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的生活、學習、交往都離不開網絡。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他們思想活躍,擅于汲取網絡上的新知識、新思想,思維方式與價值導向,越來越多地受到網絡宣傳的引導和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育人方式受到挑戰,網絡逐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如何尋求有效方法開展網絡育人,成為新時代高校政工人員需要思考的新課題。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工作方法
一、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工作的意義及工作要求
目前,網絡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為網絡的高速發展應運而生,迫切需要我們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動傳統育人模式與新興信息技術相融合,構建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體系,充分發揮網絡育人功能。
為了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強化網絡育人,大力創新推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部發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明確要求高?!皠撔峦苿泳W絡育人”,提出要“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絡平臺,豐富網絡內容,建強網絡隊伍,凈化網絡空間,優化成果評價,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絡意識,樹立網絡思維,提升網絡文明素養,創作網絡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絡精神家園”的重要任務。
二、目前高校網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由于網絡使用的便利性和普及型,以及網絡內容的多元化,高校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主要以網絡媒體、社交軟件為載體。這雖然為高校網絡育人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困難和問題。
(一)在網絡世界里,由于隱蔽性較強,社會交往缺少各種倫理、道德約束和管理制度的監督,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思想和言論,對于青年學生的思維和觀念產生較大影響,這其中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青年學生分辨、篩選信息的能力尚不夠強,面對網絡中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難以對其進行有效分辨。
(二)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搜索功能已是十分強大,包羅萬象,為人們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帶來了便利,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間,網上教學更是讓千千萬萬的大中小學生們雖被隔離在家里也能“停課不停學”,遇到學業問題也能很快在網絡上找到解決的方法。但是,網絡搜索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產生畏難思想,從而削弱了大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師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動態等各方面的特點認識不足,教育思路保守、教育策略單一,加上網絡的使用水平較低,接受新興事物能力不足,有些信息還沒有學生掌握的及時、準確,這就很難通過網絡交流平臺及時捕捉學生在網上發布的相關信息,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存在的問題,更無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
(四)有些高校網絡育人平臺建設水平層次不齊,板塊簡略、形式單一,把握不準當代青年學生的精神需求及發展特點,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導致大學生對于網絡育人平臺內容缺乏興趣,不愿去瀏覽學習。
(五)高校網絡育人工作與現實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網絡育人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網絡育人的師資隊伍建設、內容和平臺建設、經費保障等投入不足。
三、加強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工作方法的探索
(一)營造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良好氛圍。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應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對青年學生的日常宣傳和輿論監督中。加強輿論引導,弘揚主流思想,積極構建和諧文明的網絡文化環境。立足于青年學生實際特點,豐富教育內容,凈化網絡環境,引領校園思潮,鞏固主流思想。加強對網上社會熱點問題、突發事件和學生關心事情的引導。完善快速反應機制,運用翔實數據、鮮活事例和青年學生易于接受的表達方式,傳遞正面聲音,粉碎網絡謠言。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二)完善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平臺建設。校園網絡平臺是高校開展網絡育人的重要活動場所和溝通媒介,是貫徹黨和國家重要精神、宣傳學校建設成就、展示學校形象、實施校務公開的重要平臺和有效載體。高校要充分認識校園網絡育人平臺建設對教育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工作的影響,提高思想認識,占據有力教育陣地,多角度深層次構筑完善網絡育人平臺,滿足各類學生的不同選擇和應用需要。通過各類網絡平臺,及時了解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推送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各類信息,運用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表達方式與大學生溝通互動,建設集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微”平臺、“群”空間。利用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拓寬平臺口徑,搭建完善的網絡育人平臺,增強網絡育人陣地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激發青年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信息暢通、師生互動、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的效果。
(三)加強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隊伍建設。推動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事業的快速發展,還需要加強網絡育人隊伍建設,構建以青年教師和黨團學生干部為主體,專業的網絡技術人才為保障的網絡文化育人隊伍。培訓、優化網絡評論員隊伍,做好輿論引導,著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網絡規律把握能力、網絡輿論引導能力、網絡發展應變能力、網絡輿情監管能力、網絡學生工作能力等。完善網絡育人相關管理制度,推進網絡育人隊伍制度化的建設,對教師建立相應的管理和考核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際操作方案,使網絡育人工作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進一步推動網絡教學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結束語:
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網絡育人,高校要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建設育人平臺,加強隊伍建設;選材要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不斷開創新時代高校網絡育人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劉暢,陳宇.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網絡育人質量提升探索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9年24期
[2]馮剛,房正.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高度[J];教育研究;2017年07期
[3]王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年11期
[4]范鋒.加強內容建設,提升高校網絡文化育人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8年23期
作者簡介:張輝(1977年2月——),女,漢族,湖北襄陽人,講師,本科,碩士學位,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