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強
【摘 要】目的:探討半髖關節置換和鎖定鋼板內固定對老年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研究組采用半髖關節置換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臥床時間和患肢Harris評分。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臥床時間均明顯的短于對照組,且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與術前相比,術后半年的Harris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并且研究組術后半年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治療中,半髖關節置換的治療效果優于鎖定鋼板內固定且能加快骨折愈合,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
【關鍵詞】半髖關節置換;鎖定鋼板內固定;股骨轉子間骨折;老年
【中圖分類號】R683.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股骨轉子間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 是股骨頸基底至小轉子水平以上部的骨折,大部分由間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如跌倒等所引起。老年人群由于多伴隨骨質疏松,此病的發病率較高[1]。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療,但由于其并發癥多且效果較差目前多采用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有鎖定鋼板內固定和半髖關節置換,然而臨床中具體采取何種手術方法仍存在爭議。本文對半髖關節置換和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效果和并發癥進行了對比分析,現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例。所有患者均為單側新鮮閉合性骨折,左側21例,右側20例。其中研究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67 ~86歲,平均 (73.21±3.58) 歲;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68 ~85歲,平均 (73.52±3.81) 歲。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病理性骨折患者,無法用藥物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患者,髖關節發育不良者,長期臥床患者,精神障礙者。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患者麻醉后取仰臥位,于股骨大轉子上向下部位做切口,逐層將皮膚、闊筋膜剝開,選取骨外側肌的肌間隙入路,暴露骨折線,C型臂透視下間接牽引復位,置入鎖定鋼板,并依次鉆孔、測深,隨后沿股骨頸方向植入3枚螺釘,最后依據患者骨折情況于骨折遠端處予固定。大轉子粉碎骨折患者應該先進行碎骨塊固定,嚴重骨折缺損者需進行植骨;小轉子骨塊盡量采用拉力螺釘復位固定。骨折固定滿意后,檢查髖部活動情況,置入引流管,縫合切口。研究組患者采用半髖關節置換[2]。患者麻醉后取側臥位,于髖關節后外側為切口,依次切開闊筋膜、部分梨狀肌腱、外旋肌和關節囊,充分暴露髖關節。輔助患肢內旋,取出股骨頭后,測量股深,盡可能的保留股骨距。將髖臼暴露后,清除其內部殘留軟組織,隨后對大轉子和小轉子進行復位,并用鋼絲進行固定,固定滿意后擴髓。在髓腔內注入骨水泥,并插入股骨柄假體,安裝雙極頭。復位在C型臂透視下復位滿意后,置入引流管,縫合切口。
所有患者術后均給予抗感染、抗凝等治療。根據患者的骨折復位情況和術后康復狀態,引導其進行適量的術后功能訓練。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臥床時間;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的患肢髖關節Harris功能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臥床時間均明顯的短于對照組,且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對照組,兩者之間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髖關節Harris評分比較
由表2可見,兩組患者術前Harris評分無顯著區別(P>0.05),術后半年的評分較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研究組術后半年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與老年人骨質疏松有密切聯系,是老年人常見骨折。以往臨床常采用保守治療,但患者需長期臥床,并發癥發生較多,也不利用骨折康復和功能鍛煉,易造成畸形愈合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患者對健康需求的提高,鎖定鋼板內固定和半髖關節置換成為目前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的兩種主要的方法[3],而兩種方法從療效和患者康復狀況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研究證明,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更顯著,并發癥明顯降低[4]。本研究發現,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手術時間、臥床時間均明顯的短于鎖定鋼板內固定術,且術中出血量也明顯少于鋼板內固定術患者(P<0.05);與術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半年的Harris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并且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半年的Harris評分明顯高于鋼板內固定術(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治療中,半髖關節置換的治療效果優于鎖定鋼板內固定的治療。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減少了患者術后臥床時間,降低術后臥床引發的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有利于患者術后更早期的功能訓練,加快骨折愈合,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陳雁西, 強敏菲. 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策略與數字化臨床路徑[J]. 中華骨科雜志,2017,37(17):1111-1118.
索南昂秀, 祁騰民, 周京元, 等. 半髖關節置換術與內固定術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2017,57(5):94-96.
袁志, 畢龍.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趨勢[J]. 中華骨科雜志,2017,37(17):1057-1060.
柯懂賢.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A2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及并發癥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6):95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