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明 夏立平
摘? 要: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國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但是通過校企合作對于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呈現大眾化發展趨勢,社會各界對于職業院校的要求,也由規模擴張逐步轉移至提高教學質量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上。所以在新時期職業院校必須要構建科學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切實打造新型產業學院,提高人才培育質量。
關鍵詞: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新型產業學院
Abstrac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t presen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in a trend of popularization, and the demands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refore, in the new era,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build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build a new type of industrial colle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ew industrial college
引言
著名教育學家福斯特認為職業教育的重點在于非正規的在職培訓,并且福斯特倡導產學合作的辦學模式。結合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我們能夠了解到教育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一種生存的工具,使學生能夠達到個人生活與社會發展所需的能力。職業院校是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職業院校與企業間的合作有助于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使教育更好地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切實提高生產能力等各項利益服務。當前我國職業院校與企業通過密切合作,切實做到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實現科研創新以及人才培養、產業服務等眾多方面實現雙贏。
一、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現有模式
(一)國外校企合作典型模式
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了發展產業經濟,培養高技術人才,鼓勵企業與院校進行合作交流,國家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規,明確校企合作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在校企合作關系中進一步完善發展模式。例如:美國在1906年創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美國工業發展時期,學校承擔著為工業提供服務的職能,而院校的學生則選用攻讀交替的方法完成學業,此種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程設置上較為靈活,能夠滿足學生的選擇。
(二)我國校企合作典型模式
當前我國職業院校與企業通常采用產學一體的辦學模式,企業參與院校的辦學過程,為學校提供實踐基地,安排技術人員到學校內講解,并用師資與教學條件展開員工培訓工作,極大程度提高了學校辦學利益。學校在獲得辦學資助的同時,也能夠為企業發展輸送人才。其中產學一體的辦學模式最為常見的就是專業共建學校,根據市場需求以學生就業為目的與企業展開合作交流,根據院校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建設課程建設專業。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實現優勢互補與條件共享,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與節約成本,等各項目的企業與學校簽訂合作協議,明確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能夠對學生進行適用性培養,避免學生結構性失業問題。對于學校發展來講,此種層次的院校合作是遠遠不足的,由于此種職業院校合作模式更加傾向于學校利益,而企業則是貢獻者,所以難以有效實現雙贏。
二、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當中,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究當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良好的工作狀態。所以在開展校企合作時,通過合作的形式來增強學校和學生的綜合素養,對于企業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學校在發展過程當中要通過對經濟社會的轉型進行科學的創新。由于我國職業院校發展較為落后甚至出現職業院校一頭熱的現象,所以我國校企合作模式在開展過程當中只是存在于表面,難以深層次的進行校企合作和探索。
(一)政府參與熱情待提高
我國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當中,與西方國家高職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由于我國體制較為特殊,高職院校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以政府為驅動力來進行逐步的發展,但是由于西方國家在開展校企合作時是由市場而形成的,所以我國校企合作形式機制并不夠主動,通過政策作為渠道,校企合作形式能夠強化院校在校企合作當中的主導性優勢。但是由于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政策時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大多數通過人情事故來進行校企合作的聯系,所以導致第三方參與,較少校企合作很難進行積極的拓展和創新,我國職業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當中,正處在摸索階段。政府并沒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典型來進行教育的引導,由于政府自身宣傳不夠積極和社會力量投入不夠完善,所以校企合作缺少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并沒有相對應的第三方來進行合作性的引導,所以缺乏一定的保障體系。我國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當中還需進一步的進行探索,政府也并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校企合作引導模式,并且缺乏專項的調節和監督機制,導致各部門難以進行科學的配合,從而校企合作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二)校企合作辦學力度不足
校企合作主要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所以從社會責任角度而言,企業與學校都具有相同的責任,所以學校要在辦學過程當中,積極的與企業進行協商,通過制定良好的校企合作措施,積極的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由于企業并不是慈善機構,所以要講究一定的經濟效益,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時,要通過將教育契合校企合作的實踐形式,使企業在用工過程當中具備一定的經濟效益,學校要追求教學價值和社會效益,通過雙方互利共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養成正確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企業要在發展過程當中承擔學生頂崗實習帶來的風險性問題。職業院校由于大部分學生在畢業之后并沒有回到所實習的企業參加工作,所以政府要積極的進行教育的合作,引導通過校企獎勵,以及納稅減免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企業的校企合作意愿,增強企業在運行當中的效率。
(三)未形成有效合作模式
職業性院校在發展過程當中缺乏一定的預見性,職業院校以職業為導向,在與企業合作過程當中,難以有效的滿足當前學校實際教學需求,所以為了有效的提高校企合作形式的科學性,就要樹立正確的合作理念。但是由于我國校企合作在開展過程當中缺少整體性的規劃,大多數的校企合作形式只是短期性的協議,所以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當中以招生為主要目的來進行公益性的活動,不利于職業院校長期性的發展。企業作為職業院校的發展參與者,以利益為主導,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益保障,所以合作形式存在一定單一性和弊端。現有的校企合作形式只限于資金參與,設備參與以及學生和師資參與,并沒有深入到職業院校的辦學理念當中,所以導致教學和改革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此類短期性的合作模式并沒有形成良性的循環。
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實施背景
當前教育事業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重視,初高中畢業人數有所降低,職業院校需求越來越大,所以為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個人綜合素養和專業化水平,就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在實踐當中掌握一定的專業素養。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厭倦教師所講的課程,經常會感覺到課程教育枯燥和乏味,難以積極的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所以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利用實踐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巧,有效的創新,實踐教學的相關理念,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在實踐探究當中的職業素養。
校企合作通過產教結合的形式,能夠充分的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校企雙方要通過互幫互助的原則實施校企合作形式,逐步的優化資源的利用率,并且實現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當中的可持續性發展理念,保證當前生產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新型產業學院發展目標
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當中結合校企合作的形式,能夠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的科學性,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企業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將優秀的人才吸納到企業生產運營當中,并且借助學校專業教師來進行企業生產工藝的優化,使企業在運營過程當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達到共贏的目的。為了有效地推動學校的發展,使企業在生產經營當中進一步的完善,學校和企業要解決教師教學專業性和設備不夠充足的現狀,所以企業通過進一步的設備采購和設備升級為學生的實訓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校也要積極的提升教師的個人綜合素養,在校企合作當中提升學生個人專業技巧,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企業領導人員要積極的與學校領導人員進行深度性的洽談,通過多層次合作解決企業在生產運行當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以及人力資源存在的不足現狀,并且在深度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借助先進的設備了解本專業在今后生產和發展當中的前景,提高學生在實踐探究當中的工作靈活性,增強學生個人綜合素質,使企業學生學校三方面都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五、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新型產業學院構建對策
為了有效的提高當前校企合作的科學發展,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狀況,我國高校在發展過程當中要創新管理理念,使校企合作能夠更加科學和創新。在校企合作政策創新過程中,要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校企合作模式,通過選拔優秀的管理人才,結合當前校企合作當中存在的各項弊端,積極的創新并且提高管理效率,結合我國目前校企合作當中所存在的各項問題逐步的進行優化,有效的提高校企合作的科學性。
(一)逐步增強政府推進校企合作辦學的力度
在校企合作發展過程中,政府要積極的進行一定的管理和引導,通過統籌安排校企合作的現狀,實施校企合作的推動引導作用,加大推進校企合作的力度,逐步的轉變政府在校企合作當中的引導性作用。政府可以通過減免企業稅收以及合作企業實訓基地建設和貸款等方面的問題,使企業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校企合作建設過程當中,通過建設合理性的法規,使學校和企業雙方都能夠獲得一定的利益,政府通過加大監督和管理機制實施政策方面的管理和引導,既能夠提高校企合作運行的效率又能夠使校企合作的優勢逐步得到增強。政府也可以通過設計多種多樣的座談會,組織學校和企業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并且搭建合作平臺,引導各類企業參與到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當中,使職業院校能夠將培養學生以及經濟發展進行教育的融合,增強校企合作的建設。
(二)采取積極措施鼓勵企業投入校企合作辦學
由于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通過與職業院校進行教學的融合,實施深度性的合作,既滿足了自身企業發展的效益,又能夠積極的響應國家號召,使廣大職業院校學子能夠在實踐當中掌握一定性的本領,所以政府要積極的推廣此類校企合作的模式,通過深度性的進行合作提高企業的責任意識,引導企業以投資者的身份共同治理院校,參與到辦學當中時,企業能夠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企業也要提高自身的利益價值,并且將自身所運行的關系投入到校企合作當中,政府通過設立一定的條例和法規,明確當前校企合作的主體性問題,并且使企業在投資過程當中,能夠明確利益的分配,充分的調動企業與學校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