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娟 李子根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在選修課的教學中采用活動課的模式進行能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本文以活動課教學為例,結合教學實踐的具體例子,從活動課的特點、內容和形式以及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選修課;教學實踐;活動課教學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物理活動課程是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形式, 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課程。物理活動課的目標,是為了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實踐經驗,為培養德智體美勞“五育”均衡發展的社會主義公民打下基礎。物理活動課不同于物理學科課程,它沒有固定的教材和模式,開設時更適合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在高中物理選修課教學中以活動課的形式進行,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注重實踐操作和交流合作,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增強實踐意識,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成。
一、高中物理活動課的特點
首先,物理活動課要有目的性。物理活動課是以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滿足學生終生發展需求的課程。為了發展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在開展物理活動課時,應有明確的目的性。其次,主體性和自主性是物理活動課的核心。在物理活動課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主體,學生是否自主地參與活動,這是衡量物理活動課效果的重要標志。物理活動課是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因此,活動課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活動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全體參與,還要全程參與,最后實現自主開發活動設計活動。
二、高中物理活動課的內容和形式
在物理選修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課形式進行使課堂更靈活多樣,能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等特點,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活動課是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課型,活動課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主題研究分享交流活動
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主題或由學生自主確定主題,學生根據主題通過查閱圖書資料,在網絡上查找資料,參觀相關主題展覽,實地調查采訪等方式主動獲取信息,并對資料和信息進行整理和內化,再以小論文、參觀調查報告、讀書心得體會等形式,利用課前三分鐘或就某一主題開設專題分享交流會,讓參加主題研究的學生在班內跟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匯報。如,選定“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主題,可以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珠江電廠參觀,了解火力發電廠是如何運作的;可以指導學生對日常生活用電情況進行調查,了解電能的使用情況;利用網絡、圖書查找我國在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的相關信息,最后對收集的資料和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形成相關研究報告,并舉辦主題研究報告會。
這類活動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查找資料和調查研究能力,對收集的資料和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整理、書寫表達的能力,以及懂得與他人分享交流成果。
(二)實驗探究操作實踐活動
這類活動需要教師創設物理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主動地探求知識。結合物理學科知識和生活中的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選擇或設計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的課題開展活動。如,“估測人體的輸出功率”“如何測定水的電阻率”“探測隱藏的金屬”“尋找空中的電磁波”等。讓學生在實驗探究操作實踐活動中采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探究、發現問題,通過實驗獲取客觀、真實的數據和相關信息,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最后解決問題,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形成科學思維。
這類活動課能將學科知識和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學生科學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實踐意識,逐步形成科學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三)舉辦物理趣味活動
舉辦物理趣味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物理世界的精彩和物理學習的快樂,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物理。過去很多人都懂得自制玩具,例如,用雞毛和紙皮制毽子,用樹杈和橡皮條制作彈杈,很多時候小伙伴還會用各自制作的小玩具進行比賽。在活動課中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體驗自己制作并進行游戲的活動,如,舉行一次“制作滾鐵圈,歡樂接力跑”活動,利用“鐵圈”的制作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新思維能力;在“快速接力跑”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的協作能力和為集體爭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制作與接力跑的過程中,學生深切體會物理學中的“平衡”“轉動”“勻速”“加速”“勻速圓周運動”等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還可以舉行趣味物理“游園會”,猜物理謎語,展示各種趣味物理實驗(如,瓶吞雞蛋、紙杯燒水、筷子提米、空氣炮、千人震、走馬燈等),讓參加的學生體驗物理的樂趣。
這類活動課將物理知識與趣味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使學生不知不覺地更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識,而且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增強動手制作和實操能力,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
(四)開展物理競賽活動
物理競賽不只局限于知識競賽,可以舉辦實操制性比賽。隨著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以傳感器為載體,很容易實現聲音、溫度等對電器的控制,如,“光控小夜燈的制作”“聲控LED小旋律燈制作‘數字鐘的制作”等制作比賽,讓學生近距離感受身邊的自動控制是如何實現的。物理競賽還可以跟其他學科結合,如,利用雙語教學的契機,舉行“英語物理知識競賽”,所有物理試題全部用英文呈現,不但考查物理知識還考查了英語水平。
這類活動課不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不同學科間的綜合應用能力,還讓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感受科技給生產和生活帶來的便利,體會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高中物理活動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物理選修課的教學中,以活動課形式進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活動課的教學中應注意幾個問題,首先教師要認真做好活動課的組織工作;另外,在活動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精心組織活動課
活動課需要教師對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指導,這是活動課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應依據不同的活動,認真備課構思,精心準備用心指引,讓學生在每次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獲。例如,在“英語物理知識競賽”中,可以提前推薦一些英文物理教科書和英文物理試題給學生閱讀,也可以編印常用的物理英文用語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與物理相關的英文詞匯,讓學生充分體會學科間的整合。
(二)活動課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選修課教學以活動課形式開展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活動課不再是只由教師個人掌控,更多的是以學生活動為主,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探索。“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活動課應讓學生自己實踐、主動探求知識、自主創造,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主動思考討論、與同伴交流合作,在成功在感受喜悅,在失敗中吸取教訓。例如,在“制作滾鐵圈,歡樂接力跑”活動中,讓學生自由組隊參加活動,自己動手制作“鐵圈”并用自己制作的作品進行滾動接力跑,既要求“鐵圈”制作得好又要求掌握滾動的技巧,還需要團隊合作才能最終取勝。
(三)活動課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活動課要放手讓學生去自由活動,要允許和鼓勵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對學生的獨立見解、新方法、創新精神要大力表揚,充分肯定,要注重學生質疑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活動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挖掘活動中物理知識的內涵,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物理模型的建構過程和適用條件,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估測人體的輸出功率”活動課中,可以讓每位學生設計具體的估測方案,并在班內對各人設計的方案進行論,對可行方案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檢驗評選出最簡便精準的方案。
開設物理活動課是新課程標準下物理選修課的新課題,其功能和優點已在教學實踐中顯示出來。在物理選修課教學中以活動課的形式進行,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創造了發展學生潛能的有利環境,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我們應該做開展物理活動課程的有心人,認真開設好物理活動課,為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郭玉英,蘇明義.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物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李春密.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物理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4]湯有國.“學做研”合一的高中物理選修課教學實踐探索——以“電飯鍋”教學為例[J].物理通報,2019(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