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
【摘要】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細胞和神經末梢,要教育基層同志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問題為導向,從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切實增強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感、堅定文化信仰做好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試著對以文化自信為引領,切實加強基層組織黨的建設工作做了探討。
【關鍵詞】文化自信 基層組織 黨的建設
黨的十九大正式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體黨員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全面做到“兩個維護”。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細胞和神經末梢,切實加強基層組織黨的建設,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尤為重要。基層黨的組織在加強黨的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習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就是文化自信”,本文試從以文化自信為引領的角度,談一下自己對加強基層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認識。
一、當前部分基層黨組織在文化引領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不深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燦若星河、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土壤和營養。當前,部分基層組織存在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不深、汲取不精的問題,有的認為傳統文化過時了,不能與現代社會同步發展;有的盲目迷信國外的管理經驗和思想,片面的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有的熱衷于各種心靈雞湯,宣揚所謂職場生存經驗,這些都偏離了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正常認知,在黨的建設過程中,容易對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認識造成偏差。
(二)掌握文化引領的能力不足
基層黨組織中,很多工作多年的同志工作經驗豐富,但也普遍存在著年齡偏大、學歷不高、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對文化和文化自信的理解不夠深入,運用起來也不能得心應手,有的還存在著寫不好、說不好、干不好的情況。還有的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同志,雖出口成章、引經據典,但文化素養和實際工作的結合不夠密切,有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情況,這些都是掌握文化引領的能力不強的表現。
(三)基層組織對抓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部分基層黨組織認為,做好黨的建設不需要文化建設,抓好單位本職工作是首要任務,從而忽視了文化建設對組織建設的促進和保證。還有一些基層組織認為,抓文化建設是上級的事情,跟著學、別走樣就行,從而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缺少文化底蘊和后勁,造成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不入腦入心,有的學用分離,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員邊緣化,造成基層組織建設的薄弱。
(四)文化建設的創新不足
文化建設創新不足也是當前下基層組織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基層組織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文化建設與時代脫節,還僅限于發幾本書、看看宣傳片、過一些傳統節日等形式,沒有更多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以致于職工參與度不高,導致文化建設質量并不高,并不能夠滿足新形勢下對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的要求。
二、切實加強文化引領、促進黨的建設的具體途徑
(一)加強學習,提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古人說過,學為弓弩,才為箭簇,識以領之,方能中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瑰寶,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于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面對中華文化,我們應該滿懷尊崇和敬意,堅持從“小學生”做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其中,立根鑄魂,打牢基礎,唱響文化自信。此外,理解尊重,學習吸收他國文化,兼容并包、兼收并蓄,讓中國文化更顯自信。
(二)切實增強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感
龍的傳人、炎黃子孫,應該是一個敢于和善于擔當歷史和時代賦予自己的文化使命的人,是一個敢于和善于做自己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開拓者,能夠繼往開來的人,面對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有責任傳承和發揚下去。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是對文化引領和傳承的高度概括和重要要求,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本、對時代負責,基層組織必須承擔起責任。
(三)以文化為引領,堅定文化信仰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習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涵和展示的文化精神、文化氣度,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源泉。增進文化道路的自信,就是要增進中華民族“走自己的路”的信心與定力,扎實邁好我們發展中的每一步,建設彰顯中華民族智慧、氣度和神韻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四)開展扎實有效的文化建設
提振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充實文化自信的底蘊,打牢文化自信的基礎。一方面,要更加聚焦文化精神、文化能力、文化心態、文化形象等方面的建設,進一步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強化先進文化對文化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引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當代中國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強化文化涵養,接準傳統文化的“根”、地域文化的“脈”、本土文化的“氣”,多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公益廣告,多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真正使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獲得共識,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深入人心,使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成為準則,為扎實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堅實基礎。
(五)要密切結合群眾
黨的方針政策,始終是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對于文化建設,也不例外。習總書記說,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這是對群眾路線的最好詮釋,基層組織一定要把習總書記的要求時刻記在心里,積極聽取群眾意見,把群眾的所思、所想、所需作為文化建設和工作開展的總體方向。
(六)堅決杜絕文化建設中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同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優良作風格格不入,是我們黨堅決反對的不正之風,也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習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真抓實干、轉變作風。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黨的基層組織在開展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要時刻警惕,堅決杜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領導干部是“關鍵少數”,抓住了領導干部這個群體,就等于抓住了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牛鼻子”。要以強化教育引導樹立鮮明導向,著力從領導干部思想上消除滋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土壤,讓實干實為、實踐實效成為各級領導干部干事創業的準繩和遵循,推動基層組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思想覺悟和工作水平,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七)切實加強黨組織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領導
近百年的苦難歷史證明,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可能有重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有組織的政治力量;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就不可能有新中國,就不可能找到重新樹立文化自信的道路。在堅定文化自信時,絕不能無視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而且是文化建設的領導者,是文化自信底氣的中流砥柱這一現實。黨的領導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證,要時刻加強和改進基層組織對基層文化建設工作的領導,一是要緊緊依靠廣大人們群眾,二是要尊重文化。基層組織要堅決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把基層文化工作納入重要日程,貫徹好黨的文化自信方針政策,把握基層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營造有利于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要重視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管理,堅持守土有責,絕不給有害的文化提供傳播渠道。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習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他還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它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諸如“自強不息”、“精忠報國”、“舍身取義”、“革故鼎新”、“不日新、必日退”、“公生明、廉生威”等幾千年傳承的文化精髓已經深入人心。黨的基層組織在開展黨的建設工作的時侯,要注意發揮“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巨大優勢,注意發揮文化引領的重要作用,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黨的思想理論深入人心,從而激發基層同志對黨的道路、理論、制度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樹立對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堅定信心,為實現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目標奮勇前進!
參考文獻:
[1]邢燕騰.唱響文化自信的主旋律[J].人民論壇,2017.
[2]唐凱麟.文化自信三題[N].光明日報,2017.
[3]羅斌.善于從源頭根治形式主義[R].中新網,2020.
[4]陳先達.論文化自信的底氣[N].光明日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