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志

【摘 要】目的:分析高血壓腦出血行小骨窗開顱手術與神經內鏡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本次時間選取2017年1-2018年12月內,對象選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60例,均根據入院順序分組,2組各30例。采用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控制組,采用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實驗組。比較兩個組別療效。結果:兩個組別手術情況、預后良好率等對比發現P<0.05,說明二者表現出了明顯差異。結論:高血壓腦出血行神經內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即出血少、微創、血腫清除率高、預后佳,值得研究推廣。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小骨窗開顱手術;神經內鏡;臨床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and neuro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6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of the two groups.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ndoscopic neurosurger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P<0.05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surgical conditions and favorable prognosis,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neuroendoscopic surgery for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s significant, that is, less bleeding, minimally invasive, high clearance rate of hematoma, good prognosis, worthy of research and promotion.
【中圖分類號】R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作為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腦出血具有較高發病率,是一種最常見的腦出血類型,在世界范圍內,該病癥已成為患者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對其身心健康存在嚴重威脅[1]。在治療此類患者的過程中,目前臨床主要采取的手術治療,常見的為小骨窗開顱手術、傳統開顱手術、神經內鏡手術等。因此本文時間選取2017年1-2018年12月內,對象選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60例,均根據入院順序分組,2組各30例,即分析了高血壓腦出血行小骨窗開顱手術與神經內鏡治療的臨床療效,現闡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本次時間選取2017年1-2018年12月內,對象選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60例,均根據入院順序分組,2組各30例。統計基礎信息:實驗組30例年齡值為40-69(54.3±2.9)歲;男/女為18/12。控制組30例年齡值為42-69(55.7±2.1)歲;男/女為16/14。兩個組別比較分析基礎情況發現P>0.05,二者未表現出差異,說明可比較研究。
入選及排除條件[2]:均經頭顱CT證實為慕上腦出血,均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出血量30-50mL;年齡70歲以下;生命體征穩定;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分以上,發病至入院時間24h內。排除凝血功能障礙者、精神障礙、神經功能障礙、近期服用抗凝藥物者、生存期3個月以內、動靜脈血管畸形者、腦內動脈瘤者、梗阻性腦積水者、大量腦室內出血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其自愿參與。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采用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控制組,即根據頭顱CT對血腫定位,術前實施全麻,取直切口,長約6-7cm,將頭皮切開,鉆孔,然后開顱形成一個小骨窗,大小約3.0cm×4.0cm,然后將腦硬膜切開,對血腫腔位置經腦穿針穿刺證實后,將腦皮質切開,將血腫在顯微鏡下清除,之后在血腫腔留置1枚引流管,最后關顱。采用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實驗組,即對血腫部位通過頭顱CT確定,手術入路選擇距離血腫最近的部位,注意將腦皮質表面的腦功能區和重要血管避開。術前對患者行全麻,做一小切口,長約4-5cm,將頭皮牽開,將顱骨充分顯露后,然后鉆一小孔,直徑約為2-3cm,將硬膜切開。采用穿刺套穿刺進入血腫腔,之后將內芯拔出,并將神經內鏡插入,采用吸引器在顯示器觀察清除血腫。待徹底止血后,在血腫腔內壁貼附止血紗貼,最后將外套管拔出,并將硬腦膜關閉,將頭皮分層縫合,結束手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個組別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血腫清除率、手術時間等)、預后效果(根據改良Barthel指數[3]進行評估,85分以上為預后良好。)等。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數據處理中,使用工具為SPSS19.0,結果以P<0.05進行差異評定,卡方可分析處理計數資料,而T值可處理分析計量資料。
2 結果
2.1 兩個組別手術情況觀察對比
如表1所示,兩個組別手術情況對比發現P<0.05,說明二者表現出了明顯差異。
2.2 兩個組別預后情況觀察對比
實驗組預后良好率80.0%(24/30),控制組為63.33%(19/30),二者對比發現P<0.05,說明表現出了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在神經外科疾病中,高血壓腦出血屬于常見且多發疾病,屬于急危重癥,是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高血壓病并發癥。該病癥的致病因素包括凝血級聯反應、局部腦血流改變、顱內高壓、炎癥反應等。在治療此類患者的過程中,可采取的外科術式較多,且每種均具有各自的優勢和缺陷。隨著近幾年微創術式的飛速發展,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方面,神經內鏡手術獲得了廣泛應用,其優勢在于視野清晰、照明好,可直視下將血腫清除,同時可充分暴露病灶,避免損傷重要血管和神經元。同時內鏡可多角度旋轉,因而將各個角度血腫有效清除,血腫清除率高達86%-100%。另外此種術式創傷小,可減少術中牽拉所致腦組織周圍損傷,可減少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且患者術后恢復迅速,效果良好,因而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本文的研究中,兩個組別手術情況、預后良好率等對比發現P<0.05,說明二者表現出了明顯差異。可以發現,高血壓腦出血行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行神經內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即出血少、微創、血腫清除率高、預后佳,值得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段發亮,楊國平,韋君武.神經內鏡輔助手術與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06):43-44.
張浩,孫新梅,徐靜.小骨窗開顱術與大骨瓣開顱術治療中等量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v.20(10):64-65.
魏毅君,王曉峰,唐宗椿, etal.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性腦出血[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