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紅
摘?要:“互聯網+”教育手段與英語課堂活動有機融合,引入更豐富、更新穎、更獨特的網絡資源,全面激活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顛覆枯燥乏味的課堂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學好英語知識,鍛煉語用能力,強化思維品質。依托“互聯網+”技術的先進性,讓英語課堂煥然一新,體現時代教育價值。本文結合初中英語教學的具體案例,以打造翻轉課堂、喚醒求知動力、培育核心素養三個方面為著力點,探討“互聯網+”時代如何實現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提升英語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互聯網+”;創新課堂
核心素養教育是當下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這也決定了當代英語教育不能簡單地灌輸知識,更重要的在于遷移運用、實踐操作。然而一直以來,“啞巴英語”成為我國英語教育的詬病,課堂教學一味地灌輸知識、背誦單詞、朗讀課文,卻忽略了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結果造成“高分低能”,即應試能力強、應用能力差。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讓學生既會學英語,也會用英語,靈活運用英語語言對話交流,提高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英語教師要立足“互聯網+”新時代,積極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方式,優創語言環境,依托“互聯網+”為載體最大程度發揮英語教學價值。
一、微課導入,打造翻轉課堂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微課模式廣泛應用,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利用微課導入新的知識點,打造獨特的“翻轉課堂”,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求知動力,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學習課文《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時,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遵循“先學后教”的發展理念,提前設計微課視頻,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匯總重難點詞匯或短語,如allow、guess、so that、be good at doing、get in to a fight with sb。在此基礎上預設問題,直擊文章中心思想,如:“After reading the text,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problem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Do you have a better solution?”通過提前預習,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和主題內涵,為課上繼續深度閱讀和討論做好鋪墊,通過翻轉課堂促進學習力的發展。
二、生動情境,喚醒求知動力
想要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然要先從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著手,而信息技術就是最好的輔助手段,利用圖片、文字、動畫、音視頻等各種方式呈現教學資源,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喚醒強烈的求知欲望,吸引他們參與英語課堂的探究過程[1]。例如,學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時,圍繞“vacation”為核心話題布置演講作業,大家提前上網收集資料并思考問題:“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Did you go with anyone?”用英語講一講自己的度假經歷,由此調動積極的情感態度,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內容,激活閱讀課文的意愿。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為載體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專注力,課前主動預習,精心準備演講材料,有效鍛煉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強化知識體驗,產生了強烈的求知動力。
三、創新實踐,培育綜合素養
自開啟“互聯網+”教育新時代以來,給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帶來劇烈沖擊,同時也讓更多一線教師清醒地意識到,想要提高學科教育的有效性,必然要積極應用多元化教育手段,從多渠道汲取資源、傳遞知識。將“互聯網+”技術帶入英語課堂,旨在創設開放式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個性發展。例如,學習《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時,圍繞課文內容“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先播放一段與主題有關的英語原聲電影片段,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激活深度閱讀的欲望。在此基礎上出示多媒體課件,逐一呈現本節課的重點詞匯和語法知識,導入課外學習資源,由淺入深地啟發學生思考與探究,把握閱讀的主題內涵。在豐富的課堂創新實踐中提升大家的知識層面,完善知識結構,強化英語綜合素養[2]。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優化設計初中英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轉化傳統的英語教育理念與教育形式,立足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讓英語課堂“活”起來,打造輕松、愉悅的求知氛圍。讓學生輕松地學、個性地學、有效地學,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培育良好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趙敏.互聯網環境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9):85.
[2]常海燕.淺談"互聯網+"時代初中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利弊[J].海外英語(上),2020,(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