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超
【摘要】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電視、電腦、手機等網絡載體遍布于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并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即新媒體時代或者說是互聯網時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校不能進行正常線下教學,大學生只能通過網課進行學習。這種線上教學方式雖然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新的便利,但是由于目前網課教學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不足,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使線上教學效果更佳,已成為當今教育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網課教學
一、網課教學的定義、優勢、發展
(一)網課教學的定義
網課教學是一種在線教育活動,它通過某種軟件在網絡上進行遠程課堂授課,即通過在線平臺實施特定學科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網課教學包括提前擬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通過教學策略串聯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以及支撐在線課程的技術平臺。它是與傳統學校課程教育形成鮮明對比的新課程教學模式,具有開放、包容、便于交互和自主選擇等優點。
(二)網課教學的優勢
與傳統課程教學相比,網課教學具有以下優勢: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資源。網課教學可以將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學成果通過網絡傳播,學生只要使用在線平臺即可學習知識。二是靈活的學習方式。網課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教育教學的互動性。三是智能化的教學管理。網課教學涉及到的考試、作業批改等教學評價活動都可以通過智能算法進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網課教學的發展
自2012年全國頂尖高校不約而同開通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為主要形式的網絡課程以來,我國網絡在線教育市場發展迅速,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3468億元,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2.69億人。
網絡課程市場也出現了進一步細分:以“小猿搜題”“猿題庫”等為代表的K12教育;以“扇貝單詞”等為代表的語言課程教育;以“學而思網校”等為代表的綜合網校;以“TED網易公開課”等為代表的高等教育;以“中公教育”等為代表的職業教育等領域。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校推遲春季開學時間,為順利實現“停課不停學”,各高校紛紛借助在線平臺進行網絡課程教學,使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進一步擴大。進入5G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對網絡課程的作用愈發凸顯,網課教學依賴在線平臺,而平臺功能需要技術支撐。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體驗,在線教育平臺亟需推動技術升級。
二、高校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網課教學包括三大主體:教師、教材和教學平臺,很多高校教師選擇用釘釘、騰訊會議等軟件進行在線授課,這就造成網課成了實質意義上的“課堂搬家”“課本搬家”,缺乏教學設計思想,使得網課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在某校2017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中發放了125份調查問卷,調查顯示:有85.60%的學生表示自己在上網課時因為“卡頓”而苦惱;一半以上的學生在學期已經過半的情況下依然無法適應網課的節奏。
(一)網課教學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監督
根據奧蘇貝爾的動機理論,認知驅動力是學生渴望認知、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傾向,是成就動機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高校在疫情期間開展的網課教學基本都停留在“課堂搬家”的層面上,課程內容表現形式比較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監管的缺失也使得部分自覺性較差的學生難以在網課教學中獲得知識。
(二)網課教學設計受到限制,導致必要的教學活動缺失
高校開展網課教學本身應當起到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展作用,是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能力的環節。然而網課嚴重依賴網絡平臺,目前主流的在線教育平臺功能有限,例如化學、生物學等諸多需要動手實驗的學科很難通過網課教學完成教學目標,如教育學、音樂演奏學等專業需要與導師進行一對一演示的學科也無法在網課教學的框架內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學習資源形式單一,數量匱乏
網絡課程的教學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重要支撐。然而目前高校網課教學除必要的課程視頻、PPT以及參考書目外,基本上沒有其他形式的學習資源可供學生學習,并且沒有具體的導學策略和教學計劃供學生參考,因此無法為學生學習在線課程提供良好的幫助。
三、高校網課教學發展對策研究
(一)充分利用新技術進行課堂監督
網課教學本身受制于在線平臺的功能局限,無法實現與課堂教學等同的課堂監督。因此,完善課堂監督環節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網課教學面臨的問題。以目前“釘釘”等主流軟件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在線提問的形式達到課堂監督的目的。對于不具備在線提問功能的平臺,教師可以設置隨機簽到等形式,通過不定時打卡的形式來規范學生認真聽講。
(二)線上線下齊發力
針對前文提及的無法通過網課教學完成完整系統知識教學的學科,教師可補充一些線下教學互動。例如針對化學等操作性較強的科目,線下補充實驗課就顯得非常必要;如教育學等需要學生進行模擬授課教學的科目,設置線下實踐課程也是對線上課程教學很好的一個補充與延伸。
(三)豐富網課教學形式和學習資源
網課教學主要通過教師直播授課、線上答疑等形式進行,很多教師是第一次接觸直播授課。由于缺乏經驗,網課教學成了“搬家的學校課堂”。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料,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此外,教師在網課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多種教學方式的搭配,不能只針對課本和PPT進行講授。
(四)提升網課教育平臺服務能力
網課教學對平臺運行保障能力、平臺的教學功能、基礎網絡等方面要求較高,平臺運行保障能力決定了在線教學是否能夠流暢進行。而平臺的教學功能進一步完善,將推動提升網課教學的質量。因此,在保證既定教學內容質量的基礎上,還要提高在線平臺的教學服務能力,減少因網絡擁堵造成的“卡頓”甚至崩潰的現象。
互聯網時代,網課教育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形式,它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只有通過不懈努力,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等完善教學手段,不斷提升網課教育平臺服務能力,未來的網課教學才會更加便捷,才能為廣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課程體驗。
參考文獻:
[1]郭露露.傳承與融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深度教學的啟示與建議[J].智庫時代,2020(04):197-198.
[2]胡雯.萬億級在線教育市場依然有極大發展潛力[J].中國對外貿易,2020(06):78-80.
[3]龔靜.基于奧蘇貝爾動機理論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8):105-107.
[4]安娜.用藝術的形式豐富思政的課堂——“藝術形式+思政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04):169-170.
[5]曹蕊蕊,黃輝.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引發對線下教學的思考[J].科技風,2020(18):66.
[6]林謀錦.高校網絡課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2(07):158-160.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