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瑜
摘?要:小學數學科目的學習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是教師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階段。所以,教師要特別注重課堂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夯實好數學基礎,在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和教學品質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與方法。教師通過對教學策略的改變,讓學生以分組學習的方式,來有效提高教學品質與效率,從而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教學質量
一、落實基礎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基礎是學習的關鍵,學生只有基礎打得好,才能在學習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教師要花大把的時間在課本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概念上,教師在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完成對課本的講解后,還要幫助學生進行一個課后知識的查漏補缺,把教授給學生的知識,再帶領學生進行一次統一的梳理。學生完成課本課后的習題后,教師可以根據課本課后的例題進行題目改編,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在夯實課本內容的基礎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熟練掌握題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對知識去進行探索與實踐,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念。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應給學生認真講解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明白正比例的定義和反比例的定義分別是什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么。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和畫圖的方式給學生講解,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簡單,直接。在教師講課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舉例,說一說在生活中或數學學習中遇到的變量的例子,讓學生都參與進課堂,落實基礎。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在思考中去對知識進行探索,培養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思考的習慣。
二、改進教學策略,營造課堂氛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逐漸改進教學策略。不論是在課堂中。還是在課下,教師都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來進行知識的教授。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多讓學生進行一些課堂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圓柱與圓錐”這一課的學習中,改變以往教師是主講人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講人,讓教師和學生的身份相互轉化。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進行預習,把本課的重點問題都布置給學生。上課時,讓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問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與求知欲,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交流中解決難題,收獲知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討論結束后,每組再派一名學生到講臺上講解,教師來輔助學生解決問題。在幾何圖形的學習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把模型做出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于幾何圖形的認知。教師通過改變教學策略,讓學生都參與進課堂,營造課堂氛圍,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三、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主要就是依靠課堂教師的講授,而小學學習階段,也正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是和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有關,還和學生是否喜歡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是否對學生負責,是否和學生關系相處融洽有著密切的關系。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思想以及價值觀正處于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生大多會出現一種連帶心理:學生喜歡任課教師,就會連帶喜歡任課教師所教授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來進行教學,只有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在學習中達到一個好的效果。作為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多贊美學生,多對學生表示認可,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生,進行交流時要尋找正確的溝通方式,對待學生要耐心細心,要獲得學生的信任,從而建立一種良好的、健康的師生關系。
例如:在“圓”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他們見到的圓都有哪些,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一個小比賽,看誰說得多,活躍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讓原本嚴肅且枯燥的數學課堂顯得更有活力。如果出現學生說不出來的情況,教師也要給與學生鼓勵與肯定。讓學生知道教師是相信他的能力的,學生在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從學生課堂學習的基礎入手,緊抓課本,讓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更多地去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解題的技巧,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與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做到積極思考,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教學,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丹. 試談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質量[J]. 學周刊,2012(14)
[2]陳洪. 如何提升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J]. 新課程(小學),20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