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元化的聲樂教學模式是高校適應新時期社會聲樂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等三個方面分析了目前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包括情境引導、強化互動、差異化教學、課內外相結合等四種多元化聲樂教學方法。以期為更好地推進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聲樂教學;高校;多元化
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中的一項基礎性內容,也是為社會培養專門的聲樂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1]。隨著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聲樂教學進去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社會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于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高校聲樂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2]。因此,探尋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求的聲樂課程教學體系,培養更多優秀的聲樂人才是廣大高校聲樂教學從業者應當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高校聲樂教學現狀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國高校聲樂教學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聲樂人才需求趨向多元化,現有的高校聲樂教學體系略顯脫節與滯后[3],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理念滯后?,F階段的高校聲樂教學更加偏重于理論知識,演唱訓練課時不足,不能保證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機會,無法及時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造成教學效果不佳。二是教學模式單一。一些高校的聲樂課堂教學主要采用老師講、學生練唱的模式,師生互動性單一,導致老師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跟不上老師節奏,導致的學習效率底下。三是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性。聲樂藝術的發展應當是與時俱進的,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普遍比較靈活,對現如今的聲樂藝術發展方向有著自己的理解,但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力。此外,目前高校的聲樂教學內容一般由教師制定,這些內容往往多年來未曾變化,未將時代需求和學生興趣考慮在內,導致學生學習時只是一味地重復模仿,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與實施
1、情景引導
“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是聲樂藝術的特點,恰當的情景式聲樂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感和演唱欲望。情景引導是使學生置身于教師所設置的不同情景中,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效地將個人認知與情感結合了起來。眾所周知,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一對一的,是枯燥乏味的,而情景式教學恰恰相反。教師可以設置實物演示情景、語言描繪情景、表演體會情景等多種模式。學生可以輪流體驗和演繹不同的情景,不僅為相互之間進行學習、點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感情,激發整體的表演欲望,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提升個人聲樂水平的同時,使學生整體的音樂素養得到了提高。
2、強化互動
互動式教學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和學生加強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它往往強調學生和教師的平等性。此種教學模式,摒棄了以往只注重理論知識講解和學生強化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從課堂和生活兩個方面著手,其一在課程內容選擇、課程環節設置上,多了解學生的想法,從內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設置一些角色演練、組織班級小型比賽等,都可以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其二,多了解學生的日常,對其產生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對其生活遇到的困難要積極主動出謀劃策,不斷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
3、差異化教學
聲樂教學的難度遠高于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教學,它相對而言更為抽象。教師應仔細分析不同學生的音樂基礎、先天嗓音條件、領悟力等方面,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上進行選擇創新。教學內容又可以具體分為教材和曲目,教材的選擇應分類分層次,始終遵循由簡到難的原則;曲目的選擇應遵循個體化、差異化的原則,簡單來說,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嗓音條件,選擇最能突出學生嗓音優勢的曲目。其次,教學環節的設置,要遵循統一性與多元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創新,適合不同學生的發展,又要制定統一教學大綱,使學生掌握基本樂理知識,從而確保高校整個學年教學進度的推進。
4、課內外相結合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方法,依托于課堂內外時間的有效規劃,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它將整個課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無論是課前制定學習計劃,對新內容進行預習,還是課中學生根據學習計劃,對教學內容進行更詳盡的補充,乃至課后學生對課中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復習,都很好地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督促者的角色。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盡可能挑選那些適合學生探索、研究、討論的內容;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前應使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課中應對學生提出的困惑、爭議進行詳解;課后督促學生鞏固所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最大化吸收。
三、結語
在高校教育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多元化教學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對于提升現代教學質量與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多元化聲樂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是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問題的內在需要,也是順應社會需求、推動聲樂教學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各個層面入手,明確目標導向,不斷優化課程設置,開展多元化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高校聲樂教學體系,從而推動我國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譚萌.高校民族聲樂多元化成因與教學策略[J].當代音樂,2019(1):23-25.
[2]劉瑾怡.關于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研究[J].藝術研究,2019(4):93-95.
[3]李宏雄.多元化教學模式視角下聲樂教學創新路徑探討[J].北方音樂,2019(10):149-150.
[4]彭勇軍.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001):126-127.
作者簡介:
楊模英(1989.10-),女,四川自貢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聲樂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