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君


摘要:近年來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越來越關心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許多學者也展開了細致的研究。文章引入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將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戰略結合,對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構建企業社會責任模型和社會責任能力意愿分析圖,探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路徑選擇模式。從而引導企業針對自身的發展狀況有效履行社會責任。
關鍵詞:社會責任;企業生命周期;路徑選擇
近年來,不論是學術界還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十分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占用廣泛的社會資源,同時會受到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因此要求企業關注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我們希望企業能夠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但也要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來進行社會責任的戰略優化選擇。如何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更好地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決策建議成為現在研究關注的重點。
一、企業社會責任
英國學者Sheldon(1923)第一次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此后,企業社會責任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從普通概念的擴展到與其他領域進行深入融合研究,都極大地擴展了社會責任的深度和廣度。Bowen認為,企業社會責任體現在做決策時應該更多按照社會普遍認可的社會目標和價值觀來經營。然而,Friedman表示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使企業利潤最大化。20世紀70年代,利益相關者理論被人們廣泛接受,Freeman指出企業不僅要關注股東、債權人、顧客、員工等,同時也要將社區、政府、環境保護等視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有學者對社會責任進行研究,研究方向隨著國情的變化也在不斷深入。陳迅、韓亞琴(2005)構建了企業社會責任分級模型,把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基本、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李偉陽等(2011)歸納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演化路徑,包括基于純粹道德驅動、基于社會壓力回應、基于風險防范、基于財務價值創造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和基于綜合價值創造的全面社會責任管理??苄≥妫?012)表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短期可能降低當期收益,但有助于提升企業長期價值。楊皖蘇、楊善林(2016)通過大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對比分析了各個不同維度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的關系。事實上,不同企業所處的生命階段不一樣,需要進行分開討論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所產生價值貢獻的動態變化,不同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側重點也不同。
二、生命周期理論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指企業像生物有機體一樣,也有一個從生到死、由盛轉衰的過程。學界對它的研究從企業生命周期的進程到開始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行為和企業發展戰略。Mason Haire于1959年首先提出了企業中也存在生命周期。Adizes按照企業每個成長階段的靈活性和可控性把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十個階段,詳細介紹了各個階段的特點。王清剛、徐欣宇(2016)橫向分析了履行社會責任如何創造價值,縱向分析了不同階段如何分配資源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周立軍等(2017)基于生命周期理論,表示互聯網企業的財務績效對其社會責任績效產生正向影響,且影響程度不斷增強直至在成熟期達到頂峰。
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路徑選擇
(一)企業各生命周期社會責任模型構建
一般認為,企業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_爾模型中社會責任包括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這四種責任自下而上,形成金字塔結構。本文將卡羅爾的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和企業的生命周期結合,來分析企業各個時期的社會責任戰略選擇。由于各個生命周期階段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和CSR邊界結構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所以企業社會責任模型中對企業的各個生命周期用虛線表示。
初創期,企業資金缺乏、融資困難,為了保障生存發展需要進行大量的初始投資,通過尋找投資者和合適的外部融資方式可使企業獲取初始創業資金。此時企業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如圖1所示,大部分企業主要履行的社會責任是金字塔最底層的經濟責任和強制履行的法律責任。個別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主要履行經濟責任,有時甚至無視相關法律責任。企業在初創期主要承擔CSR邊界結構中的基本社會責任,包括對股東和消費者的社會責任。股東是企業的資金來源,即使在初創期還沒有足夠的錢向股東分配股利,企業快速發展也有利于提升公司股價,增強股東信心。消費者是企業利潤來源,穩定的銷售收入和資金來源是初創期企業成敗的關鍵,能為企業后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成長期,企業市場占有率提高,增強了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企業目標仍然是利潤最大化。如圖1所示,經過快速增長和積累之后,除了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外,企業應也在逐漸履行倫理責任。在這個階段企業對員工承擔的責任對企業價值所產生影響最大,對員工的權益保障和激勵最能有效地提高企業價值。與此同時,企業仍然需要大量資金來擴大經營,除了獲得更多權益資金外,還需要債務融資,為保證經營資金來源而承擔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企業還要積極承擔對供應商的責任,有助于穩定供應鏈和企業經營。此時,企業會積極依法納稅,加強環保措施,以獲得更多國家政策支持。如圖1所示,企業在成長期主要承擔CSR邊界結構中的中級社會責任,除股東和消費者外,還包括對員工、債權人、供應商、政府、社區、環境的社會責任。
成熟期,企業發展速度逐漸穩定,管理制度和模式也不斷健全。企業有核心競爭能力且現金流穩定,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成為企業發展戰略中的一部分。此時企業承擔全部的社會責任,企業的目標開始轉向實現企業長期價值最大化。如圖1所示,成熟期企業除了積極履行經濟、法律、倫理責任,也應當履行慈善責任等較高層次的社會責任。成熟期主要承擔CSR邊界結構中的高級社會責任,除股東、消費者、員工、債權人、供應商、政府、社區、環境外,還會通過承擔慈善及公益責任來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衰退期,企業銷量急劇下降,陷入經營困境和財務困境的企業急需轉型。企業面臨兩種發展趨勢:衰亡和蛻變。衰亡的企業會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多的獲取利潤,大多數企業只履行經濟責任,較少關注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加速了其衰亡;蛻變的企業會保持以往的社會責任戰略,在經營能力范圍內最大化地履行社會責任,如果能夠處理好與投資者、員工之間的關系(此階段最重要的是承擔對企業內部的責任),企業可能完成蛻變,成為一個全新的生命體。衰退期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和CSR邊界結構和初創期相似。在此期間,企業只能盡可能承擔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CSR邊界結構是基本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又重新回到初創期的狀態。
(二)企業各生命周期社會責任能力及意愿分析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和以上思路,本文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曲線圖。如圖2所示,橫坐標為企業社會責任意愿,縱坐標為企業社會責任能力。企業社會責任能力取決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財務狀況,社會責任意愿是一個主觀因素,受到企業內部發展和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能力和意愿的最小值。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大于意愿時會產生社會責任惰性,即使企業有較多的資金,也只會按照意愿來履行最小的社會責任。即:
企業社會責任=min(CSR能力,CSR意愿)
初創期,企業在這一階段承擔社會責任支出占總成本比重較大,企業融資資金有限且承擔較多的社會責任容易影響企業日常經營。此時企業還沒樹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聲譽損失的成本較低,違規成本較小。初創期企業較少受到公眾的關注,而承擔社會責任有滯后性等都會導致企業從承擔社會責任當中獲得的收益較少。企業的目標是生存并盈利,所以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較低。初創期一般盈利能力較弱,所以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也較低。此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和能力均較低且處在不斷上升的階段當中。
成長期,企業財務狀況變好,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下降。企業市場占有率在不斷增加,逐步建立了聲譽,企業聲譽損失的機會成本增加,所以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愿增強,企業相比初創期有能力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但企業還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需要大量資金經營擴張則會降低社會責任履行度。
成熟期,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高,企業經營現金流量較多且比較穩定,承擔社會責任成本較低,聲譽損失成本大,違規成本高。企業為了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會積極履行自愿性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采用環保設備、改善員工工作環境、參加公益活動、慈善捐贈等等。這個階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力和意愿都達到最高值。
衰退期,企業市場占有率下降,盈利迅速下滑,導致其面臨著生存問題,無法履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社會責任。衰退期有衰亡和蛻變兩種發展趨勢。衰亡期時,初期由于企業在成熟期履行社會責任的慣性,企業還保持著較強的社會責任意愿,但是企業在衰退期的社會責任能力急劇下滑,此時意愿和能力的張力較大。后期社會責任和意愿都會急劇下降。蛻變期時,企業會迎來新的發展周期,此時企業為了未來發展穩定初期社會責任能力和意愿均保持相對較低,后期社會責任能力和意愿會迅速增強。
四、結語
企業應該用長遠眼光看待企業社會責任,將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階段相結合。企業始終要根據發展需求進行成本和戰略分析,承擔不同的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經營方向、組織結構、利潤分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必須同企業總體戰略、業務單位戰略及職能戰略結合起來制定,避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盲目性,實現健康長足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般是按照社會責任金字塔模型遞階結構來履行的,實際上所有社會責任都應該被同時履行才是一個好企業的要求。本文的社會責任模型只是針對企業在不同階段,理性探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同時需要說明各階段的持續時間隨著產業的不同而顯著不同,有些企業可能在成長期就履行慈善責任等。對于企業是邊發展邊履行較高層次社會責任還是等企業發展較好,達到成熟期時才履行較高層次社會責任這個問題,取決于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和成本之間的衡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文只是提出了企業發展的一般路徑分析,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中要綜合考慮其意愿和能力,并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進一步分析,這有待于未來對我國企業進行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
參考文獻:
[1]陳迅,韓亞琴.企業社會責任分級模型及其應用[J].中國工業經濟,2005(09):99-105.
[2]李偉陽,肖紅軍.企業社會責任的邏輯[J].中國工業經濟,2011(10):87-97.
[3]寇小萱.制造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J].中國流通經濟,2012,26(10):68-72.
[4]楊皖蘇,楊善林.中國情境下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大、中小型上市公司的對比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6,24(01):143-150.
[5]王清剛,徐欣宇.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創造機理及實證檢驗——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生命周期理論[J].中國軟科學,2016(02):179-192.
[6]周立軍,王美萍,楊靜.互聯網企業財務績效與社會責任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理論[J].投資研究,2017,36(01):121-130.
[7]陳國輝,關旭,王軍法.企業社會責任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應規披露與自愿披露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8(03):19-26.
[8]Mohamed Kirat.Corporate social res- ponsibility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Qatar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J].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15,41(04).
[9]Carroll,A.B.and K.M.Shaban.The Business Cas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Review of Concepts,Research and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2010,12(01):85-105.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