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瑩


【摘要】目的 探討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方案實施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0例,其中2018年1月~10月收治的25例患者列入對照組,給予常規中醫護理方案;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5例患者則列入觀察組,在患者中醫護理方案中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VAS評分結果與JOA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醫護理方案中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促進其腰椎功能的恢復,患者護理滿意度高。
【關鍵詞】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中醫護理方案;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2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為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的疾患,患者患病后,不僅導致其腰椎功能的損害,還會累及至雙下肢功能,還會出現血管損傷及周圍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1]。臨床治療該疾病的方式有多種,而治療期間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患者腰椎及下肢功能的恢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為此,我院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中醫護理方案,并將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應用到其中,本文就患者的護理效果展開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傷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臨床病例資料不全及依從性差者。其中2018年1月~10月收治的25例患者列入對照組,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5例患者則列入觀察組。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26~60歲,平均(31.27±2.19)歲;患病時間8個月~10年,平均(5.13±2.84)年。觀察組中男11例,女14例;年齡27~60歲,平均(31.15±2.45)歲;患病時間8個月~11年,平均(5.15±2.63)年。將兩組相對應臨床病歷資料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均實施常規中醫護理模式,護士根據醫囑并結合臨床癥狀的共同點制定護理方案,包括中藥熱敷、艾灸以及穴位貼敷等,同時指導并教會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叮囑其家屬做好監督工作,臨床醫師不參與患者護理方案的實施。
觀察組:本組患者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下實施中醫護理方案,內容如下:
(1)制定方案:由主任醫生、臨床主治醫生、護士長及專科護士組成醫護小組,患者入院當天,專科護士收集患者的相關信息,包括個人與家庭基本資料、患者疾病嚴重程度、以往治療情況、精神狀態等,然后小組內成員根據患者以上信息評估患者的整體情況。根據評估的結果結合中醫特殊治療方案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患者住院期間,醫護一體化護理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查房,了解患者的治療情況,隨時根據患者病情的轉歸調整中醫護理方案內容。患者出院前,由臨床主治醫生及專科護士負責患者的延續性護理工作,了解患者對康復訓練內容的掌握程度,并結合患者目前的治療情況制定出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計劃,隨后持續跟蹤患者的康復情況。
(2)實施方案:①情志護理。專科護士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使用語言開導法做好疏導工作,使其情緒緩和;采取移情療法轉移患者的情緒,使其神氣清凈、舒暢氣機;疼痛時采取安神靜止法,指導患者全身放松,閉目靜心,以達到氣血暢通的目的。②腰腿疼痛護理。主治醫生準確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尋找其誘因、性質,專科護士做好相關記錄,主治醫師再從中醫的角度作出中醫治療方案。專科護士遵醫囑給予患者中藥貼敷、中藥熏蒸、拔火罐以及中藥離子導入等治療;采取耳穴貼壓法減輕疼痛,同時做好患者腰部、腿部保暖工作,避免受涼。給予患者骨盆牽引,牽引重量為患者體重的3/1左右,牽引過程中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若患者出現疼痛加重、胸悶的不適癥,則及時匯報醫生,醫生再從醫療的角度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指導。③肢體麻木護理。主治醫生評估患者麻木的部位、程度以及伴隨的癥狀,專科護士做好記錄,主治醫生再結合患者的情況作出相對應的緩解措施。專科護士遵醫囑幫助患者拍打麻木部位,并詢問患者的感受,以增進患者的舒適感;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關節伸屈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給予患者中藥塌漬、艾灸等治療,注意觀察治療效果,并及時將其治療效果匯報給醫生。④腰背肌功能訓練。專科護士將患者的康復情況匯報給臨床醫生,醫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功能訓練計劃,如飛燕式鍛煉、五點支撐鍛煉以及八段錦鍛煉等。⑤延續性護理。患者出院前,醫護小組所有成員根據患者住院期間的情況制定出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計劃,專科護士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隨訪,共隨訪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于治療前后分別采用視覺模擬法(VAS)以及JOA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VAS評分:使用一條10 cm的游動標尺,向患者說明“0”刻度記0分,代表無痛,“10”刻度記10分,代表劇烈疼痛,中間刻度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讓患者在標尺上標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刻度[3]。JOA評分:內容主要有主觀癥狀、臨床體征以及日常活動受限度等,評分范圍0~29分,分值與腰椎功能成正比[4]。
(2)觀察兩組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情況。采用我院自行設置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護理操作水平、服務態度以及護理質量等,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尚可”、“不滿意”四個等級。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較滿意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x2檢驗計數資料,若P<0.05則可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疼痛緩解情況及腰椎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的VAS評分與JOA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與JOA評分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以上評分結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由表2數據可看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護理方案中包括中藥濕熱敷、中藥塌漬、中藥離子導入以及穴位貼壓等中醫特色技術,為臨床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參考依據[5]。
以往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中醫護理中主要采取傳統模式實施方案,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一直是醫護人員總結時存在的問題;此外,該模式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患者間的護理效果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現階段,隨著臨床護理理念的深入,優質服務已逐漸深入到臨床護理中。為此,我院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護理中實行中醫護理方案的過程中,將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應用到其中,強調醫護合作、強化交流,以此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全面等綜合服務[6]。中藥濕熱敷、中藥塌漬、以及穴位貼敷等中醫療法在臨床上的效果已經獲得大量研究的證實,通過醫護之間的合作,能夠使患者中醫護理方案的執行力度進一步加強,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有著明顯的效果[7]。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加強康復訓練以及養成良好的腰椎保護知識是緩解病情、降低復發率的關鍵,在醫護一體化模式的助推下,能夠提高對患者康復訓練的指導力度,增強患者腰椎保健意識,從而有效地促進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復,以達到康復的目的。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VAS評分結果與JOA評分結果均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76.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醫護理方案中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促進其腰椎功能的恢復,患者護理滿意度高。
參考文獻
[1] 張桂平,趙立軍,陳立軍,等.中醫特色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腰腿疼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0):88-90.
[2] 李金花.淺析優質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193-194.
[3] 郭小榮.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程度及復發率的影響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8):223-224.
[4] 侯 靜,徐 勇.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9,9(2):197-198.
[5] 姚貴平.醫護一體化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護理中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4):459-460.
[6] 夏小喻,王江華.醫護一體化模式在中醫護理方案實施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1):69-70.
[7] 劉立坤.康復護理結合針灸理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