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娟
摘 要:合作學習是以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和教師指導為基礎,讓小組成員在一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的綜合發展。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對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語文課堂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學生不能成為課堂的主體,逐漸喪失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而教師采用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與傳統的語文閱讀方法不同,合作學習更多是以學生小組為學習單位,在小組中每個學生負責一定的角色和內容,小組內部要進行思考交流,同時還要向全班學生和教師進行解釋說明。因此,開展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形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最常使用的教學形式,一般會在班級當中將學生進行有規劃、有重點的小組劃分。一般將3到5人分成一個小組,通過任務設置、主動引導等形式,讓學習小組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交流與溝通,引導學生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分析。在實際開展分組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結合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等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通過科學分組的手段,形成小組良好的合作模式,切實讓學生在相互促進、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的氛圍下,表達自己的觀點,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二)競爭式合作學習
所謂競爭式合作學習一般是為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和競爭的過程中,激發起學生的熱情,增強學生的能力。教師在開展競爭式合作學習時,可以開展小組與小組的競爭、組內競爭等手段,使學生更加踴躍地分析閱讀文章內涵和層次,并且利用競爭的方式切實強化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小學生的好勝心相對較強,競爭式合作學習正是充分利用了學生好勝心這一點,構建成良好的競爭氛圍,使小組學生在學習和競爭中提升自身整體綜合實力。
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在營造氛圍時,教師可應用體驗式情境導入、矛盾式情境導入或爭論式情境導入等方式,將學生引入與課文相關的情境中思考問題,為后續合作學習做好鋪墊。比如,在進行《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并在課堂上播放有關地震的紀錄片,創設與課文相關的體驗式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發表見解,談談各自的體會,為順利推進合作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二)合理開展分組學習
合理開展分組學習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分組;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習慣進行分組。在分組時,既可以采用固定的分組方式,通過長期合作增強組員之間的默契度,也可以采用流動的分組方式,不固定組內成員,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合理分組后的合作學習環節,教師要讓組內成員先自學有關內容,對問題進行初步思考,然后,組內每個學生圍繞問題參與討論,直至找到滿意答案,最后,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做匯報,交流討論的結果,將小組的認識轉化為全班的共識,從而達到分組學習的目的。
(三)科學合理選擇合作學習內容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對于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閱讀內容都適合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以,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在課文的重點處、疑難處和有爭議、有探究價值的地方挖掘合作點,將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四)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
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傳統評價方式主要是考試成績,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采用科學合理且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考試成績和學生日常表現情況兩個方面,而在學生日常表現評價中又可以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相評價及任課教師評價。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分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積極指導學生的小組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偉.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探究與分析[J]. 農家參謀,2018(1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