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灝 孫從建 賈焰文 陳偉
摘? 要: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聚集性感染風險較大,在線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展開教學,可以在避免聚集性教學帶來潛在感染風險的同時完成學期課程教學。文章基于現有社會環境及教學模式,探討在線教學模式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并對其應用現狀進行分析,以期推動在線教學模式的發展,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課程教學提供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在線教學模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改革
Abstract: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is difficult to avoid direct contact between people, and the risk of clustered infection is greater.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l uses the Internet platform to carry out teaching, which can avoid potent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clustered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risk, complete the semester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existing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mod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online teaching mode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its application,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aching mode as a course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eaching provides guidance.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mode;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eaching reform
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線教學以其豐富的教育資源、多樣的教學方法、低廉的學習成本以及靈活的學習時間等優勢得到了廣泛關注。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以及在線學習社區(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的相繼出現為在線教學提供了實踐平臺,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PBL學習 (Problem Based Learning)、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和協作式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等在線教學方法、理論和模型的提出豐富了在線教學的理念與實踐,也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1]。在線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增強了學生學習時間的靈活性,解決了特殊情況下難以兼顧課堂學習的問題,對于學生成績和學術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地積極意義[2-6]。
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同一環境下進行課程內容的教學,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是預防病毒感染和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不具備組織傳統課堂教學的客觀條件。而在線教學不受學習時間和空間條件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上傳相關課程資源,通過錄制的課程視頻或者對課程內容進行直播講解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下載相關課程資源、觀看教師錄制的課程視頻、與教師進行直播互動,達到掌握課程內容的目的。在線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可以在避免來自傳統教學活動中直接和間接接觸導致的病毒傳播的同時完成學期課程教學,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首選的教學模式。
一、在線教學的發展和現狀
在線教學的發展得益于互聯網應用的持續發展和信息技術支持。1994年中國正式通過CERNET接入互聯網,隨著國內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成本的降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使用互聯網,互聯網用戶的增加為中國在線網絡教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7]。2003年中國教育部啟動“國家精品課程”項目,利用互聯網平臺為學生學習提供一定的教育資源,對在線網絡教學進行了初步嘗試[8]。同年,借鑒2001年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長查爾斯·威斯特(Charles M. Vest)啟動的致力于開放教育資源的麻省理工開啟網絡公開課項目MIT OCW(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pen Course Ware),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China Open Resources for Education,簡稱“CORE”)得到美國Hewlett基金會和國際工程技術基金會(IETF)資金支持,作為一個非盈利性機構正式成立[9]。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在線教學模式的不斷實踐,斯蒂芬·道恩斯(Stephen Downes)以聯通主義為基礎提出了cMOOC和后期的xMOOC概念,完善了在線教育和在線學習理論,為慕課成為主流在線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持。
直至“慕課元年”2012年,在大學投資和風險投資的支持下,優達學城(Udacity)、Coursera和EdX等主要北美慕課平臺得到了迅猛的發展。2013年起,德國的Iversity慕課平臺、日本JMOOC慕課平臺、澳大利亞的Open2Study慕課平臺以及中國清華大學自主研發的慕課平臺學堂在線和國家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相繼啟動,展現了全世界對在線課程和在線學習的重視,在線教學的發展極具潛力[10]。在與e-Literature和WCET(WICHE Coo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合作下,BABSON調查研究集團提供了2017年遠程教育招生報告(Distance Education Enrollment Report 2017),報告中提到:2015年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中,有29.7%的學生至少上過一門網課,同比增長了3.9%[11]。Class Central MOOC Report 2019中提到:優達學城和Coursera等慕課平臺與超過900所世界名校具有合作關系,提供超過1萬3500門在線課程供在線學習者進行學習,超過50個不同大學的在線學位供在線學習者讀取,注冊人數超過了1億1千萬[12]。
綜上所述,慕課平臺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教師和學生對在線教學的認可度得到了提高,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教學的沖擊
突發重大疫情屬于突發事件中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定義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突然發生、會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社會公眾健康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指導,政府同相關部門以及社會組織按照規章制度對于突發重大疫情進行應急反應和協調配合,達到控制重大疫情傳播的目的,直到最后成功解決由于重大疫情導致的社會危機。
突發重大疫情在流行病學中被定義為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感染人數呈劇烈增長態勢的一種疾病,在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中被定義為發生案例超過正常預期的一種疾病。在突發重大疫情期間,為維護正常的社會安全秩序和社會公眾衛生秩序,需要避免人口流動和聚集性社會活動的發生[13]。無論是2003年非典SARS病毒疫情危機、2013年甲型H7N9禽流感,還是2019年底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人與人之間的直接肢體接觸或是間接非肢體的談話類接觸等社會接觸行為都會直接導致傳染病毒的感染和攜帶病毒進行下一步傳播[14]。為了控制疫情發展和阻止病毒感染和傳播,人們應該避免社會接觸、減少外出、注意個人防護和衛生,發現傳染病病癥及時就醫隔離[15]。
在突發重大疫情的情況下,各大中小學和高校都采取推遲開學、延長假期、暫時停課甚至停學等舉措,避免學生聚集、接觸感染導致大規模病毒感染的發生[16]。2003年由SARS冠狀病毒(SARS-CoV)引起的具有傳染性質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非典型肺炎)對我國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對我國教育教學產生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17]。SARS疫情影響下,大部分學校被迫停課,多種類型的職業資格考試、全國自學考試、成人高考以及研究生招生復試等被不同程度的推遲,雖然基于對613萬高考考生負責任的態度,國務院決定高考如期舉辦,但是為了完成高考期間對于非典的防治工作,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17-19]。由于在非典期間大部分學校的停課,學生只能在家自學課程內容,學習進度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針對6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無法正常上課,沒有和同學教師交流的機會,甚至無法按時完成畢業設計或學業論文[19]。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2009年,美國爆發的H1N1新型豬流感(Swine Influenza)也為當地的社會發展和教育教學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期間新型豬流感感染的案例約為6080萬例,其中有274000余人住院,12000余人死亡(https://www.cdc.gov/flu/pandemic-resources/2009-h1n1-pandemic.html)。為了避免感染新型豬流感,超過726所美國中小學學校選擇關閉,直接導致廣大中小學生的學習活動被迫暫停[20]。出于對控制疫情和預防感染的考慮,學生只能隔離在家而避免和外界接觸,這為學生在線學習提供了機會。美國教育部發表聲明推薦通過網絡開展在線教育和在線學習[21]。很多學校提供了視頻課程內容和相應的作業,保證學生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完成課程學習。新型豬流感疫情的爆發讓教育系統發現在線教學可以在突發重大疫情的情況下代替傳統課堂教學,保證學生在家中也能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
一般來說,關閉學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病毒感染,但是在突發重大疫情情況下,學生只能呆在家中進行自學,預定的課程進度和學習任務難以完成。在線教學的優勢為突發重大疫情的情況下教師無法完成教學要求和課程進度目標、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三、突發重大疫情下在線教學的優勢和實踐
在線教學可以在突發重大疫情的情況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安全的教學環境。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知識的傳授,學生的學習受限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授進度,在線教學模式擺脫了教室課堂環境和授課安排的限制,學生可以在連接網絡的電子設備中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靈活安排課程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習的自主性[22]。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帶寬的大幅度提升為學生觀看高清錄制視頻甚至高清在線直播提供了可能,極大程度地豐富了學生參與在線教學的體驗感[23]。即使在突發重大疫情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生也可以輕松利用網絡平臺,實現課程內容的教授和掌握,有效地減少突發疫情對課程教學的影響。
教育部從國內互聯網發展初期就開始對在線教學進行研究和實踐,相關研究的成果及應用較為豐富。2011年7月1日,教育部頒布《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支持“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和在線教學平臺的建設,高等教育出版社、清華大學等機構相繼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在線教學平臺。2020年2月,教育部開通了國家網絡云課堂,提供獲得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 項目部級獎的優秀課程資源,覆蓋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各個年級的相關課程,為各年級學生提供了豐富地在線教學資源。與此同時,各類教學機構也開始提供在線教學課程服務。無論是主推出國留學語言學習的新東方和環球雅思,還是以中小學教育輔導為重心的學而思教育,甚至以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為主的安博教育,都在嘗試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課程和學習資源,輔助學生進行學習。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不斷完善的教學平臺為在線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即使在重大疫情下學校延時開學,教師與學生也能夠通過在線教學平臺開展教學活動,避免疫情對學習進度的影響。
2020年1月29日,黑龍江省教育廳提出為了高三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期間能夠繼續學習,不耽誤學習進度,利用哈爾濱教育云平臺和直播平臺進行免費課程直播、作業布置、問題解答、測試考試,努力構建以班級為單位的在線學習社區,并利用微信,QQ,抖音,快手等通訊和短視頻平臺進行即時性教與學互動,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從而達到更好的在線學習體驗。2019年2月5日,中國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免費提供超過2.4萬余門高校在線課程以保證高校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也能夠選擇與自身專業內容相關的在線課程進行學習。疫情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通過在線平臺開展線上教學、組織線上討論、在線測驗,教育部甚至全天候開放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平臺,以幫助在線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急劇增長,短視頻類應用程序使用人數得到了快速增長,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市場社交類短視頻頻臺專題報告》中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3.53億人,未來用戶數量可能會進一步增長[24]。短視頻相關經濟項目的拓展推動了短視頻行業的蓬勃發展,短視頻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擴展。短視頻不僅具備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的能力,也具備著教育學習和知識科普的價值[25]。2019年初,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等單位聯合在抖音啟動 “DOU知計劃”,旨在鼓勵高質量知識類短視頻的創作和傳播。從結果來看,知識類短視頻取得了廣泛的關注,吸引了大量用戶來進行學習和創作,并且引發了對知識內容的深度思考,同時也意味著短視頻在教育領域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突發重大疫情下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在突發重大疫情的情況下,在線教學在師生遠程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避免了在人員密集的學校環境中極易發生的病毒感染,同時也保證了學生在特殊情況下的學習進度不受影響。但是在目前階段,在線教學的質量很難保證,大多數教師不具備在操作在線教學平臺(例如網絡直播教學)的經驗,也不熟悉如何利用互聯網在線教學的資源和功能,多數學生缺乏在線教學學習的經驗與條件,而家庭環境對學生自制力的要求也更高,這些情況都直接影響到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期間,各類學校推遲了原定的開學計劃,為了盡可能減少疫情對教學活動的影響,各級部門基于相對傳統的慕課模式和新興的在線直播授課模式對在線教學活動展開了探索與實踐。中國大學MOOC作為中國慕課在線課程平臺的首要代表,對疫情期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完整的課程設計與清晰的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所學內容的同時減輕課業負擔。然而,中國大學MOOC仍具有慕課不可避免的弊端,教學活動不具備實時互動性、學生缺乏較強的學習自律性、教授課程缺乏吸引力等現狀,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注意力分散,教學效率得不到保證[26]。
釘釘為新興的在線直播教學模式提供了可能,在線直播教學解決了慕課一直存在的缺乏實時互動的問題,學生能夠當場對不懂的內容進行提問,老師也能很快對問題進行重新更加詳細講解并直到學生能夠理解為止,提高了師生的教學互動水平。同時,在線直播教師多為學生的任課教師,教學質量和課程設計相對成熟,家長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更為放心,從而避免了其對教師的專業性和課程的完整性存在的過度擔心。但是利用釘釘進行直播教學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大多數教師缺乏直播教學的經驗,傳統課堂模式的教學經驗與在線直播教學不完全兼容,教師網絡直播教學的相關能力亟待增強;多數教師也不具備熟練使用釘釘等在線直播平臺相關功能的經驗和能力,直接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更為發達的未來,在線教學模式的發展前景也將更為廣闊。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其他影響正常教學秩序事件中,目前的在線教學模式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線教學活動中暴露的弊端仍未完全解決,相關部門與教育者還需要繼續完善在線教學機制,推動在線教學模式發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選擇。同時要重視在線教學平臺的建設,為在線教學活動營造多元穩定的運行環境。
參考文獻:
[1]夏紅,高建.大學數學在慕課(MOOC)沖擊下的教學改革思考[J].科教文匯,2017(8):40-41.
[2]Al-Ani Wajehathabit. Blended Learning Approach Using Moodle and Student's Achievement at 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in Oman[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2013,2(3):96.
[3]Banditvilai Choosri. Enhancing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Blended Learning[J]. Electronic Journal of E Learning, 2016,14(3):220-229.
[4]Riffell Samuel, Sibley Duncan. Using web-based instruction to improve large undergraduate biology courses: An evaluation of a hybrid course format[J]. Comput Educ, 2005,44(3):217-235.
[5]Wang Xinhong, Wang Jingping, Wen Fuji,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Flipped Classroom and SPOC in Higher University[J]. Journal of Education & Practice, 2016,7(10):99-104.
[6]于歆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利用慕課資源實施翻轉課堂的實踐(第2版)》[J].中國大學教學,2017(12):98.
[7]于春燕,郭經華.MOOC與混合教學理論及實務[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8]鄧東元.中國教育改革中的慕課(MOOC)發展研究綜述(2012-2018)[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1):76-83.
[9]王庭槐.MOOC——席卷全球教育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10]閆海燕.國內外慕課(MOOC)比較研究——基于學術文獻的分析[J].山東英才學院學報,2016,12(04):5-9.
[11]Allen Ielaineseamanjeff. Digital Compass Learning: Distance Education Enrollment Report 2017[J]. 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 2017:1-39.
[12]Dhawal Shah. By The Numbers: MOOCs in 2019[EB/OL].2019.
[13]羅會明.現場流行病學第四講突發疫情的應急處理[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07):96-98.
[14]黃宇琳,馬文軍.社會接觸模式與傳染病傳播的研究進展[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8,52(9):962-966.
[15]張春榮.新發傳染病的特點與消毒隔離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8(02):164-165.
[16]尹怡璇,張麗清,李旭東.學校傳染病疫情的特點及預防[J].醫學動物防制,2006(11):808-810.
[17]抗非典研究課題組.“非典”對我國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河池師專學報(綜合版),2003(02):1-4.
[18]肖兵.“非典”時期的考務[J].中國考試,2003:6.
[19]胡建軍,孫楚航.關于SARS對大學生影響的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03(9):5-10.
[20]Klaiman Tamar, Kraemer Johnd, Stoto Michaela. Variability in school closure decisions in response to 2009 H1N1: a qualitative systems improvement analysis[J]. Bmc Public Health, 2011,73(11):1-10.
[21]Davis Michellerashkatie. Swine-Flu Plans Put E-Learning in the Spotlight[J]. Education Week, 2009,29(3):1.
[22]郭文娜.慕課在高等教育發展中優劣勢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7(10):65-68.
[23]劉佳.“直播+教育”:“互聯網+”學習的新形式與價值探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7,35(01):52-59.
[24]艾媒大文娛產業研究中心.2018年中國市場社交類短視頻平臺專題報告[R].2018.
[25]靖鳴,朱彬彬.我國短視頻內容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新聞愛好者,2018(11):19-24.
[26]Arshavskiy Marina.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ELearning: Essential guide to creating successful eLearning courses: Trademarks[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