進豐收的季節
在農作物豐收的季節,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
A.開展小農人考察團實踐活動,帶領幼兒走進田野、走進農莊、走進農人,通過“拾稻穗”“挖紅薯”“拔蘿卜”“挖大蒜”“挖野菜”等活動,并將豐收的農作物進行分享品嘗。體驗勞動的光榮和豐收的喜悅,學做農人,了解農事。
B.將豐收的農作物收集陳列在班里,供幼兒進行觀賞認知。幼兒與家人收集農作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期間,孩子們不僅能感知家鄉農作物的豐富多樣,還能感受到勞作的辛苦,懂得愛惜勞動成果。
4.家園結合,開展“小農莊”節日活動
在開展節日活動的時候,我們注重從幼兒的情感和認知經驗出發,在他們接觸到的農家生活中,尋找與農村有關的帶有“農”味的節日主題,創設農莊節日環境,開展家園互動的游戲化節日活動,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圍繞農俗、農業、農事、農人、農藝、農貿、環保、農人運動、民謠等農村教育資源,我們開發的“小農莊節日活動”主要包括“二月農俗節”“三月耕種節”“四月農人節”“五月民謠節”“六月豐收節”“九月農藝節”“十月農貿節”“十一月運動節”“十二月讀書節”。在小農莊節日活動里,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節日的調查、節日環境創設,促進農家孩子在多元化的節日中,感受農村的風俗習慣,了解農事,熱愛農家人。
在新一輪課程規劃的引領下,我們將對已有“種植園…‘農莊勞作、實踐”課程與我們現在的完整兒童活動課程進行有機地整合,進一步梳理出農莊教育大課程資源,讓“小農莊”課程構建做到“生活化、游戲化、園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