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
小學音樂是一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課程,是學生緩解學習壓力、提高藝術素養(yǎng)的途徑。音樂課的主要功能是陶冶學生的情操。但目前許多老師并沒有充分發(fā)揮音樂課程的作用,依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能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依舊將自己視為課堂的主體,不能用愛心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不能適應現(xiàn)代化學生的需求,致使學生在課堂上只知道唱歌,卻不懂得欣賞音樂的美好。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帶著愛心走進課堂,做到“真善美”的傳播。
一、用愛心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譜寫“真善美”的途徑
1.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教師若想使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上得到發(fā)展,就必須使他們感覺到安全、自由,音樂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自由、民主、安全、和諧。這些教學氛圍是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
教師在進行音樂課堂授課時,應注重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激發(fā)。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微笑留給學生,采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tài)度,及時進行溝通,與學生拉近距離,消除隔閡。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2.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增強互動
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抓住學生的特點,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開展教學,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關系。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使學生的個性充分得到展示,轉變教師的身份角色,將老師由課堂的主導者變?yōu)檎n堂的引導者,積極組織多種活動,使學生能夠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
3.設法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必須利用一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工具,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依托,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來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4.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審美情趣
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是教學活動的重點,讓學生進入課堂時帶著興趣,才會對課堂教學起到推動作用。目前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面還不夠寬廣,他們可能只對當代音樂作品有興趣,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我國古典的、近代的或現(xiàn)代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進行教授。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也流傳了許多的作品,它們對于學生了解歷史、文化、民間風俗、我國的精神風格等都有很大的幫助。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民的情操,建設積極健康的心理。同時,教師除了講授中國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之外,還可以將國外的優(yōu)秀的歌曲、樂曲為學生講授,促使其多元發(fā)展。
二、教師要使自己素質不斷提高
一般而言小學生的音樂基礎比較薄弱,因此,他們非常需要音樂教師的啟蒙。用愛心來營造真善美的音樂課堂,本身就需要音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
1.教師要有愛心
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心來換取學生的真心相待,搭建起師生之間互動的橋梁。但這種愛心并不意味著順從、溺愛。而是要求教師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能夠信任尊重學生。它要求教師要徹底摒棄只教書不育人,教師作為課堂中心的陳舊觀念。老師在音樂課堂上,要對學生投入足夠的愛心,營造和諧、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平等的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給予寬容,不厚此薄彼,公平對待每一位同學。
2.教師對待學生要用心
教師用心對待學生,指的是教師要明白自己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音樂知識的教育首先就是人的教育,而不是要把所有學生都培養(yǎng)成音樂家的教育。小學生幾乎沒有音樂基礎,因此,教師對他們的輔導和培養(yǎng)要更加的用心,不是一定要所有學生都成為音樂家,但是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在音樂中能夠享受到美的體驗。
小學音樂作為一門具有藝術性、審美價值的課程,是學生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出發(fā)點,帶著愛心進課堂,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chuàng)新。用愛心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他們勤于和勇于創(chuàng)新。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對于他們具體音樂技能的傳授,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到知識。
責任編輯?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