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鐘宏
摘 要: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其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全面的影響。信息科技在教育層面的蓬勃發展,使許多專家學者相信,信息科技可以促進教育的革新。這一理念符合當前的教育趨勢,不論《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還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均將信息教育列為重要議題或是素養。不論在哪一個學習階段,都不能忽視信息科技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以及其在教學上所展示出來的強大優勢。對于目前的課程教學而言,要重視信息科技對于教學的輔助作用,將信息科技融入初中教學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教育;策略與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94
當前,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也要認識到,所面臨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尤其是信息化教育管理工作。具體體現在:教育管理信息標準不完善,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智能化程度低,忽視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數據管理的不系統、不精細,造成決策的不科學以及教育監督系統的不到位。在我國由信息時代步入智能時代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間提出了教育系統的智慧管理成為信息化教育管理的發展方向。智慧管理依托于新興技術,具備節約成本、提高教育的服務水準、做出科學決策進而實現教育的持續發展的優勢。下面圍繞智慧管理的含義及做好智慧管理的建議展開討論。
一、信息教育的理念與現狀
我國在各級學校的教學實務上,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為配合其身心發展,在信息科技課程設計上也有所不同。但是在我國的初中教育領域內,對于信息科技是否應融入課程之中,觀點上仍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受學生身心發展過程的特殊性影響,同時也受教育人員和整體的大環境對信息教育的看法影響,我國的初中教育呈現出多元化傾向,有些教育者認為不應該讓學生過早地接觸信息教育,否則會限制學生的發展,但也有教育者認為,應將信息教育融入課程之中,運用豐富的多媒體素材,帶給學生充滿無限想象力的體驗。
信息教育的理念,在于利用多樣性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應對應其不同領域的發展需求,運用不同的信息科技工具作為媒介,將其適當地融入課程之中,讓學生對于學習更為主動和積極。教師應思考如何運用信息科技的優勢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借助信息科技多向度的呈現,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有效地增強學生對于主題學習或各領域發展的學習興趣、動機與表現。
二、信息課程設計原則與思考
在以前,初中教師如果能運用計算機的相關資源來擴充教材,能透過各種媒體及互動資源來呈現教學內容,借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專注度,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成效,就可以稱為信息融入教學。以現今信息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利用多媒體將影片、圖片或是簡報等融入課程教學中,已是目前初中教師基本的信息素養。信息教育融入課程的方式有很多種,不論其采用何種方式,將信息科技應用于學生課程之中,確實是有其正面積極效果的。
既然信息教育融入課程已是目前各級教育的潮流與趨勢,初中教學中,對于信息教育課程的設計更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設計上的思考方向應該是如何將信息科技適當地融入學習活動之中,而非僅僅是信息工具的選擇。學生是未來的希望。展望未來,科技發展改變社會、改變工作,也帶來學習方式的轉變,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已無法取代。信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初中教育中目前仍沒有可依循的準則可以作為教師在課程設計時的參考。在國外,有學者提出對于學生適合發展的技術用途的見解,將其定義為使用數字工具和策略,充分利用學生積極、協作建構知識的天性,尊重學生在所有領域的發展中所帶來的獨特挑戰。依目前現狀來看,提供一個可以讓初中教師在信息課程的應用上能有所依循的準則,并在實務上能符合學生未來發展的技術用途是極為重要的,可以讓教師更加有效地運用信息科技,并對于學生在各領域的發展能提供更為全面的幫助。
三、信息教育融入課程的模式
現代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了許多接觸科技的機會,如各種有聲互動電子玩具、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等等,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近年來初中教師對于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的技巧運用得也愈來愈來成熟,在交互影響之下,信息教育融入教學課程愈來愈普遍。雖然在學生發展的歷程中所需要的引導原則和啟發原則,并不會因為信息普及而改變,但將信息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課程之中并加以應用,已經成為現代初中教師必備的素養之一。信息教育融入學生課程的模式因為初中教學的特色及課程重點有所不同,大致來說分為以下四種。
(一)信息教育融入主題課程
以主題課程為教學特色的初中教學,教師在制作教學方案時,通常會采取如下步驟:
1.信息的收集。教師常常會運用互聯網搜尋主題課程所需要的相關資料,如參考資料、主題圖片及輔助影片等。教師并且會結合本次主題課程的目的,綜合考察本次課程內容中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
2.信息的整理。將收集來的資料,根據主題課程的需求和進度進行分類,并編排成簡報或制作成影片,然后依據教學目標進行檢視,斟酌課程內容是否恰當。
3.實施課程。將編排的課程進行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疑問或遇到的困難,運用各種信息工具實時進行解答或補充相關資料。經由信息科技在視覺及聽覺上的輔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作為師生間互動的媒介。在課程活動過程中,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進行學習,并于課程結束后,將相關課程資料留存,作為教學記錄,也可以提供給其他教師作為課程設計的參考。
(二)多媒體素材融入課程
故事及繪本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以來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教師對于各種信息技術的運用已逐漸成熟,已能將故事內容借由各式精彩的媒體呈現出來。比如,結合音樂和影像,將故事中的人物及場景更具體地呈現出來。教師適當地運用此特性,在學生的相關課程學習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各種多媒體素材,強化故事中所要傳達的教育意義,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更能激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并且能試著詮釋、表達所學內容,并完成各項學習指標。
(三)信息設備運用的融入
如前面所提到的,現在的學生在生活中不乏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如何利用好這些工具,也是現代初中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之一。目前在初中教學中,除了基本的計算機之外,平板電腦的運用也漸漸普及。教師可以將預先準備的各種教材內容輸入平板電腦之中,再運用各種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也可以利用教學App進行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其最大的優點為,教師在傳遞知識時,不再只是站在學生面前用嘴講授知識,而是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把教材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并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這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為此,我們在設計教案時應考慮到,如何利用信息設備,協助學生更快進入到課程情境中,同時能夠兼顧學習樂趣,而并非只是按步驟操作教學設備而已。
(四)虛擬實境融入課程
目前,在教學中最先進的信息科技應用就是虛擬實境,但是在其應用上目前仍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所以,對于教育來說,目前應用最廣的是擴增實境。廣義上來說,這也算是虛擬實境的一種。例如,很熱門的手機游戲《精靈寶可夢》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之一。應用信息科技教學應集合前面三種模式的優點,強調融入情境的學習,讓學生可以完全沉浸在課程設計的氛圍之中,同時依據教學目標的設定,轉換并結合不同領域間的學習指標。虛擬科技融入課程之中的優點,不只是視覺或聽覺上的強化,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感受,將平常難以實現的情境一一呈現出來,這不僅僅提升了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但因為對其設備及技術方面的要求較高,而且費用較為昂貴,目前僅僅只有少數的學校有能力運用。
將信息教育融入課程的方式除了上述幾點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精彩及多元的應用。信息科技能夠引導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不僅可以用它獲取知識,更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這也說明了將信息教育融入課程的可塑性及多樣性。但不論采用何種融入模式,都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并且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正確運用信息科技的素養。
信息科技并非洪水猛獸,受以往初中教育主流理論影響,以及初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缺少必要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很少使用信息教育手段,以至于人們對信息教育的內涵有所誤解。信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具備探究精神與問題解決的能力,這才是將信息教育融入初中教學的精髓。同時,信息教育也肩負著另一種教育責任,信息教育應著重于培養公民在信息時代中有效使用信息科技的思維能力,使其能運用信息科技與創新思維解決問題、溝通表達、合作共創。無論是專家學者的建議,還是國家的教育政策,都說明了信息教育對于未來教育與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初中教師應該從信息能力及素養的提升開始,安排進修課程,提高信息教育課程在每年的研習中的比重。同時,在師資培訓過程中,應加強信息科技運用能力的培養。相信未來每一位一線的教師,都能不落于潮流之后,能正確運用信息科技帶來的多樣性,造福更多的學生。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的信息化教育管理存在一些問題,而智慧管理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支持下,可以通過可視化、實時、遠程監督等手段,輔助初中教學,真正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何磊,黃艷霞,金曉曉.信息技術與初中教育的整合[J].初中教育研究,2009(1).
[2]郭力平,王雋.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在初中教育中的應用[J].人民教育,2005(11).
[3]郝兆杰,梁芳芳,肖瓊玉.初中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分析[J].初中教育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