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張海燕
摘要 民族法學本就是法學學科之中的一種類型,可是嚴格來分析的話其屬于民族學學科,會服務于法學職業,在民族法學的法學價值契合方面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所以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本文也是對其展開了具體的分析,希望借此來有效突破民族法學研究。
關鍵詞 民族法學 研究方法 理念創新
作者簡介:馬勇,西藏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區域自治法;張海燕,西藏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方法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D920.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169
民族法學在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還是有效強化群眾對于民族法學認識的重要舉措。分析我國近年來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們能夠發現民族法學研究通常都無法脫離法學研究路徑,需要在研究過程中基于法學研究來展開拓展與分析,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研究效果,有效強化眾人的理解和把握。而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民族法學進行研究,本文則就其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進行了如下分析:
分析法學相關研究內容,我們能夠發現法學研究方法可謂是不少,像是歷史方法、價值分析方法、比較方法、經驗實證方法等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相關研究人員需要綜合分析考慮民族法學之中存在的變形形態以及相關內容,借此來發現問題,在把握問題之后則需要借助于具體方式來對其進行分析。
與傳統法學研究方式來進行研究的時候,其通常需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一方面是法律制度完善與制定、修改與完善等內容,這一點在實踐過程中主要是從立法亦或者是司法改革等多方面著手;而另一方面則是指立足于法律規則以及相關立法內容來對其進行深入解讀與研究,通過這一舉措來有效保障法律制度體系的順利實施。在此期間,相關研究人員則需要結合具體的法律來積極展開研究與教育,例如可以借助于法學方法論之中的價值判斷、司法三段論、法律解釋學、法律論證等內容來有效保障司法裁判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的精確性和統一性,而且還需要對法學方法研究目標進行合理預期。
若從研究區域劃分情況來分析民族法學的話,其可以說是法學研究之中的一個小分支,所以在對其展開研究的時候,通常還需要借助于法學研究一般規律來合理展開,需要主動開創出具有民族特色、特殊規律的法學研究,這樣才能在有效保障法學研究基礎的同時,體現出民族法學自身都有的特色和魅力。
法學研究本身就具備其自身理論依據,民族法學自然也不例外,其研究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具有特殊的研究方法支撐,理論方法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合理展開。按照近幾年我國民族法學研究實踐情況來分析的話,民族法學研究方法主要理論依據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族特點
從某些方面來對民族法學進行分析的話,其同樣也屬于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之中的一個部分,屬于社會科學法學學科,也有其自身獨有的研究方法,之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其主要是基于民族法關系中的民族特點而決定的。由此可見,民族特點可謂是民族法學研究過程中,研究方法需要著重強調與注重的因素之一,若沒有各個民族民族特征的話,就無法有效形成民族法關系,從而自然無法展開有效研究與分析,所以在民族法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期間,民族特點可謂是研究方法首要決定因素。
(二)民族政策
黨與國家民族政策對于研究我國民族法學而言十分重要,民族政策一般情況下都是交由執政黨亦或者是各級國家機關直接頒布與實施的,其更加側重于推動維護民族權利的宏觀調控,而且調整范圍更加的廣泛、實施手段較為靈活、替代性較差,調整內容上則需要具有針對性、及時性等特征,可是保障措施相對較弱。由此可見,我國民族法研究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將民族相關政策直接作為政治導向來展開研究,同時立足于我國民族政策立法來有序進行研究,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提升研究合理性,避免民族法學研究工作開展受到民族政策所限制。總而言之,民族政策的存在本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民族法學研究發展走向,更是民族法學研究重要理論依據,所以在進行研究與創新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這一點的重視。
(三)民族問題
民族法學研究理論依據之一也包含了民族問題,這里提到的民族問題并非是指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在民族法學研究期間,不管是從任何層面進行分析,都有可能會直接涉及民族自身發展亦或者是與其他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然后再由此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而這就是指民族問題。民族問題自身所具備的多重性以及復雜程度為民族關系調整加大了難度,同時也為民族法研究活動實施增添了難度,尤其是在對民族問題進行調整與規范的時候更是如此。這種情況下要想真正有效做好民族法學研究與理念創新,自然需要以民族問題實際情況為主進行分析,借由此來有效為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打好基礎。
(四)民族關系
在上述提到的民族問題,其屬于客觀存在著的社會問題,主要還是來自于彼此之間的漢族關系。民族法學能夠有效調整民族關系,而部分學者則認為漢族就是指各個民族之間的關系,是對民族關系靜態概括。在民族關系不斷發展的實際情況之下,如何有效照顧民族利益、保障群眾權利可謂是已經成為了民族法學研究工作得以發展的關鍵。為此,在民族法學研究與理念創新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民族關系的重視程度,就其中的核心問題形成良好把握,然后再借由此來進行優化與完善,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
(五)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其主要指的是長時間發展與實踐過程中而總結出來的一種豐富的文化內容,同時也具有其自身十分獨特的民族標識,能夠有效成為民族文化法律權利,在有效發揮出民族文化效用、經濟功能等多方面提供更好地的可能性,這樣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自然也因此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有自身專業且舒適的研究領域。有學者在研究過程中直接將民族法律文化進行了區分,將其劃分成為了制度文化、器物文化以及思想文化。而與此較為相似的學術觀點則是以民族法權文化,具體而言就是指民族法權文化元素需要交由民族法權思想、時空以及民族法權時政用構成,這樣才能進一步拓寬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領域,為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論創新提供可行性。
(六)民族思想與意識
民族從某些方面而言是歷史不斷發展而積累、沉淀下來的產物,而且不同民族其自身特色以及民族思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并且還會因此而形成較為特殊的民族觀念,從而有效呈現出相應的價值取向。在這一過程中,民族政策從最開始的出發點一直到最后的目標都應該要指向少數民族利益,畢竟民族意識從某些方面而言也很好地體現出了民族存在、民族社會存在。總之,民族主義本就是民族思想與意識最為抽象化的概括,民族思想以及意識本身就會直接決定民族利益取向,在對民族法學進行研究與創新的時候,還是將民族思想與意識作為元素之一,這樣才能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與提升。
民族法學研究方法可謂是十分豐富,而為了能夠更好地做好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筆者也就民族法學研究方法分類進行了以下幾種簡單介紹:
(一)學科綜合交叉研究方法
學科綜合交叉研究方法是民族法學研究方法之一,其有效體現出了民族法學是一門具有跨領域性、學科性特征的學科,與傳統學科差異十分顯著,其能夠在整個學科之間構建出更為微妙的關系,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我國民族法學研究工作的順利實施。在民族法學研究過程中,最好是要嚴格按照民族特色來展開建設與創新,強化對多種學科的綜合應用,同時積極借助于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及堅持來有效提高民族法學研究效率和質量,真正有效促進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的有效創新。而在民族法學研究方法創新過程中則可以積極借由這一研究方法來進行研究了,這樣自然能夠更好地優化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最大程度優化整個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的創新,為民族法學價值有效發揮打好基礎。
(二)經濟分析方法
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的時候,經濟分析方法受到的關注度十分顯著,尤其是近幾年經濟學背景之下,經濟學本科跨界進入到法學研究領域的學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甚至還因此而形成了“法經濟學”體系,可是究竟其屬于經濟學亦或者是法學有時候學者也會出現不一樣的想法上。在應用經濟分析方法進行民族法學研究的時候,大多是基于法學二級學科來對新矛盾為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例如,可以積極借助于經濟分析方法來對習慣法之中的“賠命價”進行明確,這個時候自然需要在民族法研究過程中對沉沒成本、機會成本、交易成本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的時候一定要提高對經濟學研究方法的重視程度,借此來有效展開民族法學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其存在的價值,對于有效實現民族法學研究與理念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支撐。
(三)個案研究方法
在對民族法學進行研究的時候,有學者在研究過程中了使用了這一研究方法,相較于其他研究方法而言,個案研究方法不僅是一個研究方法,同時也是民族法學之中的個案研究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有效展開的關鍵。為此,在民族法學研究的時候,個案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創新與理念創新的重要內容,相較于其他方式而言,這一方法在應用的時候需要以某個民族直接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再對他們自身所獨有的民族文化、習慣等多方面來展開個案研究,這樣才能將其價值進一步發揮出來,進而真正為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創新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對民族法學研究方法與理念進行創新的時候,需要立足于理論知識基礎來對民族法學價值潛能進行深入挖掘,然后借由此來為民族法學研究方法理念創新提供強有力的貢獻與突破,最終有效促進我國民族法學得以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