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愛芳
摘 要: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企業進行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它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時也是評價企業財務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準,是一切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經營性水管單位雖然是事業單位,但仍具有企業職能,某些方面實行企業化管理,所以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既有相同之處又略有差異。
關鍵詞:財務管理目標 作用? 方向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作用
經營性水管單位與單純的企業單位在行業競爭上存在較大差異,前者的行業競爭性很小,因水資源屬國家所有,發電或供水等經營性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國家政策影響,價格受國家監管,不能完全推入市場。因缺乏競爭帶來的弊端是經營發展的動力不足、目標性不強,在這種外力推動不足的情況下,自我的財務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財務管理目標的作用更為關鍵。
(一)導向作用
眾所周知,資金流是企業生命中的血液,任何單位的日常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資金流,而財務管理工作正是組織企業資金運動,處理企業各方面財務關系的管理工作。水管單位有供水和發電業務等經營業務,運行中的每一環節都離不開財務的反映和調控,經濟核算、財務監督,更是單位經濟活動的有效制約和檢查。所以財務管理能夠明確的把握單位中的每一件經營事件,并對其產生的影響有大致的把握,從而對單位下一步的生產經營指引方向。
(二)激勵作用
明確財務管理目標無論是對單位還是職工工都能產生激勵作用,清晰的目標與方向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在完成目標時獲得工作的成就感,進而更有動力完成接下來的工作,從而促進單位業務的健康發展與順利運行。
(三)凝聚作用
單位是一個集體,集體綜合的創造力要遠大于集體內個人創造力之和,凝聚力是影響單位經營績效的重要因素,清晰的財務管理目標能夠讓全體成員有一致的努力方向,進而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四)考核作用
單位制定出的財務管理目標,對后續財務管理的結果產生評判效果,財務目標能夠對單位經營績效、管理績效形成一個考核標準,進而觀察單位在前一階段的資金運營能力和目標實現能力。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方向
(一)總產值最大化
總產值最大化實際上是追求總產量的最大化,總產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具有目標簡單明了的優點,并且也容易考量,但它也有缺點:只重視產出量而忽視了投入的成本、無視市場供求關系等。
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且人們對產品的需求更多的是衣食住行的必需品,此時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不及對數量的要求,所以在計劃經濟階段,產值最大化是一個簡單而可行的管理目標方向,但對于大多數現代企業而言,總產值最大化的目標是低效的。另經營性水管單位的產值最大化還受生產能力、儲備資源、國家調控等因素制約,因此不能像企業一樣,盲目追求總產值最大化。
(二)利潤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是追求企業生產經營所帶來的總利潤的最大化,與總產值最大化相比,利潤最大化有明顯的兩個優勢,一是因為利潤等于收入減去成本,所以利潤考慮了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夠更好地衡量企業的業績。二是利潤的產出是用有市場需求的收入來進行核算的,這表明利潤的衡量并不是脫離市場獨立的,尊重了市場的供求關系,從而不易產生產品的積壓問題。但利潤最大化依然存在很多缺陷: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沒有反映創造的利潤于投入資本之間的關系、沒有考慮風險因素、可能會導致單位運轉的短期行為等。水管單位在經營過程中也存在著以上問題
(三)單位價值的最大化
只要有業務經營,核算成本利潤,每個單位都希望達到單位價值最大化。經營性水管單位也同樣,它可以模擬公司價值理論進行財務目標管理,公司價值是指公司的市場價值,即股票價值與負債市場價值之和,它是以一定期間屬于投資者的現金流量,按照資本成本或投資機會成本貼現后的現值表示。與利潤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相比,公司價值最大化的優點非常突出,它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綜合考慮了投資的風險與收益,能夠克服公司的短期行為,同時也綜合考慮了各方的利益,但公司價值最大化也存在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缺乏與公司價值相關的交易平臺,同時公司價值本身也難以度量,所以在度量公司價值時可能會產生很大的歧義和成本。水管單位屬事業單位,起碼當前和近期不可能上市交易。
(四)社會貢獻最大化
以上三條財務管理目標的方向是每個企業所追求的,雖有弊端,但也是衡量企業發展狀況的標準。作為具有公益性和經營性兼具的事業水管單位,一個與企業不同的重要衡量標準是社會價值最大化。水管單位的發電供水防汛抗旱都是造福一方、公益服務、保護百姓的利民之舉,追求利潤的同時,更注重單位的社會貢獻。
三、實現財務管理目標的對策
(一)明確自身定位
一個單位沒有最好管理目標方向,只有最適合的管理目標方向,在制定目標時單位就應對自身定位有一個清楚的把握,從而選擇合適的財務管理目標方向來進行規劃。在具體制定目標的過程中,也不能忽略單位自身的能力與當前市場環境,制定一個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切忌目標太高與太低,否則也就失去了財務管理目標的意義,水管單位要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保證城市生活供水、農業灌溉供水、防洪抗旱等,特殊時期甚至要犧牲單位利益,為公益服務、為百姓謀利、為政府埋單。
(二)建立科學的治理結構
當前,人們對經營的人文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單位的治理結構更加人性化,一個單位應采用更為普遍適用的治理模式。水管單位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成熟的治理結構,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加強成本管理、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等。
(三)建立完善的財務監督機制
經營性水管單位的財務監督與公司制企業在主體上不完全相同,一個公司治理結構的主角是公司領導者與公司實際擁有者,公司治理的財務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對兩者的雙向監督。但這種監督涉及的面其實并不十分廣泛。為了確保公司財務管理能夠進行的更加有效,使該工作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的企業價值,公司應提高對其他層面的監督重視程度,確保公司財務狀況更加公開透明。這樣可以提高公司基層員工的積極性,增強相關合作企業對公司的信任。經營性水管單位的財務監督除了以上內部監督,還有來自外部的監督,年度審計、紀委巡察、財政監督等。外部監督強化了自我的財務完善,可以更好地進行內部監督。
參考文獻
[1]斯蒂芬.A.羅斯.公司理財[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8-11.
[2]王莉.淺析財務管理目標[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11):179-180.
[3]曹慧媛.論從公司治理結構透視財務管理目標[J].商訊,2019(3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