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英

【摘 要】目的: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采用中醫飲食調護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共計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經隨機分組后,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化療法,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中醫飲食調護療法,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飲食調護,不僅有助于患者骨密度的增加,同時還能緩解其骨痛癥狀,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癥;中醫飲食調護;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02-01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主要就是在一些特定原因的趨勢下,使人體的骨質量骨密度逐漸降低,從而對骨骼結構造成破壞,增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生骨折的概率。骨質疏松癥常見于老年人群體,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越來越多,發病后,將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直接影響,同時還會使其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1]。目前,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常見治療方法以中醫飲食調護和常規化療法為主,據大量臨床資料表明,通過兩種治療方法的聯合應用,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質量,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共計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隨機分組后,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在65~80歲之間,病程3~9年,研究組中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66~80歲之間,病程2~9年,兩組患者在臨床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以常規化治療方法為主,實踐過程中,主要就是對患者患肌注射益蓋寧,每周注射兩次。
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注意飲食調護療法,具體內容如下:第一,鈣補充,患者每天都要攝入鈣質800mg,同時也要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磷每日攝入量1.5g,平時生活當中,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糾正自己的飲食惡習,例如,飲酒、吸煙等;對于肝腎陰虛型患者,在平時的飲食當中,可以多添加一些滋補肝腎的食品,具體如雞蛋、骨頭湯、甲魚等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第二,溫補脾腎,如果患者出現了脾腎陽虛的癥狀,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海參、羊肉等。第三,對于腎氣不固型患者,在中醫調護過程中,主要以固腎氣為主,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山藥、胡桃仁、黑芝麻、兔肉、狗肉、鵪鶉、黑米、香菇、胡桃仁等,藥膳以強筋健骨、補腎壯陽為主。第四,對于氣血虧虛型,在中醫調護過程中,主要以補益氣血為主,飲食上應多食大棗、羊肝、牛肉、豬肉、海參、桂圓、山藥、菠菜、竹筍、阿膠等為主,另外還可以選擇火腿燒海參、歸參雞湯、桃仁粥、羊肉湯等。第五,烹調療法,在烹調過程中,一定要減少鹽的使用量,口味清淡為主,烹調方式盡量避免油炸、炒等。另外,對于草酸含量比較豐富的蔬菜,具體如菠菜、莧菜等,在烹飪之前,需要使用沸水焯,以減少蔬菜中的草酸含量,以免對鈣吸收產生影響。對于小米、大米等,在清洗之前要使用適量溫水進行浸泡,而玉米粉、面粉、豆粉等,需使用適量發酵劑進行發酵,以加快植酸水解。
1.3 觀察指標
對兩患者治療前后的骨密度、骨痛評分等指標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處理相關參數,“t”和卡方檢驗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2 結果
治療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骨密度、骨痛評分對比,未見顯著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骨密度、骨痛評分分別為(0.795±0.210)和(1.54±0.75),對照組患者的骨密度、骨痛評分分別為(0.61±0.213)和(2.50±0.82),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具體如下表: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的常見特征為骨組織微細結構破壞、骨量等等,從而也會在無形當中增加患者的骨骼脆性,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很容易發生骨折的危險[2]。骨質疏松癥的常見臨床表現為行動艱難、慢性腰背酸痛無力、骨折畸形等等,發病后經常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同時還會使患者背負沉重的心理壓力,特別是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將會對其晚年生活造成巨大影響。
骨質疏松癥常見于老年人群體當中,據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飲食療法,能夠取得顯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主要以常規化治療方法為主,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中醫飲食療法,之后對比了兩足患者的相關指標,結果表明:治療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骨密度、骨痛評分對比未見顯著差異,P>0.05,不具備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骨密度、骨痛評分分別為(0.795±0.210)和(1.54±0.75),對照組患者的骨密度、骨痛評分分別為(0.61±0.213)和(2.50±0.82),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在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飲食調護的過程中,還要強化對患者的健康宣教,結合患者的年齡層次、受教育程度、具體病情等,采取口頭教育、海報宣傳等方式來進行,從而使骨質疏松癥患者能夠為疾病有一個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提高治療依從性,樹立良好心態。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中醫飲食調護療法,相比于單一的常規化治療,更加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還能夠降低患者的骨痛評分,改善腰背酸痛、行走艱難等臨床癥狀,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提高其晚年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楊雪芳, 宋宇. 對老年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內分泌綜合治療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56(06):90-491.
[2]張艾川, 牟善芳. 國內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J]. 湖南中醫雜志, 2016, 32(9):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