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旻
【摘 要】目的:探究子宮內膜息肉對不孕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以本院80例不孕患者為觀察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是否助孕將其分為助孕失敗組(40例)、未助孕組(40例),并結合是否存在子宮內膜息肉,將其分為2個亞組,子宮內膜息肉亞組和正常宮腔亞組,均隨訪2年,研究對比不同分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結果:未助孕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的妊娠成功率(41.7%)和正常宮腔組患者(39.3%)無顯著區別,P>0.05;但助孕失敗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的妊娠成功率(46.1%)相比正常宮腔組患者(18.5%)明顯更高,P<0.05。結論: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不孕的主要因素,為提高妊娠成功率,應盡早對不孕患者實施宮腔鏡檢查,便于盡早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從而盡早接受摘除手術治療。
【關鍵詞】子宮內膜息肉;不孕;妊娠結局;影響
【中圖分類號】R71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1
引言
較多研究顯示,近些年隨著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因素的改變,不孕癥的患病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其中以女性不孕較常見,而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較多,如輸卵管異常、排卵障礙等,其中較多研究證實,子宮內膜息肉所造成的傷害更大,易給患者帶來不良妊娠結局,如子宮出血、不孕等,所以,對不孕癥患者實施盡早診斷和治療十分必要,但亦有研究認為,是否合并子宮內膜息肉對不孕患者臨床妊娠率的影響不大。本研究為探究子宮內膜息肉對不孕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對80例不孕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見如下報道。
1 對象和方法
臨床資料
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研究,以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20日本院80例不孕患者為觀察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是否助孕將其分為助孕失敗組(40例)、未助孕組(40例),并結合是否存在子宮內膜息肉,將其分為2個亞組,子宮內膜息肉亞組和正常宮腔亞組。助孕失敗組40例患者年齡為23-42(32.32±2.12)歲,不孕時間為2至11年,平均為(3.62±1.26)年;其中子宮內膜息肉患者13例,正常宮腔患者27例。未助孕組40例患者年齡為22-41(32.29±2.18)歲,不孕時間為2至12年,平均為(3.58±1.30)年;其中子宮內膜息肉患者12例,正常宮腔患者28例。助孕失敗組和未助孕組患者的資料經對比顯示統計值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患者均具有生育意愿,且有規律性生活;(2)患者均未采取避孕措施;(3)患者均接受宮腔鏡檢查;(4)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均接受宮腔鏡手術摘除息肉,且術后未發生并發癥。
排除標準:(1)存在手術禁忌證者;(2)合并其他病變(宮腔粘連、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及惡性腫瘤者;(3)性激素水平異常者;(4)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者。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80例不孕患者均接受宮腔鏡檢查,對患者宮腔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對于存在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實施鏡下子宮內膜息肉摘除手術,摘除后,將標本送至檢驗科進行確診,對于未發現宮腔異常患者,可刮少許內膜送至檢驗科,以排除存在病變的可能性。術后給予所有患者口服3d抗生素。術后1個月囑咐患者嘗試妊娠,對于未助孕組患者,在無輸卵管阻塞的情況下,可建議其自然妊娠,超過半年仍未成功妊娠者,可建議其接受助孕治療。對于助孕組患者,應建議患者實施再次助孕治療。所有患者均隨訪2年。
1.2.2 調查方法
對80例不孕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對患者的個人信息(年齡等)、疾病信息、手術信息等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并對妊娠情況進行隨訪觀察。
1.3 評估指標
均隨訪2年,研究對比不同分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妊娠成功率主要包括自然妊娠或助孕治療后成功懷孕占比之和。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來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2.1 未助孕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和正常宮腔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對比
未助孕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的妊娠成功率(41.7%)和正常宮腔組(39.3%)無顯著區別,P>0.05,如表1:
2.2 助孕失敗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和正常宮腔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對比
助孕失敗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的妊娠成功率(46.1%)相比正常宮腔組(18.5%)明顯更高,P<0.05,如表2: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臨床常見的宮腔病變,隨著近些年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子宮內膜息肉的檢出率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威脅了女性的身心健康。較多研究認為,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子宮內膜息肉易導致機體形成宮腔內異常占位,從而易導致精子運輸、胚胎著床受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然妊娠率或助孕治療效果,加上部分研究認為,子宮內膜息肉易導致內膜蛻膜功能紊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期流產、不孕率,因此,對于不孕患者,較多學者認為,應對其實施宮腔鏡檢查,檢查是否并發子宮內膜息肉。此次研究數據顯示,未助孕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的妊娠成功率(41.7%)和正常宮腔組患者(39.3%)無顯著區別,但助孕失敗組中,子宮內膜息肉組的妊娠成功率(46.1%)相比正常宮腔組患者(18.5%)明顯更高,該結果和較多研究結果保持一致,這提示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不孕患者助孕失敗的主要原因,為提高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的妊娠率,應盡早對其實施有效檢查,并盡早接受手術治療。
綜上所得,子宮內膜息肉是導致不孕的主要因素,為提高妊娠成功率,應盡早對不孕患者實施宮腔鏡檢查,便于盡早發現子宮內膜息肉,從而盡早接受摘除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葉林.子宮內膜息肉對不孕患者妊娠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0):1830-1831.
楊凌云.子宮內膜息肉對不孕患者臨床成功妊娠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7):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