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滿昌
摘?要:對于“教師專業發展”,指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成長和促進專業成長過程的結合。指教師經過一定的教學實踐之后,在外在條件的推動和自身內部動機的刺激下,不斷學習發展的過程,最終達到《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要求的水平,成為經驗豐富的專家型或研究型教師的過程。
關鍵詞:初中物理;專業發展;有效策略
一、中學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意義
對于“教師專業發展”,指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成長和促進專業成長過程的結合。指教師經過一定的教學實踐之后,在外在條件的推動和自身內部動機的刺激下,不斷學習發展的過程,最終達到《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要求的水平,成為經驗豐富的專家型或研究型教師的過程。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表現
(一)專業發展意識淡薄
多年來,中學教師按照課程計劃教學,根據教學大綱授課,在長期教學中形成了一套比較穩定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再主動地去學習和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由此造成觀念落后、害怕變革、拒絕創新。當前,很多中學教師高估了自身的能力,缺乏專業發展的自覺性。調查顯示,中學教師有 65.2%認為自己的學科知識水平足夠;75.9%認為自己對于教育教學的知識水平已經很好。[1]這表明中學教師們對自身專業發展“自我感覺良好”。事實是大多教師安于現狀,得過且過,缺乏自我提高的意愿。
(二)專業發展能力不強
很多教師缺乏職業規劃意識,對自身發展目標和計劃沒有思考和設計,專業發展隨意性大。據調查顯示,中學教師中對職業具有規劃的不足半數,其中有詳細規劃的只占 8.7%,有大致規劃的僅35.1%。[2]
三、基于“點亮教育”初中物理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教育是點亮人的事業。那么,要點亮什么呢?點亮的是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人的使命、激情和志向。“點亮”包含雙重含義:一是點亮自己,二是點亮別人。只有點亮自己才能點亮別人。要想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教師就必須是這樣的人;要想學生有理想和信念,教師就必須有理想和信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我們要“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一)提高自主發展內在動力
由于教育生活的相對狹窄和重復,以及教師面對各種壓力的 “自我保護”,導致教師對自身評價過高,失去專業發展的動力。我們應該一方面創造和營造關愛教師、信任教師、依靠教師的教育氛圍,提升教師的主體意識,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與工作,自覺地積極投身于教師專業發展;另一方面致力于提升教師工作的成就感、滿足感,增強對教師工作和教育價值的認同感與使命感,激發教師個人內在專業發展的需要和動機,調動教師自我專業發展的愿望和覺醒,追求實現理想的專業境界。
(二)構建“學言行”組織,專業引領指導
“學研行”組織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種生態組織,通過學、研、行三者的有機結合與滲透,提升組織成員的學習力、研究力和行動力。學,指的是學習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和最前沿的思想。研,指的是研究日常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行,則指行動研究,把我們的行動拿出來研究,然后再把研究的成果付諸行動。以行定研、以研定學、以學促行,學研行三位一體,讓學習成為一種需要,讓研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讓行動有效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研行”成為教師專業發展道路上的一道亮麗風景。
(三)完善培訓模式
教師個人方面,教師專業發展的中心是專業成長,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教師的各種能力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而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不斷地閱讀。因此,要把“讀書”作為教師學習的最基本途徑,組織教師讀好教育類、專業類、教育心理類三類書,提升個人的知識儲備。
備課組方面,構建“學研行”備課組,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進行師徒結對,選擇正能量、有專業素養的優秀教師帶領三年以內教齡的教師,實現青藍工程;可組織主題研討、個體反思、群體互助等研討方式,使教師既有深度思辨,又積累一些操作經驗。注重研討課后及時組織聽課教師進行相互交流,提供有價值的專業經驗;然后執教教師重新設計,借班上課,再集體反思,總結出一些有實效的經驗。讓教師們在研討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進步與成長。
學校方面,把常規教學、常規教研、教育科研、教師自修和校本培訓幾者進行整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研、修”一體化,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努力構建“學研行”組織:教師通過學習,才能把握教育規律,剔除泡沫;通過研究,才能明了教育本質;通過行動,才能超越自我、成就學生。
(四)搭建反思評價體系
教而不思則罔。個人反思是教師對其教學行為和專業發展過程的一種內省式自我研究。教師通過反思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識,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觀察、比較、分析和評估自己教學的全過程,從而促進自身的職業自主發展。通過反思,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教學經驗轉化為理論思考,從理論思考再轉換為論文等形式,或者轉化為理論指導模式,用以優化教學行為,提升專業素養。
備課組利用每次的集體備課時間、每次考試測試后的質量分析會議、教學教研總結會議等等,分析總結出備課組的現狀、做得好的地方和接下來需要改進的方面,制定好下一階段的計劃,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學校要強化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地位,賦予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權,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支持教師根據自身和學校需要開展課題研究;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業務培訓,注意提高自身素質,增強適應教改的能力要強化民主化管理,暢通學校民主渠道,鼓勵教師參與學校決策,增強中學教師主人翁意識;要建立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構建發展性評價和激勵機制,肯定教師探索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文雪,慕容勛,陳姝娟,蔣菊.廣東省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取向的調查研究[J].教育導刊,2009(07):28.
[2]盧秀瓊,張大友.重慶市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及思考[J].重慶社會科學,2007(09):126.
[3]郭紅英. 中學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狀況調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