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摘 要】目的:探討在對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中實施蒙醫治療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療的30例冠心病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8年4月-2019年8月,將其分為兩組,采用常規復方丹參片藥物、蒙醫辨證治療兩種干預手段,分別作用于對照組和觀察組。結果:觀察組患者治愈、治療有效對應總人數為14例,對照組共11例,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3.33%、73.33%,最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結論:與常規藥物治療相比較,在蒙醫辨證下,根據患者的癥狀特征,具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中醫治療措施,可改善患者的病情,減輕患者的疼痛,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心刺痛;冠心病;蒙醫;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95-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療的30例冠心病患者為主,收治時間為2018年4月-2019年8月,根據對照實驗的開展要求,將所選患者分為人數均等的兩個小組,在蒙醫辨證下,所選患者主要存在赫依偏盛型、楚斯偏盛型和白脈受阻型三種病癥類型,共24名男性,其余6名患者均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9歲,病程最長達13個月,治療前后,指導患者接受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組間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1]。
1.2 方法
在蒙醫診療標準下,所有患者均已經確診,對患者的病因進行分析,根據患者癥候、體征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具有針對性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通常情況下,該病癥主要存在三種常見的類型,分別為赫依偏盛型、楚斯偏盛型和白脈受阻型。若患者處于赫依偏盛型,在生病期間,患者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心刺痛,且部位無固定性,存在心慌、氣短等臨床癥狀;楚斯偏盛型患者心刺痛主要位于左側心前區域,與此同時,存在心慌、面部發紅、容易出汗等癥狀。白脈受阻型患者心刺痛則是以左側頸部、下顎等處,尿液偏黃。
針對以上所存在的三種病癥類型,需要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法來進行醫治。對照組以常規藥物治療方式為主,具體治療方法為:選取廣東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復方丹參片,告知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計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等,每次服用4片,一日服用3次,以15天為一個治療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將蒙醫治療方法應用于觀察組。以調理三根為治療原則,根據患者病癥類型的不同,分別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2]。對于赫依偏盛型患者,在臨床治療中,遵循“以鎮赫依養心”的原則,主要方劑包括匝迪五味、吉如很阿嘎如八味等,其中,匝迪五味需要在早上服用,計量為3g,吉如很阿嘎如八味 3g,檀香三味湯需要中午服用,兩者劑量均為3g,紹沙七味、沉香三十五味主要在晚上服用,藥物劑量分別為15粒、3g。若患者屬于楚斯偏盛型,臨床治療應以清楚斯涼血為主,選擇匝迪五味,于早上服用,藥量為15粒,紅花十三味于午間服用,紹沙七味和吉如很阿嘎如八味于晚上服用,藥量分別為15粒、3g。在對白脈受阻型患者治療期間,方劑主要涉及到吉如很阿嘎如、額日頓 - 烏日勒、紹沙七味等藥物,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確保藥效得到充分的發揮。
1.3 觀察標準
若患者治療后,在心電圖等各項檢查方式下,各項指標均正常,病癥得到緩解,則表示為顯效;若患者治療后,疼痛程度減輕,且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則表示為有效;若患者治療后,病情沒有發生變化,甚至出現加重現象,則表示為無效,以上述指標作為本次療效的評判依據。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兩組患者治療效率為計數資料,單位用%來表示,在x2檢驗方式下,若組間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則表示為具有可比性[3]。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組間差值具有二可比性(P<0.05)。詳細數據請見表1.
3 討論
冠心病屬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種病癥類型,在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該病癥的發生機制主要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關,由于管腔過于狹窄,血液不能夠有效的供應,導致患者出現短暫性缺血,從而表現出多種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較大的傷害。近年來,我國醫療水平不斷提高,經過醫學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在冠心病的治療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蒙醫擁有著較為完整的治療體系,在蒙醫辨證下表,冠心病可歸屬為“心刺痛”的范疇,具相關醫典中指出,該病癥主要存在兩種表現形式,分別為“赫依性心刺痛”和“齊素性心刺痛”,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脈內淤積混濁止血所致。此外,“心刺痛”的出現與患者長期飲食不健康、勞累過度、體質虛弱也有一定的聯系,患者情緒波動大或有吸煙、喝酒的嗜好,平時的飲食傾向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患者“心刺痛”的發生概率,為此,應“對癥下藥”,根據患者的病癥情況,具有針對性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4]。
在本次研究當中,與常規藥物治療相比較,實施蒙醫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效率較高,根據患者病癥類型的不同,具有針對性給予相應的方劑,在醫生的叮囑下,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現如今,蒙醫在冠心病分型治療中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具體治療環節中,蒙藥紹沙、檀香三味等方劑的使用,可改善患者氣喘、心悸等不良反應,緩解患者的疼痛,藥物治療安全性和治療效率更高。由以上結果描述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73.33%),組間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見,在對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中,蒙醫治療的應用價值較高,適宜采納。
參考文獻
[1]關代兄,烏蘭.蒙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蒙醫臨床思維的培養[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7):257.
[2]婁玲.蒙醫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臨床療效研究[J].智慧健康,2019,5(26):95-96+109.
[3]額爾敦朝魯.蒙醫骨科手法聯合蒙藥治療黑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0):122-123.
[4]李娜.蒙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0):23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