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
摘要:本文通過對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新舊制度差異的對比,分析研究國資委考核導向的轉變,以此分析集團考核調整策略,并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經營業績考核;差異分析;計劃管理;應對措施
一、修訂背景
國務院國資委于2019年3月1日修訂印發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以下簡稱新辦法),新辦法的出臺和實施,對健全完善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將起到導向性作用。
對中央企業負責人實施經營業績考核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國資委緊緊圍繞中央企業改革發展重點任務,不斷探索完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制度,自2003年公布《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以來,先后進行4次修訂完善。
此次修訂的新辦法背景一是黨的十九大明確了中央企業改革發展方向,追求高質量發展,“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對中央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資委需要貫徹中央意志,加強考核引導。二是當前中央企業面臨日益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國資委亟需加強考核引導,減少企業的考核束縛,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新舊方法差異分析
與國資委2016年12月最近一次修訂的考核辦法相比較,本次出臺的新辦法強調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強調發展質量
新辦法第三條在遵循原則上增加了“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原則,且為首位原則,突出重要性。這意味著國資委首次將發展質量提到比經營效益更重要的位置上,企業將擺脫為達成經營效益指標去經營生產的思想,可以根據企業特點去制定更長遠的發展戰略。
(二)強調科技創新
新辦法第十六條首次將科技類企業作為一個重要分類進行差異化考核;第四十九條在獎懲中首次提出對于企業實施重大科技創新、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等,對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的,可在考核上不做負向評價。這意味著國資委更關注這類企業的長期戰略發展,而不局限于短期效益,有利于企業長期戰略布局。
(三)強調國際對標
新辦法第三條在遵循原則上增加了“堅持國際對標行業對標”,第三十八條提出A級企業根據考核得分結合企業國際對標行業對標情況綜合確定。差異分析: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新任務,而很多中央企業,甚至已經進入A級行列的企業還存在不小差距,要求真正走出去與世界一流企業競爭。
(四)強調考核分類
新辦法第三章分類考核中除了保留原有的三類不同功能企業外,還新增了六類企業。舊辦法已經對三類不同功能企業提出不同考核要求,但每一大類差異性依然較大,新辦法新增六類企業,進一步強調差異化考核,個性化經營業績考核解除了企業受到的束縛。
(五)強調正向激勵
新辦法一是刪除了原有的扣分及降級處理的條款,同時刪除了考核不勝任的負激勵內容。二是新增遵照“三個區分開來”原則,可在考核上不做負向評價。新辦法增加并完善了部分正激勵內容,希望通過企業正向激勵提升對企業發展的引導和推進作用。
三、新辦法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根據國資委的新政策,某中央企業近期也有可能將隨之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某研究院作出如下考核調整。一是細化考核分類。某研究院在航空產品研制生命周期中的所處的階段,以及自身高難度、高耗能、高風險的特點,使其在功能定位上無法與設計所相比較,具有進一步細化分類的基礎,符合新辦法的政策導向。二是加強任務的考核。新辦法考核導向首要是體現高質量發展,對于某研究院來說最能體現高質量的考核指標應該是安全高效完成任務,從這個角度出發可能進一步加大任務考核權重。三是加大科技創新考核力度。按照新辦法加強科技創新考核的導向,科技創新類指標權重還將進一步提高。四是降低經濟類指標考核權重。為了有利于長期戰略布局,將不局限于短期效益,就有可能調整經濟財務指標的考核權重。五是新增國際對標行業對標考核。新辦法中,對標管理情況對于中央企業能否拿到A級的考核結果至關重要,將來集團有可能加強各單位對標管理的考核。
四、建議采取的應對措施
(一)分析集團現有考核制度,找差距尋對策
目前集團公司正在依據國資委的考核導向醞釀集團的新辦法,在政策調整過程中,可以從目前近兩年制度的運行情況及考核結果分析集團現有考核制度,在尋找差距發現問題的同時,遵循考核的導向積極爭取有利的考核政策。
(二)順應考核新導向,提前啟動相關工作
一是加快出臺鼓勵科技創新政策,建立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創新工作的正面激勵,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二是抓緊開展對標前期工作,選取優秀標桿,確定對標的方向,從而不斷努力趕超,為將來的對標考核奠定一定基礎。
(三)調整內部計劃考核管理
一是計劃考核管理要研究政策,承接好將來集團公司考核的導向,做好集團考核變化重點內容的院內詮釋與信息傳遞,層層傳導考核壓力,分解落實考核責任。二是完善內部考核指標體系,提高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指標整體量化程度,加強科技創新指標的考核,加大正向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