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娜 賈寶珠 林豪紅 古宗婷



摘 要:以廣州某高校為例,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對食品污染的認知情況,引導大學生關注食品污染,提高大學生識別和防范食品污染的能力。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會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并能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大學生對食品污染的認知水平較低,不能清楚地識別食品污染物;大學生一般通過表面現象判斷食品是否被污染,對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認識并不全面;大學生主要通過手機查詢獲取食品安全相關信息;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對科普相關知識的態度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對科普相關知識更感興趣,更希望學習相關知識。因此,高校可通過手機公眾號或APP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科普,這對改善大學生的飲食習慣,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有著積極影響。
關鍵詞:食品污染;問卷調查;認知情況;大學生
Abstract:This investigation is aiming at understanding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of food pollution through conduct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Guangzhou, so as to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food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prevent food pol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college students concern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and realiz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low level of recognition of food pollution and cannot clearly identify food contamination. College students usually judge whether the food is contaminated by the surface phenomena,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harm caused by food contamination is incomprehensive.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get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through mobile phon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 of different genders towards the knowledge related to science popularization. Girls ar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knowledge related to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hope to learn the knowledge.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opularize knowledge related to food safety to students through mobile phone public accounts or apps, which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eating habi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ir physical health.
Key words:Food contamin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Cognition; College student
中圖分類號:TS201.6
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如蘇丹紅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鎘大米事件等,備受人們關注[1-2]。食品本身一般不含有毒有害物質,但在加工、運輸等各個階段都可能遭受有毒有害物質的侵襲,從而降低食品的衛生質量和營養價值,這個過程稱為食品污染[3]。食品污染是導致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最常見條件,食品安全事故往往伴有嚴重的食品污染[4]。本研究以廣州某高校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了解其對食品污染的認知程度,引導大學生關注食品污染,培養大學生識別和防范食品污染風險的能力,為提高大學生健康水平及高校開展食品安全教育提供依據。
1 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廣州某高校644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2 問卷設計
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基本信息、食品污染認識情況、食品安全知識科普等,問卷總計16道題,均為選擇題。
1.3 資料分析
利用Excel和SPSS 17.0軟件統計和分析所回收的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
由圖1知,大學生對食品安全關注程度的均值為3.69(滿分5分),僅有10.56%的大學生打分低于3分,表明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會關注食品安全。大學生對食品污染物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的看法如圖2所示,打分情況主要集中在4~5分,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能夠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
2.2 大學生對食品污染的認知情況
由圖3知,大部分的大學生知道重金屬、包裝材料溶出物、藥物、激素、農藥、化肥等為食品污染物,也有約50%的大學生錯誤的認為食品添加劑是食品污染物,表明大學生還不能清楚的區分食品污染物。
大學生最熟悉的食品安全事件是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和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大學生能夠意識到路邊攤小吃、外賣及超市自制食品可能存在食品污染,而飯堂飯菜相對安全。大學生一般是通過聞異味、表面發霉、包裝破損等表面現象來判斷食品是否被污染,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超過70%的大學生認為食品污染會引發拉肚子和食物中毒,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認為食物污染有致畸致癌的風險。超過80%的大學生表示會在日常生活中選擇有質量認證標志的食品,說明大學生對有食品安全認證的食品比較信任;僅有11.80%的大學生表示會購買知名品牌食品,這說明對于大學生而言,品牌效應并不是很強,這可能與大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關。
2.3 大學生科普形式的喜好程度
大學生最常通過手機查詢的方式獲取食品污染相關信息,其次是新聞報道。大學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興趣程度和對科普的態度如表1所示,大多數大學生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感興趣,超過90%大學生認為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科普,且受性別影響顯著(P<0.05)。在被調查者中,女生對學習食品污染相關知識的興趣和對科普的積極性明顯高于
男生。
3 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可知,絕大多數大學生會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且能意識到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但對食品污染的認知明顯不足。大學生不能清楚的區分食品污染物,有一半的大學生認為食品添加劑是食品污染物。且對食品污染的判斷方法和造成的危害知之甚少,急需進行相應知識的普及。大學生獲取食品污染相關知識的主要渠道為手機查詢。大多數大學生對食品污染相關知識感興趣并認為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科普,且相對于男生,女生對學習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更感興趣,更渴望相關知識的科普。因此,高校可通過公眾號推文或手機APP等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進行宣傳,提高大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的飲食習慣,提高大學生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歐秀瓊,鐘正澤,李 星.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及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J].食品安全導刊,2017(30):10-11.
[2]劉 斌,黎天勇,蔡揚堯.“鎘大米”的現狀、危害及修復方法簡述[J].現代食品,2018(21):86-89.
[3]辛丹丹.食品中的化學污染因素及其解決方法[J].化工管理,2017(1):103.
[4]曹鐵紅.通化市9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9,18(2):317-318.
基金項目:廣東省大學生攀登計劃項目“快速檢測有機磷農藥的比率型熒光傳感器的研制”(編號:pdjh2020b0428);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種快速檢測有機磷農藥熒光傳感的構建研究”(編號:202014278099)。
作者簡介:許東娜(1996—),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食品質量與安全。
通信作者:賈寶珠(1989—),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