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艷

【摘要】目的 對隨訪護理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進行調查。方法 以我院60例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不良患者為調查樣本,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隨訪護理,比較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依從性評估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疾病復發率為26.7%(8/30),觀察組為3.3%(1/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隨訪護理干預能夠提升幽門螺桿菌根除率。
【關鍵詞】隨訪護理;幽門螺桿菌;消化不良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4..01
消化不良是常見的胃動力障礙類疾病,患者胃腸功能異常,會出現反流、上腹部脹痛等表現,不利于患者飲食、健康。消化不良在臨床中可分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質性消化不良兩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率更高,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1]。幽門螺桿菌根除難度較大,且容易復發,本次研究將針對隨訪護理干預的管理效果進行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60例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不良患者為調查樣本。所有患者均符合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斷;患者既往未接受幽門螺桿菌根治治療;患者無其他胃腸道疾病;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
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43.5±6.8)歲,男13例,女17例,患者平均病程(9.9±2.4)個月。
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44.2±6.5)歲,男12例,女18例,患者平均病程(10.3±2.6)個月。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阿莫西林1000 mg口服,一日2次;奧美拉唑20 mg口服,早空腹、晚睡前服用;克拉霉素500 mg口服,一日2次;膠體果膠鉍200 mg口服,一日2次,治療時間為2周。治療結束后半個月叮囑患者復診,同時叮囑患者1個月內避免服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健康指導,包括個人衛生、用餐餐具消毒、戒煙戒酒、合理飲食以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內容。
觀察組患者同時開展隨訪管理。在患者離院前留取患者電話、微信或QQ等有效聯系方式,建立管理群和公眾平臺,每日按時推送相關內容,幫助患者掌握疾病治療以及日常自我管理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復查時間,在復查前24 h給予患者提醒,叮囑患者準時來院復診。護理人員在患者離院后第一周要以電話隨訪的方式進行首次隨訪,了解患者用藥治療、飲食情況以及病情控制情況[2]。而后每個月要開展一次隨訪,可選擇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患者可隨時與醫護人員聯系,咨詢相關問題。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半年的調查,統計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半年后疾病復發率?;颊咦襻t囑行為達到90.0%為依從性高,遵醫囑行為達到70.0~89.0%為一般;低于70.0%為不依從。評估有效率=依從性高比例+一般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文中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t值為檢驗值,計數資料以%表示,x2檢驗,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治療依從性評估
觀察組患者依從性評估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疾病復發率統計
對照組疾病復發率為26.7%(8/30),觀察組為3.3%(1/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消化不良患者臨床中多以上腹部脹痛、反流等表現為主,患者癥狀會反復發作,部分患者在進食后癥狀加重。本病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若患者未能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持續性發展。常規抗生素治療效果有限,并不能夠根除幽門螺桿菌,因此多以鉍劑胃四聯療法進行治療。但此種治療時間較長,患者離院后仍需要遵醫囑服藥以避免病情復發。
常規護理管理雖然能夠讓患者了解用藥方式以及用藥注意事項,但卻不能幫助患者遵醫囑持續治療,也無法對患者行為進行監督,因此容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開展隨訪管理能夠對患者起到監督的作用,讓患者在離院后能夠堅持遵醫囑治療,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提升疾病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離院后治療依從性明顯更高,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率明顯提升,證明隨訪護理管理有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蔣曉萍.隨訪護理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消化不良患者中應用的效果[J].系統醫學,2019,4(22):172-174.
[2] 陳 梅.隨訪護理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