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富
摘 要: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這對課程,教學,教研,評價,管理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這就要求老師們在授課的時候在教學方面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本文以“追問”為主題,從追問的釋義與意義方面對為何“追問”要成為教師的基本素養進行論述。
關鍵詞:追問;反思;教學;教師素養
我每次聽校內教研課,感覺教師有思想,有方法,上課過程流暢,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好的調動起來,課堂參與度高,有效生成比較多,課堂效率比較高。但仔細回味聽過的課,我總覺得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某些亟待提高的地方,細思極想,終于有了答案:那就是教師課堂的追問意識不強。
1 追問的釋義以及追問的目的
什么是“追問”?我認為就是對一個問題刨根究底的問,窮追不舍的問、持續不斷的問,抽絲剝繭的問。直到問題被問到沒有問題,僅此而已。我聽過余映潮老師講授的《驛路梨花》這篇課文。 余映潮老師的課堂特點就是追問。 他在課堂上的問題不多。有時一堂課就是一個問題,但這個問題一定是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不滿足于表面的“華麗” ,而是層層探究,直到把問題弄徹底弄清楚,不要拖水,不留疑問。
到底問什么呢?我覺得應該是問疑惑,問茫然,問自己,問同伴,問學生,問文本,問作者,問課程標準.
我認為“追”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方式,也是一種追求。下落不明需要追尋,前因后果需要需要追查,歷史緣由需要追溯,模糊不清需要追真,事物規律需要追究。
我認為“追問”的目的:求得思考的清晰,取得成功的愉悅,獲得職業的幸福。
一句話,“追問”是教師教育教學研究的一種探究姿態,一種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一種科學研究的方式,也是教師的基本素養。
2 追問對教師教學的意義
2.1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育理想的一種編織
課堂教學其實就是一種敘事,每節課我們的老師都要力求講好故事。正如著名作家童喜喜所說:“從每一個生命開始,我們要審視每一個當下的生命。 在這個維度下,每一個個體敘事都將成為主角,可以構建自己的英雄故事”。作為教師,專業成長應該是一種自我挑戰、不斷進步,從而達到自我超越的英雄故事。
2.2 追問是教師對學科知識的一種梳理
有些教師為什么對課堂教學缺乏敏感,對文本探究不深,對課標研讀不細,對教學對象研究不透。對問題的探討浮在表面,課堂預設缺乏層次性,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對自己課堂教學的過往缺少必要的梳理,沒有做到把這種梳理變成一種自覺。要改變這種現象,首先要做的就是潛心每一節的教學,而且要醉心于對每一節課、每一類知識的梳理和分析研判,從中找出規律。
2.3 追問是老師對過去教學的反思
人最大的特點是有思想、會思考。黑格爾用密涅瓦貓頭鷹在黃昏中起飛時來闡述“思考”,在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可以看到整個白天所發生的一切,可以追尋其他鳥兒在白天飛行的軌跡。我們老師,特別的年輕老師,更應該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的追問,不斷的反思,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只“黃昏中起飛的貓頭鷹”。
3 如何通過追問提高教師的基本素養
3.1 正確認識教學中需要追問的問題
“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是人類永恒的問題。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問些什么?主要探討學科教學的“為何”和“何為”。在教育活動中,許多教育策略和時間都植根于我們成人認為學生需要的東西。課程設置、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都來自成人對學生需求的主觀判斷。教師認為學生需要閱讀、需要識字、需要理解、需要寫作,我們就根據這種臆斷好心的設立一整套的課程,精心設計教學的方法,細心的遴選一道道試題,事實上這就造成了學科知識無法走進學生心靈的源頭。我們必須要去了解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喜歡什么,適合什么,努力構建“學習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去發現不同思維結構,不同發展狀態,不同心理基礎的學生的現狀,再決定用什么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學科知識的發展。德國哲學家馬丁.“有時老師似乎不需要說太多,只要伸出你的手指,學生就知道你想做什么,”布伯說。有時候學生并不需要老師滔滔不絕的講道,老師的一個手勢就會讓學生明白老師的意思,這就是我們努力達到的教與學的境界。
3.2 如何從追問的角度跳出固有教學思維
我們很多老師對同一或同類教學內容會產生“職業倦怠”,習慣于把固有的經驗推為真理,這些沒有經過反思、驗證、明辨過的東西變成老師職業生涯中持續不斷的經歷,長此以往,教師就會把自己變成一只蹲坐井底的青蛙。而追問能夠能教師跳出固有的框框,把經驗向指揮引渡。法國作家馬賽爾·普倫赫斯特說:“沒有人給我們智慧,我們必須自己找到它?!薄J堑?,智慧是用任何東西所買不到的,教師的教學智慧也是買不到的。追問,讓老師成為一泓活水,一盞指路明燈。教師如果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學會追問,就能做到高屋建瓴,開闊視野,包容接納,逐漸沉淀起富有活力的教學智慧。
3.3 正確認識并在教學中使用追問 讓追問成為教師的基本素養
教師每天的工作是教學,追問并不是從細枝末節上精打細算,這樣可能會一葉障目,追問應該是對教學實踐的宏觀思考,在“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中建設自己的大境界,大畫面,大氣度。
在追問中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豐富自己的教育主張,教師善于用自己氣質詳盡的教學主張去引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否定自己,接受來自學生的挑戰,面對不斷變化的教育形勢,能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獲得經久不衰的教育智慧。
4 結束語
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備學,這樣的教學課堂比較純粹,而純粹的課堂教學也正是我們教師應該追尋的。追問,應該成為教師的基本素養。
參考文獻
[1]盧麗華.中小學教師教育理論素養培育:理論基礎與策略創新[J].現代教育管理,2020(06):62-68.
[2]胡旭祎.核心素養導向的園本課程建設[J].林區教學,2020(06):115-117.
[3]姜建設.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合格教師[J].黑河教育,2020(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