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婧
[摘 要] 知禮、懂禮是中國人自古以來便遵循的精神內涵。對處于幼兒階段的個體而言,以禮儀為基礎,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是其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具體教育實踐中,應當著力創設良好環境,營造禮儀文化氛圍,優化教材體系,提供持續教育保障,結合幼兒園一日生活,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從而營造出更為濃厚的禮儀氛圍,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孩子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
[關鍵詞] 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
幼兒園對幼兒禮儀教育重視度不高,教學內容不夠全面,使幼兒對禮儀的認知較為匱乏,繼而造成禮儀行為上的差距。因此,筆者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提出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的具體路徑,從而進一步提升幼兒德育實效。
一、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從個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個體思想認識、道德情操、文化修養、社會交往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以禮儀為基礎,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個人行為習慣通常會在一個關鍵期形成。在這個關鍵期,個體的接受能力和思維始終處于一種活躍狀態,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能力的轉化效率更高,形成的效果也更持久。而幼兒階段是幼兒成長的啟蒙階段,知識體系尚未建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了解社會文化、禮儀知識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規范和約束,就有可能增加后期教育難度,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因此,開展禮儀教育是符合幼兒成長特征和禮儀教育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一個國家文明發展程度的象征,是對社會公眾道德情懷、生活習慣的體現。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對禮儀教育的重視度日漸提高。但是,受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幼兒園和小學都沒有專門開設禮儀教育課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兒禮儀教育的缺失,繼而影響我國社會文明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
二、開展幼兒禮儀教育實踐的策略
(一)創設良好環境,營造禮儀文化氛圍
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夠在對周圍事物和他人言行進行觀察的基礎上,給出相似的反應。教師要營造出良好的禮儀文化學習氛圍,從幼兒的身心特征出發,設計更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內容,創設更為生動靈活的整體教育環境,強化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之中明禮儀、知禮儀,繼而做到用禮儀,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1.規范教師行為,重視言傳身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群體較為有限,除了父母、同學之外,教師是幼兒接觸的重要群體。不僅如此,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決定了他們對語言、表情、動作、服飾等直觀呈現事物的感知能力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自身行為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在以身作則、規范自己言行的同時,對這種教育特征加以利用,將正確的禮儀行為和不正確的禮儀行為分別呈現在學生面前,對正確的禮儀行為進行鼓勵,對不正確的禮儀進行提醒和指正。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始終踐行自己所鼓勵的正確禮儀行為,在潛移默化之中完成對學生的教導。
2.創設禮儀環境,提供學習空間。教師營造出良好的禮儀環境,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禮儀的魅力。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對教室內外的布置進行調整,營造出濃厚的禮儀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受禮儀教育,感受禮儀行為的美好,強化禮儀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室布置成整潔、清新的茶藝室,讓學生在茶香之中感受茶文化歷史。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創先爭優”活動,設置禮儀小標兵展覽欄,每周選擇一名學生作為“禮儀模范示范生”,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興趣,也能夠時刻提醒學生做個好榜樣。
3.提供實踐契機,增強禮儀體驗。禮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養成禮儀習慣,繼而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運用和實踐。因此,教師要始終以禮儀實踐為目標,創造不同的實踐機會,讓幼兒在體驗之中感受禮儀行為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將“幼兒園晨間接待”環節設計成為幼兒禮儀行為展示的一個平臺,每天早上,選擇兩名學生作為“禮儀寶貝”,身著園服、肩披綬帶,站在教室門口,對來往的教師、家長和同學致以燦爛的微笑和熱情的問候,讓幼兒從這種晨間迎接的活動中感受對方回饋的熱情問候,既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也有利于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氛圍,引導學生知禮儀、講文明,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優化教材體系,提供持續教學保障
禮儀行為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因此,教師要保證教育的持續性和常態化。
1.積極組織禮儀教學研究,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禮儀教育的活動方案,優化完善禮儀教育資源庫。目前,我國幼兒園禮儀教育起步時間相對較晚,教學經驗和教學案例相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應該組織教師對幼兒禮儀教育進行研究,編撰幼兒禮儀教育活動案例,豐富教育資源庫內容,確保后續教育活動能夠隨時調取資源庫中的內容對實際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在教學方案的制定和遴選過程中,要始終立足于幼兒身心特征,確保教學活動的直觀化、形象化、趣味化,讓幼兒在禮儀教育情感體驗之中樹立相應的禮儀道德觀念,形成健康、積極的禮儀道德行為。
2.建立具有幼兒園特色的禮儀教材體系,確保教材體系符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文化特點,讓學生能夠在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中增強對禮儀的認知。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將自編的兒歌、故事等編入教材之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可操作的、可運用的教材體系。
(三)結合一日生活,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一日生活就是指選擇相應的主題,將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合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之中,讓幼兒在切實的體驗之中深化對禮儀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保障幼兒禮儀教育的實際效果。
1.做好前期準備。在一日生活禮儀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對家長提出相關活動要求,深化家長對禮儀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使家長能夠參與到活動之中。不僅如此,在活動開始之前,還要對教師的行為進行規范,確保各項禮儀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豐富活動主題。一日生活必須始終圍繞愛心教育這一核心內容,以幼兒生活為基礎,以傳統文化為載體,設計多樣化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增進幼兒對禮儀行為的認識和了解,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例如,在“九九”重陽節時,可以組織家長和孩子看望孤寡老人,繼而引導幼兒關愛長輩。通過不同活動的設計,讓幼兒能夠直接參與到禮儀教育之中,在關愛他人、互相分享之中,深化對美好生活的感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還可以組織茶藝表演,引導幼兒參與到茶藝演出之中,直接感受傳統禮儀的魅力,提升道德情懷、培養禮儀理念、形成禮儀行為。
總之,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禮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相應的禮儀教育,不僅能夠讓幼兒感知生活的美好、文化的魅力,還能夠讓幼兒在踐行禮儀行為的過程中,收獲他人回饋的熱情和溫暖,從而營造出更為濃厚的禮儀氛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幼兒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鵬.淺談幼兒禮儀品格教育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2017(5):59-60.
[2]王珍.優化整合“三方”資源,培養幼兒禮儀自覺[J].上海教育,2017(15):80-81.
[3]奚鈺池.幼兒禮儀養成教育初探[J].山西教育(教學),2018(2):62-63.
[4]桑海燕.小班幼兒禮儀行為指導策略例談[J].教育文匯,2018(2):17-18.
[5]馬娟.幼兒園“八禮四儀”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9(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