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會計專業已經成為了我國需求量較高的職位,在社會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會計教學是實踐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環節,但是由于很多學校在教學的時候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缺乏相應的實踐能力,在畢業后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阻礙。因此本文就社會實踐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對如何發揮社會實踐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一系列的探索。
【關鍵詞】社會實踐? 會計專業? 教學
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隨著各種行業的快速興起,對于會計專業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當前,各個領域進行會計工作人員招聘時,往往都會將是否有實踐經驗列入考核的標準之一。
一、會計專業教學中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當今我們國家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即只注重理論的學習,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所灌輸的知識,而自己并沒有機會把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方式也使得學生并不能夠完全的領會專業知識中的核心內容。因此社會實踐對于幫助學生培養動手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而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更應該安排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真正體會到會計專業的真諦。
(1)會計專業的自身要求:會計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實踐性和綜合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學生除了需要學習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在不停的社會之間當中學會如何應用理論知識,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是衡量一個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因此老師在教學當中需要結合本專業的特點,盡可能多的安排實踐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將理論與課本結合,注重對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動理論知識處理實際問題,在社會實踐當中真正的做到個人能力的提升。
(2)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我國的改革開放使得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企業體制的改革,不同形式的企業模式應運而生,國際貿易也越來越多,這一切都對于會計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跟得上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國內的會計專業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培養出符合目前時代環境的人才,這樣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這其中,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契合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這些新模式下培養的人才,對于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需要:由于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之快,很多行業在進行人才招聘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于社會實踐能力的考察則是這些要求的重中之重。很多學生由于缺乏社會實踐能力,在求職的過程中常常被拒之門外。這是因為學生缺乏社會實踐能力,難以適應招聘者對于崗位要求的實質需要,即便被錄取了在短期內也無法真正的實現上崗就業。因此在進行會計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社會實踐的比重,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明白不同崗位的不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在畢業后更好的適應社會,不與社會脫節。
二、當前我國會計專業社會實踐中的不足
盡管現在各個學校都已經明確了社會實踐對于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實踐教學不同于其他環節,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學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經歷進行統籌安排,且需要的時間也較長,學校在進行制定計劃和方案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
(1)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夠:所謂的社會實踐,是指讓學生真正的走到工作崗位去,這需要學校制定一系列獨立的教學計劃以及方案,是獨立的教學板塊,而不是理論課程的附屬內容。將社會實踐作為理論課程的附屬品,不能幫助學生對于社會實踐形成完整的學習理論和體系,便失去了實踐教學的初衷,白白的浪費了教學資源和學生的時間,也不能達到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
(2)社會實踐模式較為落后:很多學校在制定社會實踐策略時,還采用以前的傳統式教學模式,只是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編排,老師采用簡單講解和演示的后,讓學生們進行模擬和操作。這種傳統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學生并不能成為教學的主角,而是老師主導教學內容,這并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很多學校的實踐教學內容還比較局限和老套,沒有與時俱進,與當今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脫節,使得學生的動手能力被束縛,不能跟上當今社會的發展步伐。
三、如何發揮社會實踐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作用
(1)制定全新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所有教學的出發點和參考依據。學校需要根據當今社會的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案進行改革,以培養當今社會最需要的實踐性人才為目的,將社會實踐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納入培養方案之中,把培養的重點朝著社會實踐以及創造性培養方向傾斜,實現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平行獨立,幫助學生既能夠在理論學習中完成知識學習,又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主動的社會實踐,應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的完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標,使學生成為當今社會最需要的人才。
(2)構建完整的社會實踐體系:傳統的會計教學一味的追求理論知識的培養,以理論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但是目前種教學模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學校應該改革之前的理論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導,靈活的安排教學策略,平衡理論與實踐的比例,構建一個完整的從理論到實踐的會計教學體系。
四、結論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各高校應該將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質要求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通過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老師們也需要以理論教學為依據,分析當代社會上對于會計人才的實際要求,進而制定相應的社會實踐體系,完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培養實踐能力、掌握會計技能,更好的幫助學生走向社會,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瑞.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會計實踐教學分析[J].廣東蠶業,2019,53(2):87-88.
[2]賈秀丹.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實踐教學中的養成教育[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7):188.
[3]孫莉利.中職教育中經濟法教學實踐性模式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33):417.
作者簡介:涂思思(1986-),女,漢族,碩士,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成本會計,財務共享,稅務籌劃,企業ERP沙盤模擬,職業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