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尊敏


【摘 要】目的:探究抑郁癥患者的腦電圖(EEG)與經顱多普勒超聲(TCD)的檢查結果,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7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予以所有患者腦電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患者EEG、TCD檢查結果。結果:67例患者的EEG的主要表現為輕度異常、邊緣(界限),未發現重度異常者。隨抑郁程度加深,EEG異常程度也隨之不斷加重。經TCD檢查,18例輕度抑郁,29例中度抑郁,20例重度抑郁。隨抑郁程度加重,患者雙側大腦MCA、ACA、PCA血流速度隨之升高。兩種檢查陽性率相比,P>0.05,不具有差異性。結論:EEG、TCD檢查均具有無創、便捷且費用低等特點,且均可有效呈現抑郁癥患者嚴重程度,可為抑郁癥臨床分型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抑郁癥;腦電圖;經顱多普勒超聲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25-02
抑郁癥為情緒性疾病,至今臨床尚未明確其病因,有研究認為其多與患者心理、生理改變有關。抑郁癥患者中約有15%存在自殺傾向或行為。近年來,隨著生活壓力的加重及生活的巨變,抑郁癥呈年輕化趨勢,且發病率逐年升高,但多數患者并未意識到自身已患有抑郁癥,因此未得到及時治療,導致抑郁癥患者自殺率、自殘率不斷升高。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確診抑郁癥對于臨床診治抑郁癥患者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多通過EEG、TCD診斷抑郁癥,這兩種方法操作簡便且費用較低,還可精準判定患者病情,利于臨床及早確診并予以對癥治療。為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7例抑郁癥患者為例,通過EEG、TCD檢查分析兩種檢查方法在抑郁癥診治中的應用價值,以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7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已確診為抑郁癥,且已排除臟器疾病、孕產婦、濫用藥物、全身性疾病、情感分裂障礙等患者。其中,有30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37.28±10.37)歲;病程2-33周,平均病程(15.44±3.67)周。本研究方案已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研究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予以所有患者睜閉眼、過度換氣、閃光刺激等,再予以所有患者腦電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即:
1.2.1 EEG檢查 以我院自有數字化腦電圖儀為檢查設備,以國際標準的10-20系統電極放置法安置導聯,行耳極參考電極,時間常數:0.3s,濾波:30Hz,走紙速度:3cm/s,電壓:100uv/cm。檢查時,使患者呈坐位,靜息閉目,予以所有患者描記過程中進行睜閉眼、過度換氣等功能試驗,描記時間約15-20min左右。睜閉眼、過度換氣、描記15-20min左右其EEG。
1.2.2 TCD檢查 以我院自有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為檢查設備,按照儀器說明書檢查患者大腦前動脈、中動脈、后動脈、基底動脈、雙側椎動脈情況,監測其血流速度、阻力指數、搏動指數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患者EEG、TCD的檢查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經χ2檢驗計數資料[n(%)],經t檢驗計量資料(x±s),P<0.05,比較有差異性。
2 結果
2.1 EEG檢查結果分析 67例患者的EEG的主要表現為輕度異常、邊緣(界限),未發現重度異常者。隨抑郁程度加深,EEG異常程度也隨之不斷加重,見表1。
2.2 TCD檢查結果分析 經TCD檢查,18例輕度抑郁,29例中度抑郁,20例重度抑郁。隨抑郁程度加重,患者雙側大腦MCA、ACA、PCA血流速度隨之升高,見表2。
2.3 對比EEG、TCD陽性率
TCD檢查中31例正常(46.27%),36例異常(53.73%);EEG檢查中28例正常(41.79%),39例異常(58.21%)。兩種檢查陽性率相比,P>0.05,不具有差異性。
3 討論
抑郁癥即抑郁障礙,其主要臨床特征為持久且明顯的心境低落,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1]。作為精神科疾病之一,臨床多為學者認為抑郁癥因中樞神經系統單胺類神經遞質失衡所致,患者可表現出厭世、悲觀等情緒,甚至有自殺傾向或行為,且該病具有反復發作性,因此易對患者生活造成嚴重影響[2]。目前,臨床可通過EEG、TCD診斷抑郁癥。其中,TCD具有無創性,主要通過掃查患者腦底動脈環血管血流速度、腦供血情況來診斷抑郁癥,但目前其還無法有效應用于精神領域;而相比TCD,EEG也具有無創性,且操作更方便,因此為臨床所應用廣泛。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抑郁癥程度加重,TCD、EEG均具有不同反映,比如TCD檢查顯示血流速度不斷增加,EEG顯示腦電波異常程度不斷增加等,因此均可間接反映患者抑郁癥嚴重程度,而為臨床醫生予以抑郁癥患者分型及用藥提供一定參考。
綜上所述,EEG、TCD檢查均具有無創、便捷且費用低等特點,且均可有效呈現抑郁癥患者嚴重程度,可為抑郁癥臨床分型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劉海花,任秀乾,王曉慧,等.經顱多普勒與腦電圖在抑郁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3):331-332.
[2]安文軍,李金花,王和平.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腦電及影像學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25(03):3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