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靈芝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高中歷史教學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史料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中,是教學改革的一大趨勢,同時也是推動高中歷史教學高效發展的有效路徑。高中階段的歷史,知識也愈加的多樣化,為了幫助高中生能夠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就可以將史料這一新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讓高中歷史教學更高效的開展,本篇文章主要分析新課改下高中歷史之史料教學[1]。
關鍵詞: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
引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逐漸呈現出滯后性的特征,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課堂的教學需求,創新教學方法,才能更好的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需求,若一直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史料教學是歷史教學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應用史料教學,不僅能夠增加高中歷史教學的趣味性,還能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對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
1、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
1.1提高學生的歷史興趣
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知識點也更加的多樣,加上學生處于緊張的學習階段,學習任務比較多,若一直應用傳統死板的灌輸教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將史料應用到歷史教學中,能夠將豐富的史料內容呈現給學生,不僅可以增加歷史學習的趣味性,還能豐富教學內容,對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學習“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和特點”時,就可以為學生引入視頻或者圖片性質的史料,為學生直接展示古代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情況,來豐富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史料經過千年的歷史傳承而遺留下來,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將史料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除了可以緩解學生巨大的學習壓力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有重要作用,史料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的分析和學習課本知識,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產生質疑并進行自我反思,這對學生歷史發散思維以及歷史學習成績的提升也十分有益的。例如在“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將不同時期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相關史料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去分析其進步以及變化,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
2、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應用策略
2.1選擇合適的史料
史料的選擇是史料運用教學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對史料進行選擇時,教師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教師要保證選擇的史料能夠滿足課堂教學所需,要充分的結合教材,做好補充和完善;其次,要充分的結合學生能力,合理的控制史料的難度,切記不可給學生增加很大的學習壓力,而浪費課堂時間;對史料的精度方面進行考證也很重要,由于部分史料是從史書上直接摘取的,也有部分史料是學者在對相關史料研究的基礎上得以概括與總結,教師需有對其內容的準確性進行考量,進而確定是否將之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教學中,就可以引入《蒙娜麗莎》肖像做課堂導入,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解讀畫作所體現的精神;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展示15世紀的佛羅倫薩,引導學生探索文藝復興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引入“文藝復興三杰”的相關圖片,幫助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率。
2.2對教材知識進行補充說明
對教材知識進行補充說明是史料的運用方式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由于受到教材版面的限制,雖然高中階段的歷史知識已經相對較全面,但仍有一部分遺漏之處。不論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還是可以進行適當拓展的內容,教師都可以借助史料的形式進行補充說明。例如在“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過程中,由于教材上只用了一節內容的安排來對美國聯邦政府的確立進行簡單介紹,其中也遺漏了一些細節方面的知識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了解1787年憲法“分權制衡”的作用、兩黨在美國政治中的作用等基礎性內容,還可以引入史料的方式來使學生了解美國聯邦政府確立過程中出現的其他問題及解決方式。“大國崛起”中對于美國的聯邦體制有很多評論性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將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使學生站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美國的聯邦體制,對其產生全面、準確的認識。
2.3通過歷史史料重現歷史情境
通過歷史史料重現歷史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有效性。從形式上來說,歷史史料可以分為文字史料、圖片史料以及視頻史料等,在日常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自己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地將不同形式的歷史史料應用于教學內容中。首先,教師要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中相關的歷史史料。其次,教師運用歷史史料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歷史氛圍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次,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重現歷史情境的目的。比如,在學習《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案以及教學內容,為學生收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時經濟蕭條的史料,并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直觀的分析和理解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進而深入的分析爆發的原因以及基本特點,掌握重難點內容,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3、結語
新課改下的史料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史料的充分挖掘與利用很好地契合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給高中歷史的教學帶來新的契機,能夠打破學生固有的歷史思維方式,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史料教學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務于高中的歷史教學課堂[3]。
參考文獻
[1]廉旭光.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之史料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15):54-55.
[2]陳一帆.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之史料教學[J].速讀(上旬),2016,12(18):389-389.
[3]李蓉.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之史料教學[J].明日,2019,11(27):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