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 要】 目的:解析新生兒醫院感染與護理行為危險因素。方法:納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新生兒,共500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包括:主要感染部位、醫院感染率、危險因素。結果: 在114感染的新生兒中呼吸道感染例數最多,為51例;新生兒感染與周齡、體質量、侵入式操作、住院時間因素相關,周齡<37周、體質量<1500g、有侵入式操作、住院時間≥10d感染率明顯較高,P<0.05。結論:在新生兒預防感染中,需加強低體質量新生兒的護理,減少侵入式操作,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 新生兒;感染;護理行為;危險因素
在醫院中,新生兒是易感染人群,由于新生兒自身免疫尚未發育成熟發育,導致新生兒感染后往往不能及時有效的建立新生兒管理和保護措施,引發新生兒夭折的問題。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生兒具有各個器官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的生理和病理特點。因此,需分析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建立健全針對性的干預機制,減少新生兒感染的發生,并實施更加有效的針對性護理干預[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新生兒醫院感染與護理行為危險因素情況,規整、詳述見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在[2017年03月,2018年03月]間收治的新生兒(n=5000),其中,男/女=3851/1149例,胎齡<37周/胎齡≥37周=1231/3769例,體質量<1500g/體質量1500~2499g/體質量≥2500g=352/1898/3750例。我院倫理會在認真評審、探討后批準該研究,參與者及其家屬詳情解讀知情書并簽字后開始研究。
1.2 方法
新生兒病歷記錄逐個查閱,對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進行記錄,并統計醫院感染患兒的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住院時間、有無原發感染性疾病、醫院感染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侵入性操作情況。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參考《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2011年)。
1.3 觀察指標
統計新生兒的感染部位、感染單因素分析。
1.4 統計學
SPSS24.0版本,計數數據和單因素分析表達為n和%,并開展“x2”檢驗;設定當P區間(0,0.05)時,斷定差異具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新生兒感染部位
如表1中呈現:5000例新生兒中共感染114例(2.28%),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為51例(44.74%),泌尿道感染最少共6例(5.26%)。
2.2 感染因素分析
如表2中呈現:周齡≥37的新生兒感染率明顯低于周齡<37,體質量≥2500g的新生兒感染率明顯低于<1500g和1500~2500g,無侵入式操作的新生兒感染率明顯低于有侵入操作的新生兒,住院時間<10d的新生兒感染率明顯低于≥10d的新生兒(P<0.05)。
3 討論
針對以上危險因素應制定如下護理干預措施:①對出生低體質量兒加強感染管理,低出生體質量兒主要指的是出生體質量<2500 g的新生兒,大部分為早產兒和足月小樣兒,其具有較低的免疫功能,加之較長的住院時間,易出現醫院感染。對于醫護人員需進行衛生培訓,對洗手的重要性進行強調,在接觸患兒前后應采取的規范化方式洗手,配備充足的洗手和干手設施,在床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等,提高洗手的依從性[2]。低出生體質量兒經常需要使用暖箱,暖箱中含有濕化裝置,高濕度會出現大量細菌繁殖,所以應每天使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將箱壁內外擦拭,每日更換水槽內蒸餾水,徹底消毒1次/周,患兒出箱后,徹底清潔消毒暖箱[3]。②減少侵入性操作,在實施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的過程中易使患兒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出現損傷,增加易感性。新生兒醫院感染主要為呼吸道感染。對于必須實施侵入性操作的新生兒,對于操作規范和無菌操作技術需嚴格執行,保持輕柔的動作,減少損傷患兒黏膜,降低感染率;氣管插管、吸痰管、呼吸機管道均應該使用一次性物品,隨用隨棄,將插管導芯高壓滅菌后才能使用[4]。③縮短住院時間,住院時間延長會導致新生兒醫院感染率增加,住院時間越長,接觸醫院患者及醫護人員的機會越多,易在醫院出現交叉感染。由于長時間住院,導致群病房中的耐藥性細菌取代患兒的正常菌,產生耐藥性細菌的也是導致感染一種誘發因素。醫護人員需自覺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對醫院感染進行控制,縮短新生兒的住院時間,提高醫療護理質量[5]。
從實驗數據可知,新生兒感染中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最高,達到44.74%;新生兒感染與周齡、體質量、侵入式操作、住院時間因素相關。
綜上,在新生兒預防感染中,需加強低體質量新生兒的護理,減少侵入式操作,縮短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沈甲之.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8):134-135.
[2] 劉曉娟,楊清花.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進展[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23):140-142.
[3] 許莉,王仁媛,陳貝貝等.新生兒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集束化護理干預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18,16(09):1579-1582.
[4] 鄭芳.全方位護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兒監護中心醫院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統計,2017,24(05):385-387.
[5] 相加軍,王平,莊永玲等.新生兒醫院感染危險因素與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01):180-18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