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輝
【摘要】排舞具有較高的娛樂性、健身性、大眾性、時尚性特點。從舞蹈風格來看,排舞最早源自美國西部鄉間社交舞蹈,在與其他舞種、曲風的融合與吸收中也逐漸形成多元化舞步。從現有的排舞編排設計與舞步規范來看,流行的每一支排舞都有相對固定的舞曲名稱、舞步節拍及組合動作,如單腳支撐來保持重心平移的動作多,而跳躍式沖擊性強的動作相對較少,運動風險小,適宜多人共舞,單人獨舞。在排舞節奏風格上,快慢難易可以自由選擇,成為高校休閑健身運動的新寵。鑒于排舞在高校校園的推廣現狀,盡管有些高校將之列入公共體育課,但因與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相比,引入時間短,大學生參與及認知度低,加之高校對其重視不足,使其推廣面臨諸多限制。
【關鍵詞】高校? 排舞課程? 公共體育課? 改進策略
引言:排舞作為一項新興的健身項目,2004年傳入我國,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逐漸進入學校體育系統,其中,有大多研究表明,排舞課程符合教育部頒布的“指導綱要”精神,符合學校陽光體育、終身體育、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
一、高校排舞課程開展的制約因素
(一)理論研究不深入,學校重視不足
排舞運動在我國高校的引入時間短,其運動方式與體育舞蹈、健美操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技術難度、表演技巧方面相對自由、多變。相較而言,排舞在推廣中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盡管也有高校及機構在研究排舞理論,但在舞蹈步法、舞姿動作,曲風類型、隊型編排等方面理論性不足,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教學、比賽及推廣中缺乏健全的評價標準體系,制約了排舞課程在高校的廣泛推廣。
(二)排舞教學場地不足
排舞課程是屬于一種較大類型的活動,因此在排舞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學校必須要安排一些較大的教室來進行排舞的相應訓練,但是在現在排舞課程開設的過程當中,高校往往由于場地的限制會給學生選擇一些戶外的場地來進行排舞的教學。如果讓學生在戶外開放式的環境進行排舞的練習,那么就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如果天氣不好的話,將會大大地影響排舞的教學進度。除此之外,在進行排舞練習的時候,需要有音樂的配合,在戶外的場地由于環境較為空曠,再加上排舞練習的學生人數較多,因此學生并不容易跟上音樂的節奏,由此可以看出排舞教學的場地不足會嚴重地影響排舞的教學質量。
(三)排舞教學設施不夠
排舞運動具有靈活性、多樣性,雖然對場地、硬件設施條件要求較低,但對于高校排舞運動課程教學與推廣來說,也應該具備最基本的教學、訓練條件。事實上,很多高校并未專門設置排舞運動場館或教學訓練房,很多排舞教學都是在空地上自主實施。高校其他體育課程教學對場館的占用較大,能夠分配給排舞課程的課時則較少。另外,音樂設施作為排舞課程教學的必要條件,很多高校音響設備為小型移動音響,U盤音樂文件。這些教學設施、設備投入不足,也是制約高校排舞課程推廣的現實原因。
二、排舞課程的改革和創新
(一)創新教學方法
如果想要更好地提高高校排舞的教學質量,那么就要確保排舞課堂上具有趣味性,由此可見創新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高校開展排舞教學的時候,那些相關的教學人員必須要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不斷培養他們對排舞運動的喜好程度,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可以采取趣味教學法,畢竟只有當一個人對一項事物感興趣的時候,才會對他們充滿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學生對排舞的心理也是一樣的,只有他們真正地喜歡這項運動,那么他們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因此高校的排舞教師必須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促使排舞課程更加有效。
(二)排舞滲透到健美操
健美操以徒手健美操為主,主要體現健、力、美,動作變化較快,力量相對集中;健美操的技術動作有嚴格的技術要求,動作必須到位,學生不容易接受;較長時間的練習,不僅會使學生產生疲勞和倦怠,而且使學生失去自信心,不利于健美操的教學。排舞大眾時尚、簡單易學,技術動作自由,學生便于接受,可以將排舞安排到健美操教學的開始準備部分,使學生樹立自信的同時達到熱身的目的,以便激發學生學習健美操的興趣;也可以將排舞安排到健美操教學的基本部分中,在同學們學習健美操感到疲勞的時間,換一下風格,以調節學生的情緒,達到勞逸結合,但是這個方法一定應注意學生的學習變化,不得進行填鴨式教學,否者適得其反,再者可以將排舞安排到健美操教學的結束部分,健美操學習結束,身心疲憊,可以利用排舞舒緩的音樂,再配上簡單放松的舞步,使同學們的身心得到積極放松,達到身體恢復的目的。當然,無論排舞放到健美操教學的哪個部分,都要注意學生學習過程的細微變化,應使排舞新鮮時尚、風格多樣、簡單易學的特點滲透到健美操教學中去,讓其作為健美操教學調味劑的同時,使得學生對排舞的知識技術有一定的掌握和提高對健美操教學的興趣。
(三)對教學理念與方式進行轉變
傳統的健美操教學方式與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健美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優化與完善,對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式也進行合理的轉變,可以通過排舞元素的加入活躍教學氣氛,在健美操的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提成學生個性化發展。新的教學理念也對教師有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健美操學習上的知識,還需要在日常課程中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在課程的學習當中,對于學生上的重難點問題,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與分析,從而達到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的目的。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排舞作為一項較為新興的課程項目,近些年來在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挑戰。作為相應的管理者,必須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方法措施來解決即將面臨的問題,并且要加大對排舞的宣傳,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排舞這項運動,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排舞課程更好地在高校中得到普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麗云.高校排舞課程教學方法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2):94-95.
[2]呂默.排舞課程的教學與創新[J].戲劇之家,2019(13):196.
[3]代娟.排舞運動在高校的興起與發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1):71-72.
[4]牟金華.學校排舞教學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0):127-128.
[5]秦曼.高校排舞課程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