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瑩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可見道德對于個人成長和教育事業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育活動中,老師要把德育教育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將“立德樹人”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老師不僅要教授語文知識,還要端正學生的行為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實現“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小學時期正處于學生價值觀念逐漸形成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正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培養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非常重要,因此老師在重視知識拓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有效培養,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優秀接班人。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接受的教育對于學生未來人生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重要影響,由于當前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過于寵溺,事事都順著孩子的想法進行,導致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并不樂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立德樹人”教育的融入,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形成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樹立起“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進而推動起我國教育事業的有效改革,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策略
教書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所以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創新科學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強化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并有效培養小學生的優秀品德,強化小學生的核心道德素養。筆者根據實踐教學研究,提出以下幾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對考試和評價進行改革
面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老師在設計小學語文考試試題時,應該以“立德樹人”為基本命題導向,并立足現代化信息社會,在穩定中謀求新的發展,旨在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考試內容及形式方面的改革。在創新小學語文試題設計理念和框架時,也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最基本的設計思想,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教學任務,并要充分發揮小學語文考試試題中“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重點關注在小學語文考試過程中“立德樹人”的實際教育效果,并通過強化小學語文考試試題的德育功能,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有效激發小學生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和愛家愛班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培養小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感,讓小學生深刻認識到在國家大發展的洪流中各自需要承擔起的責任。例如:在語文試題文言文部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就是告訴學生要珍惜當下時間努力學習,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立德樹人”其教學前提在于立德。因此老師在教學評價過程中也要始終貫徹“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改革時,要把“立德”作為基本的改革指導方向,幫助學生建立明辨是非、分辨美丑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做有文化、有修養、有思想、有道德的四有新人,所以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教學評價部分,積極對學生實施正向激勵,對于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發自內心的進行表揚,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充分激勵,幫助學生樹立處理問題和做人的基本準則,實現教學評價的德育功能,為學生未來良好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二)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
當前小學語文改革要求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全面推進小學語文的素質教育進程,并全面貫徹小學語文德育功能的有效改革,遵循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規律,在教學中減輕影響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沉重課業負擔,促使小學生健康成長。因此,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按教學規定嚴格控制小學生的課業數量,低年級盡量不設計書面課業,中高年級小學生的家庭作業也盡量不要超過一個小時。老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堅持精心選擇、認真批改、合理講評的原則,提高小學生課業實施效果,把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放在教學首要位置,實現小學生語文課業“立德樹人”的教學根本。
(三)強化師德建設和教師專業化成長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師師德和技能的全面建設,并要進一步強化老師的教學責任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所以,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的重要引導者,和踐行“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重要實施者,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優秀的業務素質必不可少,所以要堅定當代教育方針不斷強化老師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新時代優秀教師,培養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優秀接班人。古人常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只有老師自身具備了高尚的品德,才能以自身進行教學示范,在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道德情操的教育。所以,老師應該不斷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并把“愛崗敬業”作為職業執行標準,強化自身教書育人的教學使命感,在教學中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美德,通過高尚的的道德情操和優秀的職業技能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用自身人格影響學生,進而實現“立德樹人”。
百年大計,育人為本。培養高素質且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根本前提。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研討提升小學語文老師專業化能力的有效策略是當前教學研究的基本課題之一,促進小學語文老師專業化成長,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綜合能力,落實執行“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就這需要老師積極借助外力實現自身發展,通過正式或非正式學習來推動教師整體隊伍的進步,如由學?;蚪逃拷M織開展的老師的正規培訓教育活動等。老師自身也應積極進行自我提升,并在教學中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積極優化自身的不足。例如:學??梢怨膭罾蠋焻⒓釉诼殞W歷提升的相關學習活動,還可以參加由國家或省市組織的專業培訓活動等,學校還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制定校本研修計劃。老師還需要積極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研修活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通過自我超越和自我修煉,來積累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從而實現專業化成長,進而才能更有效的開展小學語文“立德樹人”的教學工作。
(四)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廣泛運用,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更深入的融合,以實現小學語文“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共同研討的課題。隨著現代化信息社會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并滲入到社會方方面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開闊小學生的視野,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能力,進而有效實現立德樹人。老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讓學生愛護多媒體設備,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對于學生的不道德行為,要及時幫助小學生進行糾正,從而培養學生愛護公物、遵守紀律的良好品德,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入融合的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
老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形象生動的教學優勢,利用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聲音來激發小學生的認知興趣。例如:老師在教授《詹天佑》這類歷史氣息比較濃的課程時,由于學生缺乏對那個年代背景的了解,就很難對當時的行為或事情形成直觀的認識,也就不能有效理解在那種特殊年代背景下主人公的一些行為,而老師通過信息技術把一些相關的圖片、影音資料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后,就能有效彌補課堂教學在這方面的不足,因此通過模擬相關的教學情境,可有效減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一些困惑,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并可有效將一些傳統文化和民族情懷傳達給學生,最終實現小學語文“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
(五)開展研學旅行和家校融合教學活動
十九大明確提出了要充分發揮研學旅行的教學作用,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任務。研學旅行簡言之就是開展研究性旅行活動,也就是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開展研究學習的旅行活動,也可以將之稱之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研學旅行就是讓學生以社會整體資源為學習背景,來加深與社會各方面的密切聯系,一方面可以有效開拓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另一方面能夠豐富小學生的社會體驗,研學旅行因其較強的實踐性,從開始實施至今備受小學生的喜愛。老師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國情,并能有效培養小學生熱愛祖國的愛國情懷,和關心社會關注時事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邊玩邊學,并在活動中有效實現小學生的道德教育。例如:學校可以聯合當地的海洋館,開展海洋生物參觀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真實的海洋動物,通過海洋館的科普了解,深入了解海洋動物,培養小學生保護自然愛護自然的良好道德意識。通過這樣類似的教育部或是學校組織的相關研究活動,從而有效實現學校教育與校外資源的有效融合,幫助學生逐步適應現代化社會,激發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家校融合教學活動是強化小學語文現代化教學效果,實現“立德樹人”教學體系的一項重要措施。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家庭是學生教育的第一所學校,所以我們要著重重視家庭教育,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家校合作活動,落實“立德樹人”的小學語文教學計劃,促使老師和家長共同探索德育之道,積極搭建家長和學校共同育人的相關平臺和機制,為家長搭建相關信息分享平臺,將優秀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家長,并幫助家長解答相關的教育困惑,積極開展相關的育人活動,給予家長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機會,并和家長共同探索“立德樹人”的有效策略。例如:可以組織開展家長的“星級評選”活動,表揚優秀家長,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落實,或是開展“志愿服務”的相關活動,讓家長以身作則,樹立起良好的家長典范,從而促進“立德樹人”教學任務的有效實現[1]。
(六)開展創客教育和依法治理
隨著現代化社會互聯網的逐漸興起和普及,創客教育也隨之開始應用于教學中。所謂創客教育就是一種開放性、探究性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讓學生在創造中有效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并培養小學生優秀的道德品格,對于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創客教育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大膽探索和研究,再將創新的想法進行實現,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在創客教育中老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宣講,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法治的重要性,進而明辨是非、畏懼法律、敬法守法、嚴于律己,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例如:可以開展“應不應該幫助摔倒老人?”的課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親自實踐,通過創設相關生活情境,讓學生思考各種可能的結果,然后通過實踐案例得出結論“應該幫助,但要有自我保護的科學方法”[2]。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還需要老師不斷進行積極探索和研究,充分挖掘小學語文課本教材,找出合理的切入點,搜集相關的德育教學資料,借助課堂以外的平臺開展德育教育,并要強化自身德育素養,從而有效開展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活動。