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云
摘 要:以《指南》中幼兒的學習觀為導向,以研討“自主學習”對幼兒的發展價值,以主題教學為背景,教師不斷深入開展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教學的研究,以圍繞主題課程進行巧妙的環境創設,凸顯主題環境中的“思維導向課程墻”和主題中幼兒自發收集的“問題墻”,在解決問題中,讓幼兒與環境中的材料進行游戲、互動、分享,從中建構自主學習的核心經驗,促進發展。
關鍵詞:自主學習;環境;思維導學課程圖;問題引入;發展
幼兒的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補動式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的學習方式,是以每一個幼兒以自身個體作為學習主體,發揮每一個幼兒所具備創造學習的潛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育教學中應以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作為探究主題課程的核心,以此在主題活動中來促進幼兒的創造性發展。作為新時代的幼兒,如何讓幼兒立足于主題探究學習的主體地位,促進個性發展。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教師不斷的探究研討,《指南》中幼兒學習觀——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創造一個充滿愛和尊重、富于理解和激勵的、寬松而安全的、積極互動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生活與游戲中快樂地動手動腦、感知體驗、交往合作、探索合作,是保證幼兒學習的最好條件。
因此,以人為本,尊重個體差異的引領下,選擇深入挖掘幼兒自邊感興趣的主題教育,從主題的環境創設作為切入口,讓幼兒在與環境中的材料進行游戲、交流以及教師的互動中開展自主學習,以此建構自身學習的核心經驗。
1 “以人為本,自主學習”的核心價值
1.1 目前的主題教育的學習存在的困惑
主題教育教學是一種以某一主題內容為核心,師幼共同建構,共同完成的學習活動,它主要強調幼兒與教師,與環境,與家庭,甚至于社區的互動的學習。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結合幼兒園的五大領域預設課程,孩子們是在教師搭建的主題網絡課程框架中按部就班的學習。以此建構某一主題的核心經驗,其中缺少幼兒自主的學習地位,或者是對幼兒在主題中所生成的一些新的問題視而不見,這一發展趨勢已經無法滿足幼兒作為課程主體地位者的需求。
1.2 “自主學習”課程下的主題教學價值體現
以幼兒為中心,基于幼兒的興趣與問題來開展的項目教學課程,因它來自幼兒,通過幼兒自發的,自主的形成的學習課程,能夠充分的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這種適宜幼兒學習的課程可以得到師生共識,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因此,根據每個班級不同的主題項目教學,以圍繞孩子的獨特性、個性想法基礎上開展起來,也體現了每一個幼兒都是以獨特個性的自主學習的主題課程的
踐行。
2 支持打造“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
2.1 打造支持性的心理環境
幼兒的任何學習活動都應在一個完全安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進行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供支持性的心理環境。首先,教師要積極主動參與幼兒的互動討論。其次,當幼兒遇到困難時,要給予鼓勵,進行正面的溝通和分享,給予幼兒精神上的支持。第三,作為教師要尊重和理解幼兒犯錯的權利,要以寬容的胸懷去等待幼兒的改變,去接納各種行為表現出的適當行為,鼓勵其大膽嘗試,勇于探究,這樣才會為幼兒的有效學習,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2.2 區角環境投放的支持
區角環境的投放是實行“自主學習”的主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資源和開展的途徑,更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有力支持。因此,老師們應發揮智慧,根據幼兒游戲生成的主題,巧妙地將課程內容和目標轉換成可視性的環境和可操作性的材料。如,“我的蛋糕屋”主題活動中,整個教室猶如一個烘焙店,生活環境:操作區投放真實的烹飪材料,烘焙工具,烤箱以及烘焙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材料,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引領下,自己動手烘焙蛋糕,從中學習蛋清,蛋黃如何分離,牛奶、糖的量需要投放多少,以及制作蛋糕的程序性工作等等。又如“閩清的橋”的主題,環境中創設“家長橋”的圖片展,著名的合龍橋的模型樣品橋,以此讓幼兒觀察學習,從中尋找孩子想要知道的知識。三如,“各種各樣的紙”主題墻上都是孩子們自主探究中的內容,各種紙制品,自制紙張的探究問題的圖示與發現紙張秘密的作品、圖解等等。
每一個班級根據幼兒提供的不同主題,圍繞核心經驗,提供豐富適宜的學習材料,創造凸顯課程主題的巧妙環境,設置環境“無聲”勝“有聲”,讓孩子在環境中去與材料游戲、互動和分享,以此構建自主學習的核心經驗。本次課題的探究,筆者特別關注以下主題教學中兩個環境的創設:
2.2.1 從主題教學出發,構建主題課程“思維導向課程墻”
幼兒是構建學習經驗的主體,只有來源于幼兒的自主學習的課程才會更加富有生命力,教師作為觀察者,需要用心的觀察,記錄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的興趣點,并和他們一起討論,生成要深入探究和學習的主題,讓孩子在課程選擇中充分發揮主體地位。
如從游戲出發,老師和孩子們玩出了“光影游戲”“有趣的漢字”“我的蛋糕屋”“玩轉線繩”……在春秋游中,從看到的、聽到的、聊到的信息中自主生成了“落葉”“小蝌蚪找媽媽”“花兒朵朵”“風的秘密”“香香的瓜果”等季節性課程。
在每一個主題生成的課程設計和推進,作為執教者都要不斷地進行反思,幼兒要學什么?幼兒要怎么學?《根據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等書籍文獻,老師們在和幼兒的問題交流中、思維碰撞中梳理羅列出相關的知識,并把幼兒所需要學習的核心經驗,學習的具體內容,學習的方式,環境、區角進行綜合性考量,并通過思維導向圖等方式將這些內容進行整合,從而形成師幼共同設置的“課程思維導學圖”。此圖可以創設在教室的某個空間,也可以是走廊的窗戶下,或是一個展板內,以此環境來創造充滿學習機會的“思維導向課程墻”,同時還要打造基于課程豐富的、開放的、接納的、鼓勵的,可探究的豐富的活動區環境,讓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竭力開發安全多元的操作材料,創設與課程緊密相關的主題環境,讓環境處處呈現幼兒的學習心聲。
如:主題導學課程墻《我的鱷魚朋友》——鱷魚的生存環境(海洋、陸地、天空的創設,孩子自主探索什么環境適合鱷魚的生存)——鱷魚故事的創編(創編的故事、制作的鱷魚道具、表演的鱷魚戲劇三個主題墻面幼兒粘貼作品);又如:《好玩的紙板》紙板探密(紙板的構成、紙板的正反面、紙板的軟硬、紙板畫的分布圖)——紙板的游戲(紙板拼圖游戲、紙板創意畫畫,紙板疊疊高的作品展示墻)——紙板圖書角(圖書的框架、程序、工具、教科書的說明圖示)——紙板建構(家具、房子、樓層的標識展示……)
在師幼的研討、推導出來的主題思維導向課程墻的環境中,我們可以看見孩子經歷了哪一些學習活動,掌握各個活動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自發學習的知識、老師的預設目標,孩子達成的程度以及再生成出的內容是什么?這樣的主題課程墻的環境呈現了主題課程中最真實、最鮮活的學習軌跡。也是孩子最自主學習的體現之一。
2.2.2 從主題生成的出發,創設課程學習的“問題墻”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又是思維的動力。有了問題。才會去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就會有創新和發展,因此自主學習主題課程時,要重視幼兒對該主題產生的問題意識,關注幼兒所引集的問題或是幼兒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適宜的學習環境支持,提供專門的一個墻面來展示幼兒的問題,并在主題教學中,與幼兒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整理,篩選出感興趣,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在解決問題中促進幼兒不斷發展。如在生活和游戲中,常聽到孩子提出:鱷魚會飛上天嗎?葉子為什么有大有小?大蒜放在水里會是會長大嗎?輪子都是圓的嗎?什么種子發芽最快? “幼兒園的榕樹為什么枝條上有根?是榕樹的胡須嗎?……這些問題來自孩子內心想要問,迫切想知道的,就成為孩子尋求答案的動力。從幼兒自主生成的“問題墻”到上述提到的“思維導學課程墻,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孩子在主題學習過程中如何一步一步自主學習的軌跡。同時讓教師一眼看清孩子主題學習的知識體系,可以在尊重幼兒自主學習的同時考慮是否可以提供主題中更有價值的教學課程,讓孩子在主題教學中充分發展。
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和理解事物的本質特征和事物間的關系。于是各個班級根據不同的主題,幼兒自主構建的“問題墻”,比如有“小問號”“為什么”“我想知道”“我們的問題”等等,都反映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產生的屬于自己想法和思考,在“問題墻”上,老師們可以看到幼兒自主學習的軌跡,根據問題,教師作為支持者,要深入了解、調查、分析,幫助幼兒推進。這樣“聚焦幼兒的問題——猜想驗證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生產新的問題”,不斷地層層遞進,不斷地循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孩子們和老師經歷的深度自主學習與支持。
3 收獲新發現,促進師幼共成長
“怎樣把主題式教學變成師生自身的需求,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也是課改研究的一個部分。在“自主學習”教育理念引領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孩子們的千變萬化的問題,筆者發現,教師們勇于挑戰自我,不再滿足已知的領域,要積極參與幼兒的主題教學課程,化主導為支持,讓孩子在前方指路,教師后方補給,設計創設符合孩子自主探究的主題環境,在整個主題課程環境中自主學習中,同時與孩子不斷交流,與同行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促進,不斷滿足孩子的自主學習的熱情。
主題自主課程學習,每個環境的創設都充滿了師生的智慧,有深度,有內涵。我們在環境中可以感知幼兒之間、幼兒與環境之間、幼兒與成長之間的互動關系,學習和觀察到更多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東西,讓環境“有聲”,讓環境呈現真實生活,讓幼兒可以自在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各種活動,各種異想天開,讓孩子們幸福完整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第25頁.
[2]胡彩云,張秀紅.思維導圖助力幼兒園主題活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8.
[3]羅虹.幼兒創造性發展的教師支持性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