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娟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基本場所,對學生影響巨大。班主任應結合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進行一定的管理,讓學生在班集體中感受到氛圍的熏陶,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和綜合素質。
一、實現愿景管理
一個班級有了共同的愿景,學生們才會更加積極主動為愿景奮斗,為愿景獻計獻策。為此,實施班級管理的第一要素是,班主任要鼓勵學生樹立良好的班級愿景。
例如,為了提升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我曾鼓勵學生樹立一定的學習目標,實現這樣的目標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每個學生自身擁有的知識基礎是不同的,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有差異。為此,我要求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確立目標。為了完成班級中的共同愿景——提升班級整體質量,讓每個學生不斷嘗試新的學習形式,比如合作學習、創新學習等。經過一個學期的堅持,每個學生都在自己既定的學習目標上有所的收獲,不僅提升了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達到了預期的班級愿景。
二、完善班級制度
初中班主任應完善班級規章制度,讓班級形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例如,在班級規章制度制定與遵守方面,班主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強化基本規范,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班主任在制定制度時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制定中,然后形成班級的統一制度。其次,嚴格執行制度的約定。一旦形成了班級制度,班主任應督促和讓學生之間互相督促,大家都積極維護和遵守班級制度,體現制度的嚴肅性,提升班級制度的效力。在制度的制約下,班級學生的精神面貌將會有極大的提升。
三、加強隊伍建設
班干部能否團結、協作,能否發揮核心骨干作用,直接關系到班集體建設的成效。所以,班主任要精心組建一支班級中的管理隊伍,為班級管理“加足馬力”。
首先,要民主選拔班干部。班干部是學生的代表,在選舉班干部環節中,班主任應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讓學生自由競爭上崗。具體而言,我采用的是“競聘”流程,將對班干部的要求公布到班級中,凡是符合相關要求的學生都可以參加競選。如此,競選成功的班干部更能贏得學生的認可,有利于班級紀律的維護。其次,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班干部。一些學生在競選成為班干部之后,自身沒有成功的管理班級經驗,班主任應定期對班干部進行一定的培訓,讓班干部認識到管理班級的任務之重,也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四、鼓勵自主管理
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活動的程度,是學生自身能力的基本體現。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自身已經具備一定的人生認知,對事物的判斷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為此,班主任應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提升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首先,在制定相關班級管理內容中,班主任應讓學生參與制定。在獲得一定的“特權”之后,每個學生都會認真研究整個班級的狀況,而后討論班級管理的相關內容。其次,讓學生自主決定班級活動的基本細節。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參加班級活動是難免的。班主任應給予學生主動權,讓學生決定活動的具體流程和細節,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們會積極地出謀劃策,發揮自身的活動自主性。
五、增強集體歸屬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希望自己歸屬于某個或多個群體,在集體中可以獲得關心和溫暖,可以感受到來自集體的幫助和關注,從而獲得歸屬感。班集體的存在正好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體會到班級的溫暖和力量,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對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可以通過一定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互動,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榮譽,獲得存在感與歸屬感。
例如,為了提升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我曾組織本班學生與兄弟班的學生進行拔河比賽。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班的學生都想讓自己的班級贏得比賽,所以大家鉚足勁,那種集體力量的爆發正是學生獲得班級榮譽感的時刻,提升了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在相關課外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自豪感。
責任編輯?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